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鎗神--Hard-Boiled

辣手神探/枪神/Hard-Boiled

7.8 / 46,984人    128分鐘 | Germany:92分鐘 (cut version) | Taiwan:131分鐘

導演: 吳宇森
演員: 周潤發 梁朝偉 毛舜筠 陳欣健 郭振鋒 黃秋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十一月的雨

2008-04-14 03:47:29

一億發子彈離港前的最後宣洩


本來自己眼中的最佳的一部華語影片應該用自己的語言來加冕,但當我看完這篇影評之後我打消了這個念頭。我無法再用更完美的方式來表達了,這篇文章涵蓋了一切,暴力美學,恍然就在眼前......

文:無憂/財公子


在其自組電影公司的首部作品《喋血街頭》在票房上遭遇慘敗後,吳宇森之後基於商業性質的《縱橫四海》著實讓人輕鬆了一回,可畢竟與他以往英雄俠義與烈火激昂的特有風格有著相當大的差異,骨子裡崇尚暴力美學的老吳在努力思考著藝術與商業之間的最佳平衡點。時隔一年後(1992),由金公主投資、新里程製作的《辣手神探》推出了。
  
吳氏作品的敘事風格一向清晰明了,故事情節大都按時間順序來展開,本片也是一樣:周潤發扮演一個做風勇猛的警察TAQUILA,為調查一宗軍火案與做臥底的阿浪(梁朝偉 飾)由誤會到成為朋友,最後齊心協力的搗毀了這個犯罪集團…看上去,與一般的警匪片無異。能夠在這樣「纖弱」的題材上大作文章、並使其出彩出料,就需要很強的腳本設定與深厚的導演功底。同樣在89年的《喋血雙雄》里,情節設置也相對簡單,但卻在幾個有限的空間裡被挖掘出了那麼多有深度的東西,這正是吳宇森所擅長的。
  
影片起始,雲來茶樓的那場警匪槍戰中,TAQUILA與同事戰前看似輕鬆的調侃、軍火販子交易時俐落的黑話、走位講究的快慢鏡運用及局部空間裡複雜卻不凌亂的衝突,都被表現的淋漓盡致。隨著TAQUILA狠狠一腳踢開鳥籠盪出走私槍枝時,方纔還如水面般平靜的茶樓瞬間變成了修羅戰場!子彈在空中肆意的橫飛,週遭的物件如雪片般漫天飛舞,血漿似箭般的噴射……這幕戲中,鏡頭始終是運動著的,換位時的快鏡與擊中物體時的慢鏡結合的乾淨利索,畫面中的股股硝煙與密不透風的槍聲直叫人喘不上氣來。短短幾分鐘裡,匪徒與警察對射的兇悍、逃命時射殺擋路的無辜百姓的兇殘和TAQUILA與同事之間的相互照應均交代的從容不迫,絲毫不讓人覺的有紛亂之感,在經過多年的探索後,吳宇森此時的拍攝手法與鏡頭剪接的層次感顯然已達至爐火純青,這場戲堪稱港產槍戰片局部處理的典範。(ps:都說吳氏電影中少不了白鴿,由於這次要求新求變,開火前的籠中鳥不算,如果細心觀看的話,在廚房中TAQUILA怒火四射時的一個慢鏡中居然飛出了一隻大公雞…)
  
片中的人物刻畫是成熟的,在同事兼好友(林保怡 扮演)被匪徒三哥打死,眼中噴火的TAQUILA將其制服後,沒有絲毫的猶豫一槍結果了對方,趕來的組長(陳欣健 扮演)怒斥其斬斷了追查很久的線索,這時的TAQUILA就像個做錯事的孩子,一邊痛心的看著同伴的屍體,一邊帶著內疚的表情不敢正眼望著暴跳如雷的組長時,隻言片語,發哥將整個人物勇猛鬥狠而又重感情的性格鮮明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與TAQUILA在酒吧里懷念昔日好友時背景出現的低沉傷感的薩克斯曲相比,阿浪(梁朝偉 扮演)的出現則曲風陡然變得高吭甚至有些突兀,他在圖書館奉命質問背叛黑道上海叔的小鬍子時就簡單的二句話:「海叔問你為什麼出賣他?」「那就是有了」,然後掏槍就爆了對方的頭!整個過程如同呼吸一樣簡單。殺手坐下時的微微一笑、站起時的冷酷眼神、擦槍時的面無表情,被梁朝偉演繹的內斂十足,令人膽寒。與十年後同樣命運的陳松仁不同,這次的臥底則更像是個臥底。與海叔(關海山 扮演)談及江湖不古的深情沉靜、和另一個軍火頭子莊尼(黃秋生 扮演)談判時的不卑不亢到為不致於整個計劃被破壞而輕拍TAQUILA肩膀時的淡淡一句:「記得我啊」,然後一記槍托將其擊倒……多來隱藏在黑道中的阿浪做事不可能憂柔寡斷,也容不得他憂柔寡斷。在黑與白的夾縫中生存,好與壞的界線有時是模糊的,比之陳松仁為了思考而失眠更具說服力。後來海叔面對要殺他的阿浪時說:「世事就是這樣。有些事你不願意做,可是逼你非做不可。」,吳宇森借海叔的口闡釋了他自己心目中的臥底哲學。
  
