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美国往事/四海兄弟(台)/义薄云天(港)

8.3 / 377,907人    229分鐘 | USA:139分鐘 (re-cut) | 251分鐘 (extended director's cut)

導演: 塞吉歐李昂尼
演員: 勞勃狄尼洛 詹姆斯伍德 伊莉莎白麥高文 崔特威廉斯 柏特楊 喬派西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若缺

2008-03-24 06:40:54

只是男人


原來導演是義大利人,費茨傑拉德之後,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大概都不會再有這麼高的口味。

本來想查一下導演,演員和製作方面的資訊,結果不小心看了無數弱智影評,大概都是關於男兒情,往事如煙之類的,爆T_T

對我來說,好的電影在於「敘事的藝術」。講好一個故事並不容易,美妙的敘事可以成為一種藝術,但議論卻不行。就好像小說可以成為藝術品,但雜文不行,即使雜文也可以寫的很過癮。

電影選擇了懸疑式,倒敘的結構,這個不新鮮,甚至於不成為電影真正意義上的線索,這個設計其實只是一個手段,它的成功之處在於啟發了觀眾的好奇心:Noodle究竟為什麼要告發MAX? 這兩個人存在什麼樣的利益和感情關係?

這個疑問成為觀眾追蹤4個多小時的動力,這是一個關乎人物深層情感的懸念,與它相比,「究竟誰殺了兔子羅傑?」之類的懸念就相當單薄,無論設計多麼精巧,後者都會隨著謎團的解開而剩下一片「射精後的空虛」;前者卻不同,它在意義在於讓我們仔細體味每一個過程。

不愧是拍了13年的電影,電影是從截斷主人公整個生命歷程的一個告密事件開始的,以電話鈴聲為標誌對整個事件進行了敘述,展現出美國黑幫的冷酷幹練與當年的社會文化氣氛,其中卻完全沒有泄漏一點關於人物之間情感關係,以及動機的線索。for example,當Noodle躲在人群里去看朋友們的屍體的時候,他的表情並不帶有暗示性,如果他明確地顯示出悲傷,觀眾馬上可以意識到這起事件是一個誤會,「懸念」即刻失去意義。

當事件的敘述結束之時,我們根本不能推斷Noodle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他做了這樣的事,為什麼他做了這件事之後他的朋友還在保護他?我們要解開這個懸念,唯一的辦法就是去了解noodles這個人,他的生活,他的回憶,他生命的一切——而這,正是電影真正的精華所在。

就此,敘事可以順利地展開了。講解某人的一生,實在是太過枯燥而老套的話題,但本片卻成功避免了由於影片時間過長,較為平緩的敘事等因素令習慣了好萊塢大片的觀眾失去耐心的可能性。 既然觀眾樂意看了,那麼就有餘地慢慢雕琢,不必為了拴住觀眾眼球不斷搞噱頭而破壞電影自身的優美節奏,這一手做的堪稱精彩。

不能不說,羅伯特德尼羅在出演Noodles的時候可謂驚艷。在大量近鏡頭中,他表現出一種沉著的靜默,而不是依賴激烈的喜悅,悲痛,自責等等外向型的表演來傳達人物內心。這種沉默令觀眾深入角色的內心,被人類心靈的巨大質量所吸引,卻永遠不可能窺覺其中的全部秘密。

Noodles和Deborah關係破裂後在大煙館人事無知了一段時間之後回到朋友們中間,那一場我個人是覺得百看不厭,僅僅通過一些細微的表情,簡單到幾乎沒有含義的對白,和幾個毫無目的性的手勢,就全然表現出不同人物的內心狀態,幾個朋友之間相互關懷又相互試探的關係,空氣里可以感受到每一個小小的情緒波動,每個人都揣摸著在這個微妙的時刻應該如何應對……對於整個劇情來說,這可以是一個簡單的過場戲,就如開篇時的電話鈴聲,在嬰兒房的喜劇等等,用某種富有趣味的形式來做,並不會對故事發展有所影響。 但電影不僅僅是要講故事,所謂敘事的藝術也不是單純把一個故事講通順,更重要的是人——它讓我們在這個故事中如何去感受人。

如果把這一場跟之後揭示Noodles告密原因的那些場戲並列起來看,前者可以細細品味,非常經得起推敲,每看一次都會對人物內心的某種抗衡有所發現,而後者含金量就比較低,只是一種交待式的敘事,看過2,3遍之後就乏味了。 我們也可以順便對比一下演員的表現力,MAX在慶祝禁酒令取消的宴會上,同另外兩個兄弟乾杯——為了這十年的生活。那時,MAX已經下決心犧牲他們,當他與他們舉杯相慶,如果表演到位,MAX的言情舉止本該有多重的深度,但事實上效果一般。

電影很長,在沒有粗俗噱頭和氾濫煽情的情況下,卻沒有淪為文藝片的單調和自我中心。可以說,每一個鏡頭,每一場戲都有不同的趣味性,或活躍或深沉,或俏皮或細膩,導演很懂得在不同內容切換不同手法,且運用的不留痕跡。這是我最讚賞此片的一點:在我看來,真正優秀的電影決不在於它表達了什麼主題思想或宣揚了什麼樣的人文情懷,那不過是垃圾影評的標高手段,好電影的價值在於「真正不失水準的有趣」。

