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人生╮(╯_╰)╭才讀書

2008-03-11 17:59:39

總是故園情:救贖與回歸


    看完之後,一陣心痛湧上,難以自己。這是一部讓我有些想哭的電影,只是最終沒有哭出來。影片的最後,Hassen的兒子Sohrab終於露出笑容,Amir說,為了你,我一直追下去都願意。這句話結束電影,正好像徵著Hassen和Amir的和好如初,一段公案到此結束。
      
    關於犯罪與懺悔,罪惡與自我贖罪(自我救贖)的電影有很多,罪總是有意犯下的,才需要救贖,也才能被諒解。Amir小時的表現,讓人覺得,童言無忌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在這個意義上,救贖也是找回童年本真的一種方式。找回那個被變成大人的自己故意遺忘的世界,就是找到了真的自我。趕Hassen走,也是因為他無法在其面前面對自己,Hassen的存在,時時刻刻提醒著他,自己是一個這樣卑鄙、軟弱和背叛的夥伴。只有他走了,他才不需要痛苦的面對自我,逃離片刻。

    有趣的是,Amir是以作家的身份完成懺悔與贖罪的。這種安排,就讓反思和良知落實到了實在人生的現實方面,和作家的身份認知,角色定位也很合拍。換句話說,如果他不是作家,沒有那麼明確的自我意識,救贖還會可能嗎?

    在深層的意義上,Amir的懺悔對象並不僅僅是Hassen,也包括他自己和他的父親與家庭,更不能忘記的是他的故土。懺悔的完成,再一次把他和故鄉的關係確立起來,從流浪的異鄉人,又變成祖國和故家文化角色的一員。這個深層隱喻,不過是通過童年的舊事來作為媒介完成,最後,他終於和家鄉,和自己的故國取得了諒解,重建了精神聯繫和文化血脈(雖然,他不得不回到美國)。

    但是,這一切的完成,都是以他認識到Hassen是他的弟弟作為直接線索的。換句話說,如果Hassen不是他的弟弟,只是那個童年的僕人,他還會贖罪嗎?在他心中,他會發自內心的認為他應該懺悔嗎(對一個僕人懺悔?)?要知道,Hassen對他的愛和保護,以及甘願忍受的時候,並不知道Amir是他的哥哥。即使知道,這種愛也不會打折扣,因為他是孩子啊。可是Amir來贖罪,卻是長大後知道他們的身份之後。如果沒有這一種身份,結局又會是怎麼樣呢?

    或者,沒有這種身份,就不會有這部小說,這部電影和這個淒婉動人的故事了。就像《西遊記》里,孫悟空取經的時候如果繼續和大鬧天宮一樣厲害,真不知八十一難和整個西遊的故事該如何完成。但是即使這樣設想,問題仍在。嚴格的說,贖罪的問題,要真正解決,首先得搞清楚這個胡塞尼的身份前構是不是必要的,有多大的意義和重要性。

    這也是我唯一不能釋懷和滿意的。想一想,如果自始至終,身份問題不存在,那麼,報恩與贖罪的巨大的不平等就會自然的凸顯出來。一點故日的主僕之情,Hassen卻得付出回報生命的代價,而Amir在他死後,只要賞給他孩子幾個錢,就會心安理得。太史公在《史記》里也寫到這類故事,富人的一頓飯,窮人卻得報以一條命(況且,窮人的貧窮,在某種程度上,恰是富人話語奴役的結果)。天道不公,何至於此哉?或許,值得安慰是,雖然故園風雨如磐,處於劫難,風箏總又一次飛起來了,希望和愛還是燃燒了。

http://blog.sina.com.cn/renshengwuliaocaidushu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