「江湖上的事,不是我殺你就是你殺我!」,當莊尼決定幹掉海叔意在獨攬軍火生意大權而請來阿浪幫忙時,這種江湖宿命被徹底的抖了出來,放下電話的阿浪已預感到了結果,在煙霧中緊緊盯著空中那隻預示死亡的紙鶴時,他的表情是複雜而又絕望的,那時,他在想著什麼?是不義的背叛?還是正義的執行?!!
  
在去往海叔貨倉的路上,阿浪還是禁不住要向莊尼證實,當莊尼說到「要嘛就一起跟我打天下,要嘛就背後干我一槍…我死而無怨」時,阿浪已經下了狠心,「我自己有槍…」。
  
扮演莊尼的黃秋生那時還屬風華正茂,與後來經常以鬍子拉茬神經兮兮示人相比思維正常的很,臉也較光滑,整部片子中筆者認為在此處表演的最出色,當聽到阿浪應承後,呵然一笑收槍入懷,把個早就成竹在胸、城府極深的黑道老大演的活靈活現、瀟灑至極。
  
片中曲目不多,卻極貼牌,酒吧里雋永悠長的薩克斯風、匪徒子彈裝膛的咣咣鼓聲、線人與警察組長傳遞密碼時的兩段清唱。筆者還注意到有一個背景音樂在幾處被不斷運用,如茶樓的廚房外、片尾醫院的殮房中。看過多遍的朋友應該有印象:簡短而急促,仔細聽就像倒計數的時鐘響聲,使人的神經不由自主的隨著鐘點滴達崦不斷緊張起來,我稱它為「時間的弦」,在這裡應用的最為合適。莊尼的車隊越來越迫近目的地時,「鐘點聲」就越來越強,當郭振鋒開了第一槍時,時針終於指向了片中的第二場槍戰大戲。
  
正如本文標題表述的,筆者從來就沒懷疑過吳氏彈藥庫的儲備量,《英雄本色》尚屬建庫初期,子彈有限,要一發一發的打;到了《英雄本色II》里就買進了許多傢伙,同樣是手槍,可以連發,再加上手榴彈、火銑,倒也熱鬧,後來可能是經過了《喋血街頭》中越南戰場上軍隊裝備的洗禮,到了《辣手神探》,彷彿一下子從天上掉下來一個諾大的軍火庫,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輕重武器輪番上陣,構造了港片槍戰片史上最壯觀的一次視覺盛宴。
 
如果把開始的茶樓槍戰比作是大餐前的開胃酒,引起了觀眾旺盛的食慾的話,那麼接下來的這場貨倉火拼絕對是吳大廚師奉上的拿手大菜,葷的、素的連盤端上,直教人應接不暇、大呼過癮!
  
自莊尼的摩托車隊一踏進貨倉起,好戲就開始上演,據筆者觀影經驗,吳導這次可能將之前所有的槍戰技巧全部都放在這場戲中,如水銀泄地般的子彈噴射、平地而起的巨大爆炸、空中連串蹦激的彈殼、四處紛飛的雜物碎片、火光與硝煙的瀰漫…由於空間的擴展,拍攝難度也隨之增大,分散的道具與眾多的人員調配需要高超的指導水平,吳宇森在這裡採用多機位立體拍攝,一個Action通常是用二到三個分鏡,如海叔夥計從鐵塔跌下,就分別用了左、右、下方三組;阿浪與TAQUILA對射這個看似簡單的Action居然要用到四組,還要加以快慢鏡的重組切換,從以上二個簡單的片斷也可以看出後期剪片的辛苦與用心。本片的剪輯陣容是強大的,吳宇森、奚傑偉(後來剪接過《功夫》),再加上本片的音樂剪接胡大為助陣,流暢的運鏡切換加上音樂的動感來輔助,從現在的眼光來看,說它是香港電影剪輯的教科書也絲毫不為過。這場戲的音響效果也做的極其出色,手槍扳撥的咔咔金屬感、微衝激射時的連慣聲、火銑炮彈出膛的通通做響、物體爆炸時的轟然與火花四濺的咂咂聲…層次分明,臨場感非常強。
  
