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投名狀--The Warlords

投名状//刺马

7.1 / 24,462人    126分鐘 | 113分鐘 (international version)

導演: 陳可辛
演員: 李連杰 金城武 劉德華 徐靜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影子內閣

2008-03-04 09:10:26

龐青雲為什麼會遇刺?


——本來是信口開河隨便說兩句,不料剎不住車了。

朝廷掌權者喜不喜歡手下拉幫結派?這個問題可能取決於君主本人的政治思路。比方說,以秦始皇,宋神宗,清雍正為代表的銳意進取派君主一般來說會反對朋黨政治。這類君主需要臣子緊密團結在自己周圍,需要臣子與自己共享著相似的政治理念,如此才能推動他們的改革。因此他們會打壓朋黨間的鬥爭,或是儘量提拔任用與自己政治思路相近的人。而以魏明帝曹睿,南宋高宗孝宗,明嘉靖為代表的守成派君主,由於本身能力有限且缺乏改革動力,反而常常主動挑撥手下進行黨爭,形成兩派分立的格局。於是自己超然其上,從中作收漁利,穩固統治。

那麼,慈禧是不是一個反對手下拉幫結派的君主?從清末的政治格局來看,有南北之爭,有滿漢之爭,有清流與洋務之爭,有主戰主和之爭,從軍機大臣名單來看,同一時期有李鴻章則有翁同和,有剛毅則有榮祿,等等。很顯然,慈禧並不認為自己有什麼雄才大略,她需要通過挑動黨爭,達到兩派勢力平衡,如此才能有效的駕馭群臣。畢竟,慈禧不過是個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家庭婦女嘛。

在狄,陳,姜三人間,實力對比是非常不平衡的。魁字營一方獨大的局面非常不利於慈禧在其中發揮自己的影響。考慮到圍剿太平天國的軍隊都是全國精銳,如果任由姜大人的軍事勢力繼續壯大,很可能會對慈禧本人的統治構成威脅。對於慈禧而言,明智的選擇是扶助陳大人的勢力與姜大人形成牽制。而龐青雲正是陳系勢力無疑。正常情況下,無論龐青雲在朝堂問對時如何失禮,慈禧都應該暫時的容忍龐青雲。

刺龐者誰?如果是姜為了削弱陳的勢力而選擇打擊龐,那麼這就是下屬為擴張自身勢力而破壞了朝廷的政治平衡,這樣的事件無論何時都會引起上級的高度警覺。比如在東南亞的平衡中,居然有一個小國越南想要發揮更大的影響,那麼對於大國這就是不可容忍的。姜刺龐而使陳徹底失去實力,這對於當權者慈禧也是不可容忍的。因此刺龐絕不會簡單的只是姜的策劃,而是在慈禧授意下採取的暗殺行動。

是什麼使慈禧甘願破壞地方軍隊勢力的相互制衡而選擇刺殺龐?唯一的解釋就是慈禧認為如果龐青雲出任江蘇巡撫對自己形成的威脅更大。也就是電影中說的:怎麼能信任一個外人?而龐青雲甚至還不僅僅是個外人而已。

從狄,陳,姜三人的對話來看。陳支持龐,目的在於為自己撈戰功。姜反對龐,因此姜希望自己嫡系何魁上位。而狄態度微妙,起初狄支持龐,主動給龐撥部隊,到了龐打蘇州時,狄的態度卻突然轉變。狄不僅是不想過早拿下蘇州,更是要把龐置於死地。三人下棋時,姜只是發兩句牢騷,反倒是狄在唱高調要搞掉龐。狄說,棄子,對大家都有好處。陳本希望龐能取勝,聽到此言神色一凜,預設。搞掉龐為什麼會對陳有好處?狄為什麼不放任龐,讓他和何魁鬥爭,自己在陳玉姜之間坐收漁翁之利,反倒主動出擊比姜海積極的要搞掉龐?原因就在於狄也看到,龐是真正的威脅。就像曹操用劉備打了勝仗,但仍然想著要搞掉劉備。同樣的道理。

