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迷蹤

2008-06-27 01:52:31

只有人性的才是未來的


前段時間,在電視裡看到《回到未來》的系列節目。電影頻道很有才的,非常喜歡看它們做的節目,雖然我是個不太看電視電影等一切有真人在裡面動的東西,但不得不承認,影像甚至改變了文字敘述的方式,所以碰到評論和介紹節目還是蠻喜歡看的。

90年代拍的《回到未來》第二第三部,其中有關於未來的場景。90年代初我才十歲,從十歲開始忽忽悠地隨著歲月飄蕩向前,時代和自己一起改變和成長,所以並沒覺得有什麼,但回過頭看看90年代別人想像的未來,真的還蠻感慨的。

大部份對未來的想像,第一改善的必然是交通工具,不管是氣墊飛船還是磁懸浮列車,對於空間的征服手段是放在第一位的。但看看2007年的現在,交通堵塞仍然沒有好轉,汽車還是老樣子靠四個輪子和貴得要死的汽油開動,唯一稱得上科技變革的只有考駕照時有所感覺(我恨高科技= =+)。

其次改善的建築外觀,流線型閃閃發亮的金屬世界,是大部份科幻小說對於未來最直觀的視覺想像,但現在炒得火熱的卻是環保型綠色住宅。

談完住行,接下來當然是衣食,緊身衣和膠囊型食品不知為何特別受歡迎,但,大家都知道,現在的人類似乎沒有趨勢要在百年內放棄親自用舌頭品嚐美食的樂趣,也絕對不讚同冷冰冰沒有溫度感的銀色未來系服飾。

回顧了一下90年代的人對21世紀的想像,再比較一下現在的趨勢,確實是很有意思的事。

那些對未來的想像,很大程度上是以「速度」為核心的,更方便的交通,更簡單的服飾和食品以節省大量選購的製作的時間,以致未來在他們心中就是一個容不下休閒也沒有人情味的效率世界。但社會的核心還是人,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卻還是血肉之軀讀著過去人寫的書,信亂七八糟的宗教,把時間花在擺弄一棵仙人掌上,或者著迷地看著窗外的雲彩發獃。

結果,那些通過科技省下來的時間和錢,都湧入了娛樂業。這也是過去的未來想像沒有料到的一點。

遊戲業、動漫業、影視業發展迅猛,在開發媒介和內容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

尤其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它深入而細緻地改變著每一個人的生存方式。我每天上鮮果查看訂閱的部落格,去豆瓣看看大家推薦的書和電影,用淘寶買東西,碰到搞不清楚的問題,第一時間上百度搜索。猛然回首,我的咨訊獲取和人際關係,竟然全都來自網路。這可說是未來給人最大的意外吧。

仿造「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造句——「只有人性的才是未來的」,笑~

在科技滿足了大部份生理需求後,我們急需藝術來填補落後的審美。
結合最近讀的一本《設計中的設計》,我頃刻清楚地意識到,現在驅動我購買的,是一種審美上的傾向。

同樣一本書,一張CD,我可以為了封面和排版或者一首歌的名字而衝動購買。甚至,為了容器設計上深得我心而特別關注某個品牌的化妝品。

「買櫝還珠」的購買心理機制正在顯山露水,當然,這個成語在現代語境中也產生了新的意義內涵,買櫝還珠並不意味著一場空的銷售結果,在「櫝」這個概念里,其實已經完整地包括了一次用金錢確認的審美認同。

我們都樂意為一次一見傾心買單,通過這種購買行為來確認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為自己的內在確定物質外延。因為審美是一種內在機制,人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都有塑造自己的心理需求,為了讓這種內在成為一種可視的外在存在,所以需要用「購買」這個行為來表達。

所以說,設計是一種溝通,為了讓消費者認同,設計就必須採取消費者能夠讀懂的設計語言,通過映射、比喻、類比等手法不知不覺地調動消費者以往的審美經驗和記憶片段,讓他們自覺這種設計是屬於他的,那他就會購買。

在這個前提下,可以預見的未來是更加個性而豐富多彩的吧~

最後一個細節:當主角進入未來酒吧看到N個24寸球面電視機疊在一起做背景牆時,他震撼了,我笑了(這個情節可看下面的視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