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你那邊幾點--What time is it there

你那边几点/你那边几点?/WhatTimeIsItThere?

7.3 / 5,126人    116分鐘

導演: 蔡明亮
編劇: 蔡明亮 楊璧瑩
演員: 李康生 陳湘琪 陸弈靜 苗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littlecrab

2008-04-06 04:12:17

缺乏現代性也正是現代社會的一個表徵


"把眼球打扮成鏡頭!" 電影教科書系列

             第1章 "妳那邊幾點"

(視寫劇本部份略)

技術統計: 全片 98 個鏡頭

                 不同場景 30 個

其中7個有助於推動情節發展, 其餘均用於表現人物的生活狀態和情緒狀況.

[故事綫]

小康: 父親去世, 送骨灰盒-- 不敢半夜起來厠所, 在房內解決-- 在天橋與湘琪相遇, 賣表給她-- 燒紙錢, 又在房內如厠 (1)

-- 在天橋摔表 (2) -- 飯桌生活情景 (3) -- 詢問巴黎時間, 調表-- 買到 "四百下", 看 (4) -- 去各種地方調時間 (5) -- 影院奇遇

-- 與母親的衝突-- 不囬傢, 車內與妓女做愛-- 回到家, 與母親一起

湘琪: 在天橋買了小康的表-- 送蛋糕給小康-- 在巴黎生活狀態, 樓上吵閙聲不斷 (6) -- 在咖啡館喝咖啡

-- 地鐵站乘地鐵, 遇到陳昭榮-- 雜貨店門口追一女子-- 參觀某公墓, 遇到李奧-- 某餐廳嘔吐, 相識葉童-- 回葉童的家, 一些遭遇

-- 離開葉家, 在公園哭泣, 睡著後箱子被偸拿

陸弈靜: 丈夫去世, 請經師回家拜-- 關照供台, 賣烤鴨供給苗天吃-- 飯桌情況, 讓小康吃藥-- 發現家裏鍾變慢, 以爲苗天囬來,

又請經師-- 決定以後半夜吃飯, 又讓小康吃藥-- 思念丈夫, 與魚說話-- 把家中佈置像靈屋, 與小康衝突-- 穿上結婚禮服,

想像新婚夜, 自慰

(1) 在07:47和17:25兩次出現, 可表現出時間上的持續性, 即小康經常這樣做.

(2) 在19:53和36:57兩次出現, 毫無驚喜的平常生活, 小康的生活狀態可以間接看出.

(3) 在20:50和48:57有兩處長時間描寫, 是重要的情景, 基本上除了最後一次大的衝突, 母子倆的交流都由這兩處麳表達.

(4) (5) 是小康在遇到湘琪後, 直接反映到的兩個事情. 莫名的對那一邊的生活感興趣, 時間和 "四百下" 裏的李奧也成為兩人遙遠微妙的聯繫, 而因為調慢時間, 也加劇了母親的變態思念, 也是最後矛盾激化的所在.

(6) 湘琪在巴黎的生活狀態, 被觀注到的主要有幾點:

A. 樓上永遠的吵閙聲, 對比湘琪寂寞無聲的公寓生活

B. 找手錶. 一次出門後返傢拿, 一次在葉傢離開前四處找尋; 明這塊錶對湘琪的重要性, 也是她與臺北唯一的聯繫, 上面有臺北和巴黎兩個時間, 而另一邊小康正在把臺北四處的時間變成巴黎

C. 打電話. 在52:14和1:03:00有兩次打電話情節, 但均無人應, 觀衆完全無從知道湘琪可能會打給誰, 因爲她的生活狀態似乎是完全真空, 有可能是小康? 後來在公墓遇到李奧, 他遞電話號碼給湘琪, 加強了這種內在聯繫

D. 喫方糖. 30:11第一次出現湘琪在巴黎的鏡頭便是喫糖, 最後一組在公園的鏡頭, 湘琪哭泣時也在喫糖, 33:58咖啡館情節有一個細節, 湘琪在離開前拿走了桌上所有的方糖.

不斷的喫糖和打電話, 就好像小康趕去不同的地方調慢時間一樣, 是一種潛在孤獨和麻木的生活狀態.

學習: 將一個人的同一件事剪在不同時間, 可表達出一個事件的持續性, 或者將不同人的事情交叉剪輯, 可有共時性的效果, 彷彿在同一時間進行. 從細節可以見出一個人的生活狀態, 但選擇要有典型性, 並至少出現兩次, 使其有觀注性.

