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我家姑娘

2008-05-30 11:03:31

消失在1981


尼爾用力揉搓著那個陌生男人的背。滿佈斑點的背部令人產生不潔感。那個頭髮花白的男子,在他有力的雙手之下,發出滿足的呻吟。牆上的少女回眸一瞥,她的眼珠恰好直視著尼爾,意味含糊,卻分明有所洞察,這是一幅名畫。他被窺視,他隱隱不安,意興闌珊。而這名男子,不過是尼爾眾多萍水相逢的客人中的一個。
Money Boy,戀童癖,以及同性戀,在屬於青春的範疇里,變得似是而非,當初懵懂初曉雲雨,也未來得及情竇漸開,但是誰知道,這是一段插曲,亦或終生死穴。

記憶里沒有的。
記憶里沒有的,就是不存在的。可惜,這句話對布萊恩不成立。回憶裡的缺失,亦是成長中的缺失。布萊恩要找回他很多個缺失的片段,那些在棒球比賽後下大雨的晚上,或者是萬聖節迷路後的陌生草地上,所發生過卻無法拾回的時間。
是他執意要尋求答案。但導演未拍得如同懸疑偵探片,儘管,那些被影射的飛碟以及外星人,總是顯得煞有介事,神秘而驚恐,這就好比童年,每一個人的童年時光里,總有一些不能被摸索到底的黑洞,它吸引我們靠近,卻又阻礙我們獲得真相。兒童的幻想力終究有限,外星人是一種令人頗受安慰的自圓其說,寂靜的小鎮上,無聊的玩樂,缺乏激情與夥伴,這些因素總會導致一些事情發生。只不過,每個人都有努力修飾真相的潛意識,一切都會符合我們為自己設定的生存意義。
記憶里沒有的,就是不存在的。在我們還不懂得何為「唯物主義」的時候,我們便被教育必須遵循「唯物主義」為真理。事實上是,我們中間的一部份人,越來越發現,「唯心主義」所帶來的不可磨滅的力量,它甚至可以解釋一切,並且為我們治癒那些不受歡迎的念頭。布萊恩便是這樣的一個典型。
流鼻血,只是一種具象的表現。它代表著不安、受驚、傷害和生理上的抗拒,布萊恩在許多個場合,流著鼻血暈倒,他惶惶不安,並且不諳世事,最重要的是,當我們長大,我們對往事的認識就開始變得曖昧不清,這種錯覺,可能終生存在。布萊恩比起另一個少年尼爾而言,更具有普遍性,與其揭開創傷,不如渾渾噩噩,人類有遺忘的本能,是為了更加心安理得的活下去。

謀殺青春的程序。
你認為對青春動刀是一種殘忍的行為。很多人稱之為殘酷。我卻並不。想來你可以設身處地地想像,那些殺人狂肢解屍體時,也曾享受過至高無上的快感。何者為對,何者為錯,我們所認為的,不過都是站在自身立場上,最主觀的一種判斷。
尼爾是那一類站在一群面目模糊的正在發育的男孩子中間,唯一會閃閃發亮的一個。在各種類似的小團體中,總會有這麼一個男孩子,遊手好閒,頭腦聰明,而且模樣迷人。他看起來滿不在乎,幾乎所有人都會被他不羈的風韻所吸引,就似尼爾的好友艾瑞克所說,尼爾是土星,是行星,而他們只是圍繞著他的衛星。土星,可以有很多個衛星。所以他總是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矚目,所以他有資本,揮霍他享之不盡的美貌青春,這便是造物者的恩寵。
充滿魅力的男孩兒從來不會循規蹈矩,尼爾的成長軌跡相當清晰,他從那個偷窺到母親與情人做愛的夜晚開始,就註定要經歷非凡的冒險。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在性的成熟過程中,尼爾沒有遵守規則,他天性中便有那樣的成份在,所以也不見得一定要怪那個留著小鬍子的金髮教練勾引了他。起碼,他最開始的那一刻,已經在教練身上,看到了一種稱之為慾望的東西。那必然,就是他內心慾望的一種具體化折射吧。
換一種眼光看道德觀念的薄弱,也許能令我們原諒尼爾那些放蕩的行徑。畢竟,道德是為了符合這個世界主流的利益規範所建立,它一直在不斷的被打破,被發明,它不是衡量對錯的唯一標準。迷人的青春,盛極而衰,尼爾出賣自己的肉體,路過那些各不相同的男人,在各種不同的需求中,我們所看到的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全。謀殺青春,也是尼爾用來補全自己的方式。

交錯與對倒。
一種際遇,造就兩種不同的人。
布萊恩選擇用遺忘來治療,尼爾選擇用變本加厲來麻痹自己。他們曾擁有過一段共同的隱秘回憶。這是在影片開始交待不甚清楚,卻又暗中強調的一條線索。日裔導演阿拉奇的鏡頭底下,即便是關於有些罪惡的戀童癖,迷姦以及引誘,都顯得不那麼帶有批判性,如此甚好。他為故事灑上了朦朧的糖衣,正如開篇從純真孩童臉上滾落的五彩軟糖,些許夢幻的點綴,略有一些玄妙,卻絕對不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揭傷疤。
雖是涉及同性戀的題材,倒似乎並不那般具有故意炫耀的成份。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這兩個男孩在成長過程中,都有父親角色的缺失。它講述的應是一個人的童年時光,對其所產生的不可磨滅的影響。表面的,或者更深層次的,記得的,或者忘記的,被傷害的,與被娛樂的。這件事說來是如此艱深又奧妙,我們不精此道,只能點到即止。然而導演滿懷誠意,摒棄偏見,實屬難得。
原以為又是一出初戀純愛的同志電影,卻會錯意。兩個少年從1981年棒球隊相見,隨後失散於人海,直到1991年布萊恩重新找到出現在夢中的尼爾,已有十年。十年間,他們就住在離對方很近的地方,然而他們各有不同的遭遇,並且從未相遇過。然後,他們在當年那個事件發生地,還原一切的本來面目,布萊恩悲慟大哭,尼爾面無表情地將他抱在膝上,告訴他那些不堪入耳的往事。早在1981年那個夏天就已經被確定的人生,要在1991年面對新的開始。這是電影的結束。這個結束,是一個已經打開、卻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
精彩而冷調的搖滾樂,與陰暗的主題相結合,緩慢卻不枯燥的敘事,同那些靈氣十足的年輕演員非常和諧。《誘惑肌膚》的本身,要比它所獲得的榮譽更加豐富。
導演其實有些殘酷。但從另一個方面來想,他豈非也相當的仁慈。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