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秘密客--Mimic

变种DNA/DNA复制/秘密客

6 / 46,598人    105分鐘 | 112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吉勒摩戴托羅
編劇: Donald A. Wollheim 馬修羅賓斯
演員: 蜜拉索維諾 潔瑞米諾森 Alexander Goodwin 吉安卡羅吉安尼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惡魔的步調

2008-06-13 11:45:17

小強變裝大作戰


Mimic系列目前為止總共三部,1997年的第一部由日後以《潘神的迷宮》(Pan's Labyrinth)揚名的黑暗系導演Guillermo del Toro執導,他同時參與了編劇;餘下的2001年2003年這兩部跟Guillermo del Toro沒什麼關係,而且應該都是沒有在影院上映直接發行錄影帶的。

Mimic的原著來源於唐納德·沃海姆(Donald A.Wollheim)的短篇小說,以昆蟲的擬態為話題的恐怖之作。

第一部的故事背景設定是這樣的:

紐約發生了一種以蟑螂為傳播途徑的傳染病,受害者多為兒童,一對生物學家夫婦製造出了一種新的蟑螂品種,名為「猶大」,以其人之道反之其人之身,讓它們在蟑螂中傳播疾病。

兩年後,雖然傳染病被遏制了,但人們在地鐵隧道中發現猶大進化成了一種巨形蟑螂,而且進化出了一種類似於人臉的擬態,它們立著身體的時候就如一裹著黑色風衣的神秘客。它們開始獵食人類。

我覺得,這一點上,把Mimic翻成「秘密客」非常的應景,不僅是音譯上的相近,更是對劇中小強的詭異形象的一種生動概括。

第一部故事的高潮就是那對生物學家couple逃離地鐵隧道的過程。

由《侏羅紀公園》的視覺效果泰勒本·埃林森設計的特技,強調了黑白的強烈對比,營造了一種陰森可怖的氣氛。這種氛圍讓人不自覺地想到了Alex Proyas執導的《移魂都市》(Dark City),原因不明而喻,Alex Proyas和Guillermo del Toro同屬黑暗系導演,只不過前者偏Noir一點,後者偏Gothic一點;如果單從地下鐵和怪獸去聯想,那就讓人想起了Roland Emmerich的《哥斯拉》(Godzilla),最後都是以轟炸地鐵告終,當然,兩劇中小強的體型幾乎是兩個極端。

第二部的故事主要說的是一隻猶大蟑螂男愛上一個人類女人而不斷幹掉接近女人身邊的男人並擬態出被幹掉的男人的臉的故事。

沒錯,第二部中的小強猶大又進一步進化了。猶大蟑螂在第一部中的人臉擬態只不過有點像人臉而已,或者說像面具更為確切些,而且不能變換,但是現在它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變臉了。

第一部里明確有這麼提到過,說是那一大群長翅膀的小強中只有一隻公的,公的是不長翅膀的;所以當第二部中一隻長翅膀的大蟑螂愛上一個女人的時候,我愣了一下,想到,莫非這是只蕾絲邊小強。

後來查了一下,第一部中「公的不長翅膀」的說法似乎不太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是一夫群妻制到是有根據的。查到這麼兩段說明:

雄蟑螂的體形一般比較瘦小、細長,而雌蟑螂則肥厚、寬大;在少數種類中,雄蟑螂的翅發達,伸及尾端,但雌蟑螂的翅僅覆蓋到腹部的前半部,或無翅。

雄蟲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蟲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使它終生產出受精卵。

所以現實中並不是公小強就一定不長翅膀的,這樣就讓第二部看起來並不那麼荒謬了。

其中還說到小強們的交配方式,就是公小強用像鐮刀一樣鋒利的生殖強直接刺入母小強體內。還說到,如果那樣做不受傷,純屬是運氣;當然,還說到小強們身首異處可活上九天,最後還是因為餓死的。另,有的小強還可以無性生殖,就是說,某些母小強不用受鐮刀之苦。