從不懷疑吳導對追求拍攝真實性的執著,在現場他總是要求演員要更專業、更敬業…或者說是更玩命。且不說動作指導郭振鋒在距離爆炸點僅一米之隔巨大衝擊後還能自如的站起操槍射擊,做為主要演員的發仔與偉仔也是在火光咫尺鏖戰!從最終剪輯畫面上來看,其中採用替身的鏡頭很少,大部份都是真人上陣,臉上凝重與警惕的神情是分外逼真的(),是專業演出的需要還是內心的真實表達,呵呵,這就要問二位天王本人了,問黑面神得到的答案可能只有一個:專業、專業、太專業了。
  
從《喋血街頭》起,我對梁朝偉可以說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對於當年無線的當家小生,印象中是外形的俊朗與不恭的玩世,當看到他扮演的阿B面對阿輝被折磨的幾近發瘋時,那因痛苦萬分而面容扭曲的神情教人驚喜,但偉仔對那次演出並不滿意,這次吳導又給了他一個發揮的機會。看著海叔對他背叛而露出的驚咤表情,阿浪內心是痛苦的,但身後莊尼的威逼又不得不使他緊緊繃住,甚至不敢看海叔,直到海叔說出「我求求你,放了我的這些兄弟,我死不要緊,總比被那些混蛋亂槍打死的好。阿浪,照我的話去做,開槍啊!」,他豁然抬起頭,一槍殺了海叔。轉身過後眼眶裡盈滿了淚水,在經過莊尼身邊時那充滿苦痛的微笑、緊擰的雙眉、抽搐的面部肌肉與狠下決心時眼中那一晃而過的凌厲殺機,直到殺光昔日弟兄們徬徨的氣喘不已…偉仔將一個在正義與邪惡之間痛苦尋找答案的臥底形象詮釋的唯妙唯肖,是片中的一大亮點。
  
打火機,做為與十年後梁朝偉同樣收到的生日禮物,外型上相似,用途卻不同。很喜歡吳宇森電影裡的一些細微設定,貌不起眼,卻往往是情節起承轉合的關鍵。當阿浪順手把打火機放在曝光後同樣是臥底的小高上衣兜里,一槍將他擊落下海時,沒人知道會發生什麼,直到滿身血污的小高蹣跚的爬到酒吧里說出莊尼軍火庫的位置時,我想很多人會發出驚嘆,原來戲可以這麼拍,拍到讓人魂疑、拍到險至無路。當然吳導是謙虛的,他會借片中TAQUILA的話來示意:「呵呵,您老真是偉大……偉大的不是我,是上面的那位。」。
 
上面的那位創造了世界花了七天,下面的這位卻足足用了四十分鐘完成了港片槍戰史上最長的一夜。
  
從佈局與規模上看,片中的三場槍戰主戲可謂是一浪高過一浪,到了最後就完全稱得上是巨浪濤天。明心醫院的這場重頭戲應該說是有很多非議的,影評家們大都指出由於戰線拉的太長,造成了觀眾視覺上的疲勞,鬆散的場景顯得凌亂。前文曾提到過,筆者認為吳宇森把握中小型槍戰場面的功力是無人能及的,不論是過道、小屋、教堂還是樓梯,局部細微的處理都堪稱大家。但大場面老吳玩起來不是很得心應手,91年《喋血街頭》裡的越戰戲同樣遭到非議,以致於正式上映時剪掉了大量鏡頭。後來在美國拍《變臉》被許多行家稱讚,《風語者》就批評聲不斷。做為老吳的忠實fans,筆者內心裡倒覺的這場重頭戲之所以動用了這麼多膠片,與他當時的心情是有關的。雄心勃勃的《喋血街頭》無人喝彩,向商業妥協的《縱橫四海》又不能抒發他的真正風格,在矛盾與徬徨中,對現實所有的委屈與不解(請允許我用這兩個詞)在這場戲中完全的宣洩出來。
  
