電影訊息
郵差總按兩次鈴--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邮差总按两次铃/欲火焚身/邮差总按两次铃

6.6 / 24,525人    122分鐘

導演: 鮑勃‧拉佛遜
編劇: James M. Cain 大衛馬密
演員: 傑克尼柯遜 潔西卡蘭芝 John Colicos Michael Lerne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水水

2008-09-03 21:24:26

性情使然


人究竟有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即便會傷天害理?

傑西卡·蘭格 傑西卡 Lange,在電影裡飾演這位寂寞的少婦,為了她的情慾和她的愛人,殺害了自己的丈夫。可是從頭到尾我也沒有對她有任何的反感和厭惡,倒是一直擔心她遇人不淑,儘管她遇到的是一個好色的有前科的傢伙,但是他們的感情卻是真正的歷經了種種考驗,即便是死,也是是在嫁給了她愛的人以後。圓滿的結局在死亡中結束。她演的很好,高高大大的身板,卻惹人疼愛。13年後1994年她終以《芳心的放縱》勇奪奧斯卡影后桂冠。

傑克·尼克森 Jack Nicholson,我還用說嗎?這裡他扮演一個剛出獄的混混,有情有義。

其實這個故事我用幾個熟人的名字講可能更利於大家理解:剛出獄的西門大官人路過武大郎開的燒餅店,本想騙頓飯離開,但是看見貌美的潘金蓮,就接受了武大郎的勞動合同……

補充一點課外話題:

《郵差總按兩次鈴》(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是美國作家詹姆斯·凱恩創作於1934年的長篇小說。據說在此前曾被三次改編成電影:第一次是1939年,法國的比埃·歇納爾以此拍了《最後的轉折》;第二次是在1942年,義大利的魯奇諾·維斯康蒂在沒有取得詹姆斯·凱恩同意的情況下拍了《沉淪》,致使此片在1975年才在美國上映;第三次是1946年美國導演泰伊·迦爾內特拍的同名影片。

電影名字(書名)的由來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作者凱恩曾解釋道,《郵差總按兩次鈴》的前十三次投稿都被出版商拒收,直至第十四次努力才成功。當出版商問起凱恩,他要給書稿起怎樣的一個題目時,凱恩回想起自己的經歷,就起了「郵差總按兩次鈴」這個題目。

意思是即便命運之門始終關閉,始終會有開啟的那一天?
  
二、有個硬漢派小說作家威廉·馬爾林撰文說,這個書名可能來源於1927和1928年的一起街知巷聞的新聞故事。外號「Tyger Woman」的魯思·辛德聯合情夫賈德·格雷,謀殺了親夫艾伯特。這起案件被東海岸的報章廣泛傳播,《紐約每日新聞》甚至還刊登魯思坐電椅的照片。馬爾林留意到,凱恩或許是從魯思的一句告白中借用了書名。原文為:魯思給她的丈夫買了一份人生保險,但卻吩咐郵差只能把付款單送到她手上。郵差會按響兩次門鈴,以此作為信號。

三、根據詹姆斯·凱恩的傳記作者羅伊·胡珀斯的說法,凱恩和他的出版商在選用哪個書名問題上爭執不下,始終沒有一個決定,最終凱恩和劇作家文森特·勞倫斯想出了《郵差總按兩次鈴》。起這個名字的緣故是因為文森特發現自己在投出新稿件後焦急地等待消息,有時卻特別不想聽到門鈴聲。可對門鈴聲聽而不聞的策略往往以失敗而告終,因為郵差往往會多次摁響門鈴,確保房子主人聽到鈴聲。凱恩和文森特一致覺得,《郵差總按兩次鈴》比喻出了法蘭克在小說末尾的境遇。
  在這種解釋下,「郵差」就好比是上帝或者命運的化身,遞送給法蘭克的就是他自己的死亡,以此來作為謀殺了尼克的惡報。法蘭克第一次逃脫了法律的制裁,錯過了第一聲鈴聲,不過郵差(命運)還會摁響門鈴,這一次就是死亡的鈴聲。法蘭克被指控謀殺了蔻拉,被宣判了死刑。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