不是我聳人聽聞,在任何時代,放棄有趣和低級趣味無疑都是毀滅性的災難。它的後果就是文化的毀滅,無論你塞進去多麼高深的思想都沒用。

說點個人愛好,noodles在車后座強插deborah一段相當有趣(這大概是成年deborah唯一到位表演),德尼羅在這裡充分表現了一個本色的男人,我們在他街頭小混混式的粗野中感受到一個男人的熱情,任性,悲痛與心碎。直到被司機轟下車,當司機拒絕了他的錢,這無疑他一生中遭遇過的最大的藐視,但某種巨大的失落與懊喪已經整個包圍了他,令他感受恥辱的官能都遲鈍了,這幾種多層次的心理狀況,被德尼羅演繹得自然天成。令我們也對他滿心憐愛和遺憾。

我喜歡真正的男人,因為我知道,當你遇到一個人,如果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那麼他絕不會是一個完美的人。

當然,本片最大的失敗莫過於成年Deborah的演員選擇。那個女人不但看起來五官有些彆扭,而且神情呆板,毫無表現力。只有胸部和屁股還不錯,可惜車裡那一段沒有拍的更越位,非則這個女人真是毫無看頭。當我看到成年deborah在noodles的身體下面苦苦掙扎的時候,不僅回憶起少女時代的deborah,那真是一位天使,當她準備獨自在店裡見noodles的那一場戲,鏡頭開始於她獨自走在街上,步伐堅定而充滿活力,帶著一種早熟少女對生命的信心。她那樣美麗,神情純潔卻潛藏著放蕩,那是一種要把自己的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女人特有的眼神,當我們看著她稚嫩的面孔,我們不僅會覺得她註定會成為一個風情萬種的女人,但無論她如何放縱都絲毫不會損害她身上的高貴。當她獨自面對少年noodles的時候,可以想像她大概已經準備好要跟心上人初嘗禁果了。遺憾的是,後來與noodles去海邊約會以及抵抗被查的那個成年deborah看起來完全像一個不解風情的老修女。而35年後老年的Noodle回來找Deborah,詢問「白利先生」的事而Deborah突然張惶失措那一段非常突兀,我簡直懷疑是特意為了配合她那糟爛演技而特意設計——她沒有能力通過一種微妙的表演把資訊傳達出來,不用這種辦法情節就進行不下去。 女演員裡面倒是演MAX女姘頭的那位,把自己的角色發揮的相當不錯。

電影的核心是在Noodle這個人物身上,他是一個真正的男人,單純,誠摯,富有熱情。作為黑幫一員,他無疑是手段最敏捷幹練,殺手最狠的一個。但他卻不願意接受更好的條件,做更大的生意,這無疑是有悖於時代發展趨勢的。這是為了什麼? 他所做的一切不也是也為了掙錢?既然是黑幫,做什麼不一樣呢?我們並沒有在他身上看見有所謂原則性的東西令他拒絕這些。MAX說他是「街頭習氣」,或者「不想被人管」聽起來都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但是在我們慢慢體會這個人物之後,我們發現,就如同他自己說的:

「It's just the way I see things.」

儘管殺人,犯罪,但從內心深處他是一個純粹而情誼當先的人。他討厭政治家,或者說,他厭惡的是那種一切都建立在單純利益關係之上的生存方式。

從表面上看,MAX是明智的,他選擇的方向符合時代的趨勢,他成功了。

但是他忘記了Noodles曾經對他說過的話:

「今天他們讓我幹掉喬,明天他們就有可能讓我幹掉你,你覺得這無所謂嗎?我可覺得有所謂。」

直到終於有一天,Noodles的話成為現實了,他發現:

「They gotta get rid of me.」 (他們要幹掉我了。)

而此時,真正屬於他的朋友們都已經不在了,奢華的房間裡他孤身一人。

(與此相比,即使35年未見,Noodle還有莫胖子親切的招呼。)

MAX對noodles說:我奪走了你的一切。

noodles人生的後35年也許一無所有,但MAX難道不是一樣嗎?

最後一次相見,nooldes 自始至終稱呼他為「貝利先生」,對於Noodles來說,一切並沒有改變——他最好的朋友MAX早在35年前就死去了。從某種意義上講,他能夠理解MAX所追求的。所以最後他說:

It'd be a shame to see
a lifetime of work go to waste.

noodles地回憶貫穿著他與max兩人的關係,MAX作為一個重要人物,故事對於他本身的設定過於戲劇化了,卻沒有對這個人滿是衝突的內心世界詳細刻畫,人物真實感相對虛弱,只能算是noodles的座標,缺乏像noodles身上那種天然養成的實在感。而MAX設的這個局,也只是電影本身的一種手段,作為賣點和敘事的基礎,真正跟這個局有關的戲份都比較單薄。無論從合理性還是從人物的深層心理上講,並無深入推敲。

once upon a time of America, 美國的往事,其實正是經歷那一場場時代變遷,已經生活其間企圖抓住機遇,創造奇蹟的人們的故事,他們之中的的大部份被時光刨成粉末,融入大氣,而美國卻在向前奔跑。這正是我所喜愛的馬克吐溫,海明威,費茨傑拉德,以及鄧肯們所代表的19世紀初至中葉的美國……

http://mzxwws.spaces.live.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