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特務風雲:中情局誕生秘辛--The Good Shepherd

特务风云/忠于职守/特务风云中情局诞生秘辛

6.7 / 108,690人    167分鐘 | Russia:139分鐘 (cut version)

導演: 勞勃狄尼洛
演員: 麥特戴蒙 勞勃狄尼洛 安潔莉娜裘莉 喬派西 亞歷鮑德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身是客

2008-06-04 05:33:01

真作假時假亦真


微信公眾號: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
==

英文片名「The Good Shepherd」,《聖經》中耶穌說:「I am the good shepherd. The good shepherd lays down his life for the sheep.」影片男主角愛德華.威爾遜(馬特.達蒙飾)就是,──或者他自以為是──,一個好的牧羊人,為了國家(羊)犧牲了私生活。因此,電影最好平直地譯為《好的牧羊人》,簡化成《好牧人》,好像不倫不類的。看看電影內容和滲透的這層意思,譯成《盡忠職守》也貼切,不過,好像是評優秀GCD員的標語,恐怕更不賣座了。笑~

這好像是一部不賣座的電影,毀譽參半。有人說導演羅伯特•德尼羅還是演他的黑手黨去吧;許多人說悶死了,三個小時,看著看著都睡著了;也有人說亂死了,人物眾多,線索眾多,要說明的人生道理卻極其膚淺、白痴。為表不予苛同,看完後的昨天,我和某人爭論至後半夜。奶奶的,丫才白痴!看部電影,還非得找出人生道理、教育義意,還需不需要朕給你拎出段落大意、抓出中心思想呀?這我最拿手,在小學裡。記得韓寒曾寫過一篇日記,說在中國拍給人看的電影,恨不得有旁白將中心思想教育意義大聲地念給觀念聽(大致)。我看和我爭執的某以及許許多多投訴看不懂的仁兄,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快去看韓寒說的那種電影吧。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三個小時一晃而過,還生怕結束來臨。感覺有點像《幕尼黑》,後來一查,原來是同一個編劇艾瑞克羅斯。《阿甘正傳》、《局內人》(the insider)亦出自其手。回想起來,《局內人》確實也有這種層層迭迭、零零碎碎、抽絲剝繭,最後真相大白的味道。

不可否認,我的喜歡有些兒偏心:因為這是我偶像馬特.達蒙(Matt Damon)主演的。但,天地良心,片中的他是一個半老頭子,整天穿著老土的西裝,架著厚框眼鏡,目無表情、沉默寡言,哪有半分平時影片中的瀟灑和帥勁?所以,若說我完全因演員而肯定此電影,是說不過去的。

這不是一部輕鬆的電影,也不是提供視覺快感的電影(其實,我覺得蠻賞心悅目,許多場景,平平淡淡中有和風細雨式的美麗,我非常欣賞這種風格)。我說的「視覺快感」,是指一般人心目中對間諜片的期望:俊男美女和香車、各類先進的諜報技術、華麗麗的動作格鬥、爆炸場面等。沒有!在這部電影裡統統沒有!既便男女主角屬偶像派的,也故意掩蓋風華。連片中施「美人計」的「美人」,也其貎不揚。這樣,影片比較真實地再現一個情報官員的工作和生活:沉悶、沉悶再沉悶;扭曲、扭曲再扭曲。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國家安全助理理察•霍爾布魯克(Richard Holbrooke)評價:「片中幾乎每一次事件都相當精確,製片人甚至對微小的細節都精益求精,真實的捕捉到了冷戰時期情報工作的本質真相。」如果可以,將這部電影和同樣為馬特.達蒙主演的《諜影叢叢》(Bourne)系列一起看,可謂相得益彰:一個是炫目的、講究體能技巧的前線特工;一個是平實的、著重腦力活動的幕後情報人員。

男主角愛德華.威爾遜(馬特.達蒙飾)以CIA創始人之一的詹姆斯.安格列頓(詹姆士 Angleton)為原型塑造。詹姆斯.安格列頓是偏執狂兼妄想症患者,他認為叛逃到西方的蘇聯人都是克格勃故意放出來的煙霧彈,以致後來臆想許多西方國家領導人都是蘇聯間諜,連美國總統也被赤化了(哈哈,這也太搞笑了)。難怪電影中,有他和假小提琴家(真間諜)觀察手下審訊真叛逃的小提琴家一幕,非要人家承認是問諜,逼得人家跳樓身亡。唉!真作假時假亦真。

這令人聯想起另一部也是人物傳奇、也描寫忘想症、也涉及CIA的電影,──《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某人就用《美麗心靈》舉例來痛陳《好牧人》的失敗:編故事應該編得易懂、好看,我只是看電影的,沒必要捲進導演布下的混沌里去。更何況還布得如此幼稚、拙劣?

大部份時間,我同意他的說法,我也喜歡簡單、平鋪直述,《美麗心靈》是部好片子。但是,世界的組成不是單一的,諜報界尤是。一部間諜片,不光讓你看,還讓你參與。需要凝神觀察,吸引你思考分析,然後,你會像男主角一樣,憑一己之敏銳,自千頭萬緒中判斷出一樁事情的原委。看完電影,你發現你也成了合資格的情報人員。這樣的體驗,我覺得十分過癮。看完後,久久沉溺在電影情節里,興奮得非要寫點什麼。要知道,我己經很長時間沒有為一部電影敲這麼多字了。

當然,感受的事難以說合,我無法奢求他人和我同樣欣賞《好牧人》。幾年前看《凶心人》(Memento),也是一堆亂沙要觀眾理,看得我很抓狂,看不下去。對《凶心人》愛好者來說,我也是怎麼點也不化的頑石。讀書、聽音樂、看電影,都是孤獨的心歷旅程。

最後,提一個電影中的細節以結束本文,當然,電影中可玩味的細節很多。影片快結束時,男主角愛德華.威爾遜上門找普魯文,──那位上了年紀的義大利男人,要求他合作。房間裡有倆孩子,普魯文叫家裡人帶出去,家裡人帶孩子去沙灘玩。普魯文就吼上了:「看住他們,別讓他們溺水!」「塗上防曬膏,不要曬傷了!」「叫他們穿上拖鞋,別劃破腳了!」
對照當年,愛德華.威爾遜和沙利文將軍在家裡談工作,他兒子坐在地板上玩耍,他叫妻子領走,一切都是冷冰冰的。
這麼多年過去了,愛德華.威爾遜依舊是冷冰冰的,坐在那裡,看著普魯文。
然後,普魯文問他:「我們義大利人有家庭,有教堂;愛爾蘭人有家鄉;猶太人有他們的傳統;既便黑人,也有他們的音樂。你們美國人有什麼?」
「有美國。」
愛德華.威爾遜回答得一本正經、理直氣壯,卻給人一種滑稽、怪誕的感覺。
這也是他對自己人生目標的回答吧?
從活生生的人到冷冰冰的國家機器,真替他感到悲涼。


=================================
更多文章,請關注我微信公眾號:shenshike-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