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新橋戀人--The Lovers on the Bridge

新桥恋人/ The Lovers on the Bridge

7.6 / 10,654人    125分鐘

導演: 李歐卡霍
編劇: 李歐卡霍
演員: 茱麗葉畢諾許 丹尼拉馮 Klaus-Michael Gruber 愛迪絲斯考博 Georges Aperghi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絳黎

2008-08-23 07:28:53

守舊的人,醒醒吧~!


事實上,這是一部很好的電影,但印象中對它的影評卻莫衷一是,說差的甚至偏多。看完電影偶特意百度了一些影評,包括網易、央視等門戶網站。發現那些說它差的影評人其實連電影講什麼都沒看懂,那些只憑一個大概印象就張嘴講瞎話,自鳴得意以為如是的言論,真是一堆禍害~!

偶看了兩天《影視劇作藝術》,快看完了,儘管這本書主要談電影劇本的創作,但從這本偶看的第一本電影學相關書籍中,偶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希望能運用所學分析這部看書後的第一部值得一評的電影。

簡單說,這是一個歷經曲折的愛情故事。

流浪漢亞利住在維修中的破爛的新橋上,以噴火雜耍謀生,酗酒,依靠藥劑才能睡著,他和巴黎的眾多流浪漢都是朋友,彼此關照,但他一直過的是渾渾噩噩的生活,在酒精的麻痹下,他不知道何為疼痛,甚至被汽車輾過腳丫也渾然不覺,在流浪漢的生活圈子中,他也不知道什麼是正常人的生活方式,開場中的他,好像一條狗活著。

上校的女兒米歇爾離家出走,她身患眼疾,被她的摯愛一名大提琴手拋棄了,她抱著畫板遊走在巴黎的街頭,看到亞利醉倒被汽車輾過,以為他死了,畫了一張關於他的驚恐的畫像,最後她落宿在新橋上。

愛情正是從亞利看到那張畫開始的,也許那一刻亞利便愛上了米歇爾。但這種愛明顯是很難得到的。在馬路上過活的人和在房子中生活的人存在於兩個世界。亞利只能依靠跟蹤,盜竊來逐步探知米歇爾生活中的一切。兩個人唯一的共通點只在於他們對激情的瘋狂迷戀。

在塞納河上的聖誕節煙火盛宴中,兩人盡情地狂歡,像不知世事的孩童,夜空中絢爛的煙花,漆黑河面上純白的水花,光影迷亂,情意靡麗,仿若世外桃源的新橋,打開了兩個人的愛情之門。

但現實中兩個世界是相牴觸的。亞利這邊,新橋上的老流浪漢執意要轟走米歇爾,因為他認為女人是不能在外面生活的,他也不讚同亞利去愛米歇爾,現實帶給他的打擊讓他不相信這荒亂的世界還有愛情。只是亞利並不聽勸,執意用自己的方式,兒童似的,本能地去愛米歇爾。

米歇爾那邊的障礙要更多。第一道坎是舊愛大提琴手。米歇爾差一點開槍打死了他。她在幻想中甚至以為槍殺真的發生了,是亞利幫她安定下了慌亂的心。第二道坎是米歇爾對優質生活的嚮往。他們用孩子遊戲的方式掙了足夠脫離新橋去房子裡過冬天的錢,亞利卻讓它石沉河底來保住米歇爾能夠待在他的身邊。第三道坎是亞利對於米歇爾生活方式的不理解,他不能夠容忍米歇爾夜不歸宿離開他只為了去看一幅畫,他用殘忍自虐的方式撼動了米歇爾。第四道坎是致命的一坎,米歇爾的眼疾有救了,亞利預感米歇爾要離開他,亞利燒燬了全部牆上的告示,還不慎造成張貼工人意外死亡而被捕入獄,米歇爾最終還是通過收音機得知消息,並設計在酒中下安眠藥逃離亞利,她離開的留言很絕情:我從沒有愛上你。

片中不斷出現的台詞是,回到橋上去。亞利極力要將米歇爾留在橋上,切斷她與過去生活中的一切聯繫。他天真地以為只有米歇爾留在橋上他們的愛情才能夠維繫。而當米歇爾處在以為自己就要失明的深深的絕望中時,也只有新橋能夠帶予她安慰。只是當她發現生活出現了轉機的希望時,她也用了和亞利一樣不顧他人的極端的手段,離開新橋。

新橋在他們兩個人的心中,是一個帶來歡樂的天堂,更是一個逃避生活現實的柏拉圖理想國,兩個人對於現實生活秩序,一個無知,一個漠視。對於新橋生活的迷戀,亞利是天生具來的,米歇爾卻是因為挫折才開始的,所以米歇爾選擇離開,不過是長久的生活慣性促使她這麼做,她想回到原來的生活,想忘掉亞利,忘掉這段不羈的插曲,就好像《禁室培育終結篇》中珍琴,儘管也在插曲中荒誕地愛了,卻毅然拋棄了它。

難能可貴的是米歇爾回頭了。在成為了治癒她的醫生的妻子之後,在過上了往日安逸的房子裡的生活之後,她仍然思念著亞利,思念著與他在一起的童話般的活著的方式。她去探監,二人約定又一個聖誕節的夜晚在修葺完畢的新橋上會面。亞利也想成為一個新人,好好地與米歇爾過日子。結尾處還有一個波折,是米歇爾身為人妻的身份讓她再次拒絕了亞利,亞利也再次爆發,抱著米歇爾躍入河中想以此殉情。不過一場落水,兩人又恢復了本性,在救船夫婦的甜蜜生活的觸動下決定去遠方過桃園生活。

兩人的愛情,三番五次地衝突,最終還是走在一起,這個與自我抗爭的過程讓人看得驚心動魄,心緒百轉。很多人不喜歡這部電影正是因為討厭看他們無厘頭地分分合合,討厭米歇爾反覆無常,討厭亞利做事野蠻。但是,唉,這就是人性最直接的體現呀。人不就總是這樣自我的嗎?包括那些看不慣這部電影的影評人不也是自我的嗎?只是有些人能夠衝破自我侷限去追求內心的渴望,而有些人卻就此妥協最後被同化。電影把他們兩個張揚的個性刻畫得如此真實、殘酷,卻又美麗、迷人。這便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

巴黎,醒醒吧!兩人在電影結尾的一句吶喊。偶覺著正是對苟且過著庸俗生活的偶的嘲笑。世界這麼廣大,有什麼不可以?如果兩個人各自依舊保守,就不可能有新的生活,而如果偶繼續保守,也不會擁有新意的明天。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