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霹靂大喇叭--Where's Officer Tuba?

霹雳大喇叭/Where'sOfficerTuba?

6.3 / 135人    88分鐘

導演: 陳欣健 劉觀偉
編劇: 黃炳耀
演員: 洪金寶 張學友 王祖賢 姜大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半輩子

2008-08-22 04:42:34

《霹靂大喇叭》和《霹靂先鋒》


看了兩片,《霹靂大喇叭》和《霹靂先鋒》,名里都有「霹靂」,其實毫無關係,港片的片名愛用些「霹靂」、「龍虎」、「至尊」、「無敵」之類的俗字眼,教人頓生好感,好比女孩子的名字愛用嬌、玲、艷、珍一樣,俗是俗,但是透著親切,誰不認識幾個王嬌、趙玲、李艷呢?

《霹靂大喇叭》是德寶投資洪金寶監製,《霹靂先鋒》則是萬能出品李修賢監製,之所以提監製而非導演,是因為香港電影監大於導的特色。

在香港,監製制度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片場時代,性質上與出品人相近,往往是投資人或製片老闆擔任,並不涉及影片製作的具體環節。70年代末,以邵氏為主的片場制漸漸瓦解,監製制度產生了變化,不再是投資人兼任,往往是由資方聘請經驗豐富的內行擔任,監製的權利和義務都很大,需要參與到影片的籌劃、製作、宣傳各個環節中去,對整部片的藝術程度和商業回報負責。形式上,嘉禾的外判制是最好的例子。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影壇誕生出一批實力雄厚的監製,他們有眼光有膽略,往往帶領起一個相對固定的製作班底,拍出具有一定特色風格的影片,比方麥嘉、徐克、麥當雄、王晶、杜琪峯等人,他們擔任監製的影片,在整體控制權上,大過投資方,大過編導演這些主創人員,監製成為影片的標示和品牌,是影片風格和質量的保證。

洪金寶和李修賢即是這樣的強勢監製,比方上面提到的兩片,《霹靂大喇叭》是洪金寶帶領洪家班拍成,導演劉觀偉自己即是洪家班成員,所起的作用遠在團隊首領洪金寶之下。《霹靂先鋒》則是萬能出品,老闆李修賢既監且演,整部影片被打上李氏製作的標示,統一在大的品牌之下。

《霹靂大喇叭》是經典的「港式衰仔追女片」,中間夾雜著些死鬼完成未了心願和菜鳥警探成長記的橋段,都是熟門熟面的港片套路,不鋪開了,本片值得一提的是幾場打鬥,保持了洪家班的一貫水準,看得過癮。洪家班的打鬥拍法,是比較靠寫實的,比方雙腳飛起像拍手似的攻擊對方頭部的招式(雙風灌耳?),在《精武英雄》和《功夫之王》中都見到,只有本片中此招式看來是比較有攻擊性的。另外一些有危險的奇觀性橋段被後來的成龍電影發揚光大,比方人從二樓破窗而出摔到路邊的車頂上,比方張學友(應該是替身)抱摔反派從大木箱360度到地面。至於柯受良表演的摩托飛車由岸邊到船上的場面,教人懷念那個豁出命去拍片子的年代。

《霹靂先鋒》則是李修賢難以計數的警匪片中的一部,水準雖一般,但看來最是動人,因為的是戲內戲外李修賢與周星馳的關係,名曰師徒,情同父子。至於後來的人事變遷,李與周恩怨,我不提了,只料想星爺那麼重情誼的人該會將李先生的提攜之恩放在心底吧。

李修賢的樂於提攜新人是出了名的,除了周星馳,還有張家輝和成奎安一批人,大傻至今稱李做「師父」,其中情誼可見一斑。家境貧寒的李修賢警察夢破碎後,報考邵氏藝員訓練班,之後做龍虎武師,做死跑龍套的,1984年才靠自編自導自演的《公僕》一片真正成名,「契爺」張徹提到這位弟子也不居功,「李修賢能夠走紅,並非由我而紅,我只是帶他入行而已。」後來李修賢和姜大衛操辦紀念張徹從影四十年的《義膽群英》,成為影壇佳話。

無論是邵氏片中微不足道的配角,或是後來的標誌性的警察形象,李修賢都是勤奮勉力的典範。前段兒上海電影節放邵氏片,去看《刺馬》,有個嘍囉被姜大衛一刀砍翻,由土坡上滾下,滾到一半居然翻了個跟頭才死掉,引得影院裡大家哄堂大笑,仔細一看,正是李修賢,正臉的鏡頭都沒一個,仍然盡力做好,這即是香港圈內人尊敬的「修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