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28 Weeks Later

惊变28周/28周后(港)/28周毁灭倒数:全球封闭(台)

6.9 / 294,703人    100分鐘

導演: 佛瑞斯納迪歐
編劇: 佛瑞斯納迪歐
演員: 蘿絲拜恩 凱撒琳麥柯雷曼 勞勃卡萊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451½°F™

2008-06-01 22:38:09

混亂與失控


根據無敵的B級恐怖片續集創作理論,恐怖片的續集只要找到砸錢的主兒,抓個猴子都可以編劇。而如果恐怖主題是殭屍,那麼連猴子的錢都可以省了。
故事一開始,一家人躲在地下室裡(後來我才知道他們並不是一家人),一個孩子跑了進來,而後引來了一大群變種殭屍。在開頭曾經脈脈含情的丈夫拋下了妻子,獨立跑掉了。第一段似乎起到承接上集的作用,說明在大難面前,再甜蜜的諾言,再親密的愛人都抵不過人對於生存的渴望,望著妻子拍打著窗戶眼中流露的失望,丈夫一面跑一面回頭看,有點內疚有點恐懼,我就知道這段丈夫「背叛」妻子的情節絕對不會一閃而過,再下文中肯定會是一個關鍵。
故事之後馬上點出了標題--28周後,原來英國在歷經半年的殭屍事件之後已經將將要滅國,好在現在變種殭屍已經完全滅絕,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英國即將開始重建工作。但是當軍方負責人對質疑災難已經過去的女科學家面前作出承諾:「這樣的事情永遠也不會發生」時,我已經大致可以猜到本片的內容--The Return of The Zombi,唯一的疑問只剩下殭屍病毒是通過什麼途徑死灰復燃的,接著我又看到了在片頭逃生的丈夫和他的兩個孩子,當兩個孩子偷偷跑到隔離區之外以後,一切的新奇感都喪失了,只剩下呆呆地看著電影演完了,這個時候我也就是一具沒有攻擊性的殭屍罷了。
編導通過殭屍的故事再說什麼呢,首先似乎和28 later一樣,有著一種曖昧的無政府主義傾向,在前作中,當災難來臨時,作為國家和政府權利象徵的軍方非但沒有起到阻止災難盲眼,保護平民的義務,反而趁火打劫,為了一個荒唐的交配繁衍權利鬥得你死我活;在本片中,雖然一開始彷彿軍方成為了百姓的保護神,但是當形式一旦失控之後又馬上變回了濫殺無辜的劊子手本色。
第二、本片對於家庭在整個災難面前的定位也是混亂與失控的,彷彿要表達只有在家人的互相幫助和不離不棄的愛的支持下,才可以戰勝恐怖的災難,似乎在28 later中也有這樣的主題,不過更多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應該說這樣的說法完全正確,但是卻沒有實際的意義,我不相信當真的到了大難臨頭的關鍵時刻,誰能夠真正的放棄自己的求生慾望,做到先人後己。在影片中,當兩個孩子得知自己的父親是因為膽小而主動逃走時露出了鄙視的神情,但是事實上,我們誰又真正有資格去譴責呢,後來兩姐弟不是也只好在某些有良知的軍人保護下逃跑嘛,他們怎麼沒有想到去救其他的無辜者,難道捨己救人還需要有所限定嗎?
第三、最令我無法忍受的則是本片中關於「神選者」的設定,很多恐怖題材的逃亡片中都有類似的角色設定,他們是解決整個故事的鑰匙,所以無論如何,編導都會保護他們的生命,於是在電影裡無論外界是殭屍橫行還是火山爆發還是子彈橫飛,人家過個馬路都死七八回,但是「神選者」將始終金剛不壞。但是相類似於其他類型片中無辜的「神選者」,在本片中的「神選者」--兩個孩子卻是整個災難的肇事者,編導毫無理由地讓兩人跑出隔離區,僅僅是為了取一些衣物,或者最重要的母親的相片--也許這種情節隱含著兩個孩子對母親更親,對父親本來就有隔閡,所以才會有之後的舉動。正因為這兩個「神選者」本身才是最應該為整個事件負責的人,但是僅僅是因為他們身上有重要的治療血清,其他人就只能拼死去保護他們,每次我看到兩個孩子裝模作樣的欲死還生,而其他人則義無反顧做炮灰的時候就牙根癢癢,我如果在現場,寧可變成殭屍也要打死他們。
另外讓我很不舒服的還有本片的攝影風格,也許是為了表現災難時刻的氣氛,很多DV鏡頭看起來既混亂又失控,從殭屍主視角表現的咬人鏡頭則毫無存在感,另外一閃一閃的白質光場景差點讓我發作癲癇。但是這種攝影風格其實也正是電影內容的風格。當28 days later中殭屍不過是無政府的一張皮,而28 Weeks Later殭屍完全變成蓋在皮膚上的一帖膏藥,而下面是潰爛的肌膚時,我萬分懷念活死人之夜裡tonny tood空洞的眼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