猶大小強受女人的誘惑,可能單單只是因為荷爾蒙的刺激。好像在哺乳動物中不同物種間也常常會有因為荷爾蒙的欺騙而發生畸形戀的例子。在第一部中小強就進化出了肺,就是說猶大其實是一種哺乳動物與昆蟲的嵌合體。故事中的小強最後被女豬的剪刀剪斷了脖子。

當故事發展到警察涉入調查時,該片就變成了偵探恐怖片——不過這麼歸類不過是我一廂情願罷了,事實上並沒有那麼明確的主題,因為主角是小強的緣故,而且故事主要發生在地鐵隧道和下水道這樣的地方,所以當然不能拍出像《歌斯拉》或是《星河艦隊》(Starship Troopers)那樣的恢宏氣勢,但我琢磨如果主題定的明確一點的話,比如說以有點Noir味道的偵探片作主調,並多點懸念,那這個續作就不至於像現在這樣的「小氣」,會更加「個性」「靈性」一點。這種概念的「個性」「靈性」就在第三作中就表現出來了。

第三部的故事主角是十年後當年患病倖存下來的一個小鬼。

因為免疫力不濟全天候家裡蹲,養成了在窗口拿著照相機對著外面的大馬路和對面公寓狂拍的習慣。於是發現了一個可疑的收垃圾男,愛上了一個美麗芳鄰,幾隻從下水道跑出來的猶大蟑螂開始殺戮時,這個泡泡男卻不能跑到房子外頭去……

雖然我上面說第三部有「個性」有「靈性」,但是太沒「人性」了點。可以說設定是抄襲《泡泡男》(Bubble Boy)的,而故事是抄襲《後窗》(Rear Window)的。這讓它變得很尷尬。

故事的角色設定則是大量俗套的公式化臉譜,三口之家,兄妹倆都相當神經質,妹妹和毒販子小黑有一腿——小黑和妹妹後來都被小強掛了,妹妹和那個芳鄰還是朋友並且介紹給了她哥哥;兄妹倆認為目睹了謀殺事件,報了警,來調查的警察就被他們喪夫已久的老媽勾搭上了,並且對兄妹倆的報警不當回事——最後警察和老媽都被小強掛了;引出猶大的那個關鍵人物,垃圾男,turned out是個瘋子生物學家——後來仍然被小強掛了……最後故事以爆掉泡泡男整天抱著的氧氣罐,泡泡男躲在冰箱裡倖存以告終。

PS.Mimic的故事體系雖然有別與陰謀更多的陰謀的CUBE系列以及密殺更多的密殺的SAW系列,但仍然是滾雪球式的。


最後再來提一下Mimic的原著作者唐納德·沃海姆(Donald A.Wollheim,1914.10.01~1990.12.02)。

首先作為Futurians(左傾科幻創作團體)成員之一,Wollheim是一個極具影響力的科幻迷,同時他還是一位短篇小說家,一個編輯(從1957-1971,一直從事《Ace》的編輯工作),一個出版商(1971年創建了《Daw Books》)。

1975年因為小說《全權代勞的粉絲》 ("the fan who has done everything" )而獲得了雨果獎特別獎(Special Award),同年的長篇得主就是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的烏托邦大作《一無所有》(The Dispossessed)。

1981年榮膺世界奇幻獎專業貢獻特別賞(SPECIAL AWARD, PROFESSIONAL:for DAW)。

1986年獲世界奇幻獎特別貢獻獎(SPECIAL CONVENTION AWARD)。  
 
此外Donald A.Wollheim還是1988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世界奇幻獎大會的評委;兩年後,1990年,於紐約死於心臟病。

2002年,Donald A.Wollheim被收於科幻名人堂(SF Hall of Fame,於1996由堪薩斯科幻奇幻協會和堪薩斯大學科幻研究中心成立,每年評選四人:在世和逝世各兩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