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春殘夢斷--Anna Karenina

安娜卡列尼娜/浮世一生情/爱比恋更冷

6.4 / 5,044人    108分鐘

導演: 柏納德羅斯
編劇: 列夫托爾斯泰 柏納德羅斯
演員: 蘇菲瑪索 西恩賓 艾爾菲摩里納 米雅庫許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糖罐子

2008-03-08 04:16:51

愛是紅,最後成灰


風絮飄殘以化零,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獨個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納蘭性德
多年前看的老片子,卻一直唸唸不忘。
總忘不了的是蘇菲瑪索那雙憂傷迷離滿是剪不斷理還亂莫名情思的眼睛。也從此知道,額前留頭簾的女子一定要有一雙大而不空洞的眼睛。所以當安娜倒向鐵軌的那一瞬間,我分明看到她褐色的眼睛裡有一種絕望隨著睫毛的抖動而向四週擴散,就像沾了水的舊信箋,蔓延的不可抑制。
那是一種對愛情的絕望。
羅曼羅蘭說,愛情是一件很無奈的事,你喜歡別人,別人不一定喜歡你;別人喜歡你,你又不喜歡別人;兩個人互相喜歡又未必能在一起。可是,最無奈的莫過於,紅地毯已經走過,樂曲也已經奏罷,兩情相悅的王子公主終於牽了手,日後的生活卻並非想像的那樣童話般美妙。
安娜縱是鐵了心,不要名譽,不要富貴,拋夫別子,甘受千夫所指;渥淪斯基即便豁出去,不要前途,不要門當戶對,可是當兩個人真的住在了一起過起了似乎夫妻的生活,曾經的山盟海誓的愛卻剎時成了傷人的利器,彼此中傷,彼此誤會,甚至彼此厭惡。
也許他們真的後悔了。發現除了愛情,除了身邊這個女人,身邊這個男人,生活中還有那麼多誘惑,那麼多慾望,得到的東西畢竟是最不值得珍重的東西。亦或著愛真的是有極限的,「人到情多情轉薄」,取一個最大值後就只能規律的陷入低谷?
也許愛情真如流星,開始總會衝破黑暗閃耀於天野,最後又重新墜入黑暗,成為廢墟中的瓦礫。從天上到地下,從星星到石頭,大概是愛情潮起潮落的過程。
愛比戀更冷。這個譯名告訴我們情愛原是一種溫度,燃燒到頂點結局也只是灰燼。想起另一部電影---《愛的蹦極》,愛把我們逼至懸崖,又逼至我們縱身躍下,形成一個令人心上的弧度。
有個詞組叫做fade out ,逐漸淡出。一個日本女作家用它來形容男女之間退色的關係,準確無比,一語中的。所有的顏色都會退色,但紅色最能顯現退卻的程度,因為它是極致的絢爛鮮艷,稍有差池便失去色澤,「每到紅處便成灰,」紅色原是最經不起摔打的顏色。愛情就是紅色,玫瑰的紅,血紅,濃烈的那麼容易頹敗而灰頭土臉。
而彼時的愛情和曾經的熾熱已經讓他們騎虎難下,過去的刻骨銘心成為一種束縛,若是分開,別人會說愛不過是他放浪形骸的藉口,不過是她難耐寂寞的掩飾。他們必須在一起,以次證明這是段愛情而不是眾人口中的通姦,只是,在一起又真的痛苦。
要是安娜沒有自殺,而是沉溺於酒精或鴉片直至焦慮而死,渥淪斯基只會耗盡了愛意,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憐憫埋葬了她,然後繼續鶯鶯燕燕,歌舞昇平,信步周旋於淑女名媛之間,但安娜死去的方式讓他良心上的愧疚彌補了愛情上的缺陷,於是,一個人死去了,另一個人在追悔中了卻殘生,難道愛情一定要以悲劇來昇華?而這又真的是愛嗎?也許僅僅是對失去的東西人人固有的痛徹肺腑的追悼?如果不愛那麼深,結局是不是就不會那麼傷人?
曾經情深幾許,到最後,竟只能「獨個悔多情」。
也只好,「又到斷腸回首處,累偷零」。哭那一地的落紅,哭那曾經水份和陽光充足的愛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