全片無鏡頭跟拍或推拉運動, 基本均爲固定機位拍攝, 剪切也較少, 只有3次人物特寫 (小康流淚, 陸哭訴, 湘琪公園哭泣), 其他為中遠距離描寫. 98個鏡頭里只有14個是在一個場景用於切換位置, 其餘幾乎1個場景就是1個鏡頭, 能用1個鏡頭完成的情節都隻用一個鏡頭.

最後3個人物關於性的穿插描寫: 1:25:31到1;36:11, 小康, 湘琪, 陸媽3人分別有一段把影片推向高潮並終結的, 藉助性的情節抒發人內心強抑已久情感的描寫.

這三段穿插剪輯, 小康與陌生的妓女在車內做愛, 是赤裸裸的交易, 最後妓女還趁小康熟睡時將一整箱手錶偷走;

陸媽因爲對丈伕的思念, 最後想像新婚之夜, 在以前的房間里, 用一個枕頭模擬自慰, 旁邊的桌上還擺著苗天的遺像;

湘琪在葉童公寓的床上, 兩個在異鄉的女人, 因爲寂寞或是好奇, 有了親密行為, 但很快又停止了.

讓觀衆很自然的對3人進行比較, 而他們內心最強烈的情感也籍此表達. 全片的主題也無非仍然是空虛寂寞的現代生活, 麻木的生活狀態, 找不到可以改善的出口; 這一次的發生動機是父親的死和與陌生異性偶然的聯繫, 因爲目前的生活見不出希望, 便去尋找遙遠的甚至荒誕的慰藉.

完全不懂法語的湘琪在巴黎的生活一樣是孤獨主題, 沒有甚麽目的, 看不到她在巴黎正常的遊客生活, 除了不停喝咖啡喫糖打電話, 渴望有人陪伴, 在雜貨店前的街道上尾隨金髮女子, 試圖與葉童有親密關係; 小康要把臺北變成時間上的巴黎, 只因為送了蛋糕給他的湘琪; 更加荒誕的陸弈靜, 甚至想去往生的人那裏尋找慰藉, 借一隻枕頭假裝丈夫相伴.

全片無配樂, 除結束字幕升起時有一小段; 除小康兩次看 "四百下" 有比較豐富的聲響素材, 其餘時間大多是很沉靜的音效, 環境音也都比較小. 但涉及到外景, 如天橋, 地鐵站等, 聲效豐富.

室內的安靜, 與人物不說話, 且也不會有電視電腦等外部資訊的侵入有關. 一切都隻有關人物本身, 看起來也是對外部環境的一種強暴, 雖然沒有音樂掩蓋, 但正常的外部環境還是沒有被描寫. 似乎人物都是與外部世界無關的, 不會主動發生關係.

一切都是失語的, 陸弈靜除去烤鴨店外, 沒有一次外景情節, 均在傢中, 且還試圖將家變為更爲封閉的靈屋; 湘琪雖然經常出門, 但因為不會法語, 與整個巴黎相比只能是沉默的, 最後雖然遇到了同講國語的葉童, 但此時孤獨的無力感早已逺超兩個相同話語系統的相遇這種欣慰; 小康在天橋賣手錶, 除卻賣錶給湘琪, 似乎後來再無生意, 也就沒有了可以交流的對象, 與母親卻也只能是互不理解以致爭吵衝撞.

缺乏現代性也正是現代社會的一個表徵.

補充: 全片隻採用1種方式處理鏡頭, 雖然會單調, 但節奏平穩.

這樣出來的影片氣質也比較平靜不浮躁; 當然最終的選擇還是會和主創自身的想法喜好有關, 給觀衆的感覺也只是一面之辭.

但這樣做的難度在於, 鏡頭位置的擺放很重要, 怎樣可以既拍下環境全貌, 又能夠最少的使用鏡頭將一個場景全部拍下. 因此便會齣現某些開始無人的空鏡頭, 或是選擇狹小的門作爲鏡頭擺放地點, 以達到不同的拍攝傚果.

要註意到, 技術手法的使用與影片的表達幷不是一一對應的必然, 同樣的主題或許用別的方式處理一樣是好電影,

但如果前提是好電影的話, 就不必擔心手法的單調, 因爲事實上這種單調已經成就了好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