縱觀這場長達四十分鐘的槍戰戲,從診室打到殮房,從殮房打到地下軍火庫,從軍火庫打到走廊、從走廊打到嬰兒室,再從嬰兒室打到走廊…整個醫院的各個角落都變成了慘烈的戰場;手槍、火銑、散彈槍、微沖、重機槍、狙擊步、手榴彈、雷管直到火箭筒(ps:財公子cs天下無敵!),所有可以出現的軍械都被派上用場;神探、臥底、匪徒、醫生、護士、病人、飛虎隊、組長、親屬乃至襁褓裡的嬰兒,其出場的人物數量稱得上是吳宇森所有拍過作品中最多的。在如此複雜的空間與紛亂的人群中,吳導充分發揮了他的能量!大到槍林彈雨中的畫面調度;小到警察之間默契的眼神,表現的張馳有度、功力盡顯。其中的一些橋段張力十足:TAQUILA晃動幾下凝神一擊的自信、阿浪不顧危險對接電線倒地時的英勇、臥底與郭振鋒之間對恃的悲壯、匪徒利用病人做掩護的狡詐、阿浪誤殺自己人時所表現的無奈等等,當然還有讓人津津樂道的TAQUILA與嬰兒這對「好哥倆」的「血染的風采」…這麼多大量的不同元素集結在吳導手裡,仍然被有條不紊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在筆者的心目,香港很少有幾個導演能做到這一點。
  
臨近結束時,發哥手抱著嬰兒在密集的爆炸聲中奪命而逃是這場重頭戲中的重頭戲,因為堅持沒用替身,所以安全應該是重中之重,可是從畫面中看得出,「這次不是來玩鳥來了,是玩命!」!在身隔不到半米的巨大波浪衝擊下,發哥稱得上是真正的逃命!若不是吳導當時最終聽了軍火專家的勸告,減少了大量火藥的話,我想,現在還能不能看到依然活躍在舞台上的發哥還真不好說,也不知「成功脫身」的發哥當時對老吳是埋怨還是感激。
  
與通片超強火爆的風格相比,影片的結尾是含蓄的,當毛思琳(毛舜筠 扮演)將阿浪的檔案交給組長時,TAQUILA用阿浪的打火機點著。與組長看著這些檔案被燒燬時的悲痛神情相比,TAQUILA的表情是輕鬆的,甚至不時的面露微笑,他耳邊在迴響著曾經與阿浪的對話:「我曾經想堂堂正正做個警察,畢業後所有的工作都見不了光……我打算到北半球定居……哼,冰天雪地的,你不怕被凍死啊?……起碼見的了光。我問過人了,那兒二十四小時都有陽光…」。同樣是臥底,《龍虎風雲》的發仔沒有去上夏威夷,卻在這裡圓了自己的光明之夢。
  
在蒼涼深遠的薩克思曲里,行船中的阿浪微笑著將曾經象徵著死亡的紙鶴拋掉,遠處霧起的海面上隱隱閃現著太陽的光輝……
  
總是,我總是喜歡,喜歡將自己喜愛的這部電影不斷的重複播放,於是,薩克思風由蒼涼轉成了悠揚。十二年前的發哥是那麼的瀟灑,溫情的酒吧,朋友的微笑,在柔和的樂曲伴奏下,叫人沉醉……同時我在深深的思考,十二年前的吳宇森那時在想著什麼?是對黃炳耀的感懷,是繼續的徬徨,還是考慮著突破自我?遠去的阿浪是不是代表著他本人?
  
哦,又到了雲來茶樓,聽到了熟悉的鳥鳴,同時,也聽到了TAQUILA與好友的對話:「哎,有沒有想過把老婆孩子弄到國外去?……想都沒想過,這就是我的家,就算我死了,也要葬到這裡。移民到外國,什麼也不習慣,想飲茶,門兒都沒有啊……呵呵,國外也有茶樓的…還是這裡比較正統啊…」
  
我停止了思考,望了一會兒窗外辦公大樓那紅色的牆壁,閉上眼睛享受著音樂,享受著寂靜……
  
突然一陣劇烈的槍響把我驚醒,耳邊又傳來那簡短而又急促的「時間的弦」,我盯著螢幕,分明看到組長正在對著TAQUILA大聲的咆哮:「TAQUILA,你他媽的太吊了,只要你手上有槍…子彈是絕不浪費的!」
  
…………………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