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A,亨利克萊爾

2008-03-10 07:02:37

不知道導演是幹什麼吃的


  首先我不願以一個書迷的角度來評價這部電影。讀者們是無法體會到電影工作者的辛苦,他們只願意導演們為已經出名的暢銷書奉獻一年或更長時間的工作過程,等出片了就群攻。但這部片拍得不咋地,那款有藍天的海報製作得不錯,能吸引到眼球,但影片本身帶給我的是徹底的失望和不滿。

  這個故事就很薄弱。我閱讀過原著,這不是一個敘事很穩,結構能力經得起推敲的作品,它要打動讀者,靠得是情感。你看了一遍能讀下去,還掉了眼淚,這就算成功。但電影拍攝剪輯是個技術活,中間很多環節會把感情拋棄,靠導演的功底,後期處理來建構紮實的戲劇基礎,這是需要非常強大的理性支撐。

 但要怎麼拍出感情?能讓觀眾眼前一亮,吸引到他,他不能出離,這是演員的表演技巧,攝影,鏡頭設計方面的問題。舉個例子:影片開始的一段市場奔跑戲就可以看出導演分心了。他想同時表現主人公奔跑的自由感,和當地特殊的民俗風情。這時候攝影非常重要,沒有出彩的光線運用,觀眾很容易出離,更不用說兩個主題一組鏡頭這麼複雜的電影語言,你得事先做鋪墊,慢慢來。拍不出來不是別的問題,心態得放鬆,越是表達慾望強烈,越是要克制。你亂了,片子出來也亂了。比如說那個煎魚的特寫,雖然時間不長,但你要考慮的是在這樣一組極為重要的開場戲,你能告訴觀眾的只有一件事情,量力而行。好的藝術作品不急著把自己暴露,它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藉助它完成對觀眾出其不意的攻擊,這是一個緩慢的滲透過程。

  拿《英國病人》說說事。這片也屬於回憶性電影,但明格拉的處理就顯示出他多年研究戲劇的功夫。開頭的沙漠鏡頭好似中國書法,緩緩劃出,再配以透徹,明亮的攝影,把繪畫藝術和主人公的心情結合地很棒。雖然很多人相信它是特效所為,但這樣的鏡頭拉住了觀眾,讓他們心甘情願等待那個過程出現強烈的戲劇衝突。演員的表演更不用說,反觀《追風箏的人》,演員對表演層次感沒有意識,大家等於脫了衣服赤膊上陣,我是什麼樣就錄成什麼樣。演員要會裝,虛偽不虛偽不重要,在與觀眾交流的一剎那,(要把握好時機)猛地露出心房。觀眾都是軟弱的傢伙,但他們又很聰明。給電影人一個建議:時時克制,突然放鬆。如果你做到這個,大獎導演獎隨你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