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殘酷大街--Mean Streets

穷街陋巷/罪恶大街/残酷大街

7.2 / 120,133人    112分鐘

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
編劇: 馬丁史柯西斯 馬迪克馬丁
演員: 勞勃狄尼洛 哈維凱托 David Proval 艾咪羅賓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舒雲

2008-07-10 04:43:27

《窮街陋巷》——南昌灣里或者鄭州文化路


題記:那時候我很年輕,現在我也年輕——白蘭度

 

如果非要以一位考古學家的嚴謹,像對待歷史遺物一樣去探究一個人的的過去;如果必須按照醫學界所劃定的年齡區域來解讀青春。

那麼我真的是,青春不再了。

通常情況下,每逢『青春』這個詞潛入我的意識,首先映入腦海的,當是在南昌灣里唸書的時候。

那時候身邊書聲朗朗,朋友們個個單純無辜的一塌糊塗;那時候正在學習當一個酒鬼,在半夜的馬路上故作放蕩狀;那時候忙著從宿舍里搬出去租房子住,焦慮而迫切地想要和某個女生共同體驗夫妻生活;那時候裝憂鬱、裝酷、裝瀟灑、裝痛苦——痛苦也是一種美。

 

如前所說,但是,但是如果將我的青春從深挖掘,我還是更為懷念在鄭州的歲月。

當時我已經畢業,還沒工作,生活窘迫不安。唸書時候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憂慮和迷惘,真實而深刻地烙在我身上。前途未卜,那種完全迷失自己的痛楚顯得如此清晰。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有一段時間,我因為痛悔過去無所事事的態度所帶來的這種狀態,甚至斷絕了與先前所有一切的聯繫。

幸運的是,身邊始終還有那麼幾位朋友。

這些朋友都是令我隨便回望一下都想要發狂、都想要滿浮一大杯的青春人物。

就像電影中的那位強尼。面對已經清清楚楚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現實(眾所周知,這種現實理所當然是殘酷的),生活自然找不到規律,人生?人生所賦予給我們的理想全部他媽的變成了夢想。至於責任,那個時候我們還談什麼責任!

 

當青春所帶來的過剩的精力像蒼蠅般暴露出來,而又無處發洩的時候,能怎麼辦呢?

強尼給了我們答案。他告訴我們:就算無處發洩,也必鬚髮泄出來,不管用什麼手段。他選擇在街道的郵箱製造一個小小的爆炸事件,在夜晚的樓台向對面的窗戶開槍,或者隨便找個什麼人打上一架。實在無事可做,就在那條殘酷大街上到處閒逛。當然,他嗜博如命,只不過只能在有錢的時候賭上兩把。沒錢只能自己給自己找樂。

若一定要說他也是個有理想的人,那麼他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黑幫。他一心希望能藉助朋友查理的關係加入黑手黨。可查理始終沒答應。或許是查理內向的性格和對天主教的虔誠阻礙他成為一名真正的罪犯,可是誰又能說,就算是有機會,強尼也絕當不成一名合格的黑手黨呢?

可是正如教父維托溺愛他無能的教子一樣,查理打從心眼裡也愛這個放蕩不羈、情緒極度失控、常常惹是生非的小混蛋。你也可以說查理是為了強尼的表妹而愛強尼,可是我所理解到的是,查理愛強尼,就像我們的兄弟姐妹中,大家最愛的,總是那個最搗蛋的小弟弟。

 

為了過賭癮,強尼四處借錢,借高利貸,如他自己對麥克所說的:我到處借錢,可我從來不還,最後終於沒有人肯借給我了。我只好找你。因為你是個笨頭!

為了這句話,為了他拿一把沒有子彈的手槍,惡作劇般指向麥克,並且惡狠狠地羞辱和威脅了他,最終在斑斕而骯髒的夜色所籠罩下的殘酷大街上。查理無奈地成為強尼的陪葬品。他們在麥克的槍聲中鮮血噴湧——那種由整個沉悶的電影基調堆積然後爆發出來的美。足以使人忘記這只不過是馬丁和德·尼羅合作的第一部電影。

 

你是個笨頭,你知道嗎?麥克,你是附近最大的笨頭。

不知為何,在這部低調壓抑的影片中,德·尼羅所扮演的角色強尼並非第一主角,可能讓我們第一時間就想起的,似乎就是他。這個強尼是如此不羈,他和我身邊的某些朋友是如此相似。也許大家混蛋的沒有他那麼過份,沒能把他所幹過的渾事也全都干遍,可是這個強尼的神情、動作、心態不正是我們所曾經擁有過的?

 

愛上電影,正是從鄭州文化路開始。那個時候我的幾位朋友都混在那條路上的某所大學,無所事事的時候我們也去大街上閒逛,口袋裡寬裕的時候也賭,賭完了喝酒,喝完了發酒瘋,發完了回去倒頭就睡。明天是什麼樣的一天?我不知道,他們也不知道。

實在無處可去的時候(大部份都是個個身無分文的時候),只好窩在他們那個逼仄的小宿舍里看電影。先開始總是A片,變著花樣的看,終於膩了,就看武打片,也膩了,就亂七八糟,逮著什麼就看什麼。總之看了就忘。

就是在這樣的混亂當中,幾個人竟然能夠奠定出看電影的愛好。朋友鄭喜歡國產片,關於文革、關於戰爭、關於當代士兵這樣的電影,大概是他的最愛;童則和我口味差不多,喜歡劇情片和非類型片。尤其一樣的是,我們都鍾愛帕西諾和德·尼羅。

 

時光荏苒,蹉跎唏噓,我們在生活際遇中各奔東西,開始為自己的責任之類煩惱不已,漸漸失去或者忘卻了曾經視為信仰的東西。我依舊時常找些舊影片來看,依舊在昏黯的燈光中溫習內心的那些感動和傷楚。我們偶爾在網上聊天,也幾乎沒人再提當年看過的電影,所說的只是如今的生計。

三天之前我偶然瀏覽幾位朋友寫在網上的日記,猛然而驚訝地發現原來他們居然還和我一樣,也許身上的擔子較之先前已變,可是仍舊有些東西——比如對電影的愛,還如先前一樣,只是都學會了一個人默默欣賞和思索。

原來你也還愛電影呀!

 

《窮街陋巷》並非一部大眾化的電影,也許許多德·尼羅的影迷都未曾看過。所以我那位姓童的朋友才寫出這樣的話:一直期待看一看這部電影,可找了許久都沒找到。

我看這部電影,則是在去年離開鄭州的時候,那時候倒也談不上什麼記憶深刻,也許是內心裡對這位牛逼導演和這位牛逼演員的第一次合作,並沒有太多的期望。所以影片也顯得那麼沉悶和平淡。偶有的閃光,只是來自於內中某部份經典的台詞,和演員極富有肢體語言的表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