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第601個電話--The 601st Call

第601个电话/The601stPhoneCall

4.1 / 115人    China:90分鐘

導演: 張國立
演員: 張柏芝 胡歌 周筆暢 郭德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叢生草

2008-05-31 06:47:44

簡單的煽情


        
        《第601個電話》是2006的暑期大片,改編自去年轟動一時的「600明星電話曝光事件」 。易淑是個生活不如意的小人物,走路會被車撞,喜歡的東西都得不到,更不幸的是,她的手機號碼與遭泄密的大明星天祐的號碼只差一位數字。大明星天祐雖然生活在鮮花和掌聲中,但實際上她卻同樣面臨著常人不能理解的壓力。600明星電話曝光後,易淑的號碼成了「第601個電話」,一下子收到無數騷擾電話,就在她不勝其煩要換電話的時候,接到了一個大男孩阿文打來的電話。阿文身患重病,但是一直希望心愛的偶像天祐能演唱自己寫的一首歌。易淑於是重新選擇自己的生活,去尋找天祐……
        一如既往,我對國產片的失望,這部也不例外。難道電影弄到這個樣子就已經非常不容易嗎?拍電影就求一個成字,能完成就已經不錯了?
        《第601個電話》一如過往的電影,簡單,呆板,缺乏戲劇張力,鏡頭沒有表現力。也一如以往的電影,空有一個華麗的攝影鏡頭,找不到敘事的靈魂。好像國人拍電影,能做到的也就只有這一點,畫面儘量的精美。所以像《瘋狂的石頭》這樣的電影,稍微做的好一點,複雜一點,立刻能跳出來,瘋狂一回。
        《第601個電話》雖然敘事線索有三條,分別為易淑的生活,阿文的追求,以及天祐的苦惱,交叉平衡發展,其中不乏他們生活中的交叉點,看起來好像挺複雜的。其實並不盡然,易淑倒霉的生活,只是開頭作了一次誇張搞笑的比喻之後,就再也沒有了表示,接下來的是和阿文怎樣的共同去寫一首歌。電話簡訊的你來我往,就只是電話的來往,就只是為了一首歌,其他的什麼也不是了,我不知道她公司怎麼那麼多無聊的人和事,怎麼會有這樣無聊的公司。
        阿文這個人其實是一個很有張力的角色,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身懷絕症的人啊,多讓人掛心。可是片子裡刻畫得非常失敗,一個這樣特殊,而又這樣有才華的人,只有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為自己的偶像寫一首歌。既然他那麼有才華,又那樣熱愛音樂,能不能讓他的追求更偉大一點?如果他是為自己的音樂和夢想而同病魔作鬥爭,那麼他的境界會高那麼一點點。如果他只是想為自己的偶像寫一首,那只是一個純粹的追星族而已,故事的兩種設置差別會截然不同,給人的感染力也會不同。他如果只是個追星族,那麼他給人的感覺就是那麼的有一點幼稚和可笑。哎,長不大的孩子!
        片子裡有關阿文的一切也只是圍繞寫歌這件事,其他什麼也沒有了。我還不知道那個日夜守侯著他的中年女人是誰,是他媽嗎?我很想知道那個在殯儀館工作的老頭又是誰?與他又有何關係?我更想知道的是,和他一起玩音樂的那幾個年輕人的故事。整個片子可以說是圍繞著一首歌而行,所以怎麼可以將他們忽略呢?遺憾得很,片子都將他們廢掉了,小文的那段,除了小文,其他的只是個影子。
        天祐那根線索也是一樣,都將她身邊的一切都抽空了,只剩下她與老闆的對持,只剩下她一味的強調一個歌手的靈魂的重要。然後是一大堆一個人在鬱悶的鏡頭,片子將她與生活與世界徹底地隔離了。所以最後她鬱悶得要去自殺,我們也不難理解了,一個人只剩下這一點要求,就算是再大的明星,活得也沒什麼意思,乾脆死掉算了。
        片子的攝影,非常的好看,配樂,非常的動聽,很多人物鬱悶表情的特寫,有那麼的一點點感覺,煽情,可是還是不夠火候。離感人還是差一段距離。就像前面所說的,片子都將人物與生活抽離了,他們與生活無關,只是為了一件事就是這件事。這是我們很多電影的通病,我們的編劇導演們,什麼時候才學會生活,什麼時候才會將人物融入生活?人物與生活有著千絲萬婁的關係,每件不只是單一的存在,所以拍攝時也不能只是單純的表現一件事,這是一門非常高超和講究技巧的手藝,這不僅需要長時間的鍛鍊,更多的是體會。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最大的失敗,就是選角的問題。周筆暢我真的不敢恭維她的表演,不論她有多紅,有她的參與,這部片子已經判了死刑。首先,她整個人的造型就給人有種彆扭不自然的感覺,很造作。這是電影的一大忌。片子裡她的說話,就像在念對白,非常的生硬。還有就是張栢芝,也感覺怪怪的,不太舒服。可能是過頭了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