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4月3週又2天--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

四月三周两天/月周又天/堕胎日记

7.9 / 63,319人    113分鐘

導演: 克里斯汀穆基
編劇: 克里斯汀穆基
演員: 安娜瑪麗亞瑪琳卡 Laura Vasiliu Vlad Ivanov 亞力山卓‧波多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8-04-09 23:21:43

不取標題


  


   電影的結尾來得十分的突兀,碧姬塔和歐蒂莉亞坐在空蕩蕩的餐廳裡,身心俱疲的歐蒂莉婭面前放著一杯白水,冷冷的望著對面那個在吃牛肉豬肝的女友(這個女人剛剛從雙腿間拉出一個血淋的胎兒),這一天,在她看來,是那麼的漫長。緊接著,歐蒂莉婭,把臉轉向了攝影機(觀眾),眼神緊張的,似乎想說什麼,但沒有給你體會的時間,畫面卻嘎然而止,一片黑暗。。那一直被緊緊抑制在心間的緊張,不安,恐懼,卻揮散不去,鬱結在心頭。。
  
  
  
  在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幾乎忘記這只是一部電影,最開始那個從浴室開始的長鏡頭,直白,簡練,讓我以為是在看拉斯馮特里爾,肩扛攝影機拍攝,鏡頭總是微微顫抖,沒有任何的配樂,沒有明亮的燈光,冗長平淡的對話,我心想:好吧,就讓我再一次受到衝擊,並且困死去吧。。
  
  而事實上,我是想錯了,電影只在前二十分鐘故事沒有突顯的形式下,才顯得有些迷糊,當歐蒂莉亞帶著神秘男子貝貝和自己朋友碧姬塔走到一起時,故事就突然一下變得繃緊起來,隨著商議手術,再到肉體交易,緊接著又是去男友家中的會面,攝影機一直緊跟著歐蒂莉亞在走,紀錄片似的跟著,像一雙眼睛,也是觀眾的眼睛,我們看到了一個堅毅,富有活力的年輕女性的角色。鏡頭很跳躍,人們很冷默,電影則顯得很有力量。
  
  醫生的角色是電影中頗具力量的一個典型,貪得無厭,虛偽做作,竟然要求兩個姑娘(其中一個還有身孕)先後與其做愛,以來充當手術費用,在另一角度,他又對手術的姑娘體貼入微,極盡職責,在兩個姑娘和他的母親面前,他言語激亢,自勢高人一等,卻在要求他放下身份證的服務員面前卑微無聲,更是體現了他被社會制度夾縫扭曲變形的那可憐的自尊心。
  
  在歐蒂莉婭去男朋友家中參加生日宴會的那個場景中,讓我極其的震撼,坐立不安的她坐在桌子中間最明顯的位置,卻一言不發,任由大人們在飯桌上的高談闊論,這個鏡頭長得驚人,歐蒂婭亞就像一個汽球,隨著時間的漫長,脹得越來越大,這些社會上層人士的談話對於她這個鄉下孩子來說(只能嫁張鄉下教師或是牧師的大學生)像是一根根尖刺,不停的往姑娘的心裡紮下去,隨時都有爆裂的可能。。這一切的不安,在隨後和男朋友的對話中,變成一場憤怒的尊嚴討伐,在歐蒂莉亞的質問下,男人像個泄了氣的皮球,懦弱,無能,就像在他在飯桌之上的表現,只能躲在後面虛弱的喘氣。這場飯局,赤裸裸就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城裡人與鄉下人,知識分子與鄉村教師,醫生與工人,甚至男人與女人,都分成高低不同的兩個階層,影像再一次真實有力再現了獨裁者佔領的那個時代背影。
  
  
  
  《四月三週又二天》的片名,是指女人懷上胎兒的時間,用醫生的話說,打掉這麼長時間的胎兒這相當於謀殺。電影的色調一直都很冰冷,陰鬱的鏡頭佈滿了令人壓抑的氣息,電影並沒有把主題放在墮胎這個事件上發揮,並不打算將嬰兒終結的生命做為放大鏡來控訴生命與道德的倫理學,導演更多的只是一種講述,用更寬大的把鏡頭放在對當時整個社會的背景之下,間接的來表達出在那個混沌年代裡自由被禁錮,人性被麻木,希望被僵死的悽慘。影片從頭至尾,黑暗,寒冷,陰鬱,不安的基調佈滿螢幕,走到末尾,歐蒂莉亞去棄嬰,寂靜的夜晚,焦躁的雜音,畫面越來越黑,甚至有幾處,是一片死寂的漆黑,這不光折射出女人灰茫恐懼的內心世界,更加呈現了當時社會的恐怖與陰冷。《四月三週二天》以其精簡的電影手法,獨特定實的電影風格,再現了一個混沌的年代縮影,冷靜,平和,充滿力量的影像,給一個時代刻上了清晰的註腳。並且還透過歐蒂莉亞這個堅毅,年輕的生命,用其衝破壓抑的時代陰影的力量,給人予更多的希望和慰藉。這樣一部優秀的電影,拿下坎城的金棕櫚,完全是理所當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