結尾處三人喝茶,姜大人沒有出席。這也很容易解釋,由於龐遇刺,陳大人實際上已被架空,因而處於對稱性考慮,姜也必須被拿下。於是另外一個朝廷新安插進來的傢伙不知好歹,大大咧咧說姜大人如何如何,其餘兩人都神情嚴肅。為何?兔死狐悲嘛。

龐青雲其一不愛錢,其二不好色,按照范增同志的邏輯,龐青雲就是野心過度膨脹無疑。某種程度上來說,姜武陽最後也明白了。從朝廷的角度來看,龐青雲有不軌之心是一個客觀的態勢,因此朝廷除掉了他。儘管安排刺客似乎不合邏輯,但既然電影如此,也只好這麼分析。那麼,朝廷之所以選擇這種非正常的方式,是由於龐手握重兵,朝廷因此想要除掉他同時也有所顧忌,安排刺客可以嫁禍於人,避免激起兵變。

除了龐客觀造成的不軌態勢外,龐本人有沒有不臣之心?龐已經交代的很清楚,他說,你們知不知道這樣會壞了我心中的大事?大事?什麼大事?難道就是當江蘇巡撫?龐青雲是有理想有抱負一心救民於水火的人啊,區區巡撫任上,掣手掣腳,能辦什麼利國利民的大事?何況隔壁還有個兩江總督呢。龐青雲這番話是在申明軍紀時說的,本來是初犯,打打板子就可以的事情,龐青雲居然不惜下狠手來收買人心。其志難道在小?本來圍剿太平軍也不必太過認真,可是龐卻拼命的想要一隻令行禁止的對民秋毫無犯的軍隊,來做他心中的大事。他想幹嘛?

在蘇州,龐青雲殺俘。注意到他所說的原因是「他們不肯收編」。不能編入自己的隊伍,當然只好殺掉,以防被何魁收編,這是殺俘事件一個重要的原因。而在攻陷南京之後,龐青雲的實力急劇膨脹,和當初已不可同日而語。他讓何魁待在城外,何魁就進步了南京半步,只好在城外打靶消遣。可見此時龐青雲之強悍。於是在京城狄大人威脅他何魁對他不服,龐青雲重兵在手,鳥也不鳥。

龐青雲向慈禧奏請免付稅,不是他傻,而是另有深意。除了收買人心外,朝廷三年內沒了兩江付稅,必然大天空虛。並且等於失去了對兩江的控制,龐青雲正好培植自己勢力。至於太平軍散兵流寇,藉以安置流民的名義,輕輕鬆鬆就編入自己隊伍。假使龐青雲真的做了江蘇巡撫,兵權之外更有錢糧在手,期以時日,以兩江之富,以太平軍餘部之眾,以龐本人聲名之盛,清廷將必然的受到嚴重的挑戰。

龐青雲為何要殺趙二虎?為了避免被朝廷懷疑。可是他既然重兵在手,為什麼不死命硬頂,反倒要自斷手足?其中的奧妙就在於,趙二虎在攻陷南京後已經不再是龐的部將。從感情上兩人還是兄弟,但從政治上,趙二虎認為戰爭已經結束,在龐日後的反清起義中趙不會再為龐出力,反而會認為龐欺騙了自己,就像以前許多次欺騙自己一樣。於是從龐的眼光看來,殺趙並不會損害自己的實力,卻能使朝廷放心。為自己贏得發展的時間。

龐青雲號稱裁軍。怎麼裁法?南京雖破,余亂未平,朝廷仍然需要倚重他的山字營。裁軍不過一個口號,騙騙上級罷了。何況即使裁軍,退伍士兵也可以集體安排屯田,時機一到,重新集結根本不是難事。

對比其他人物,龐青雲當然是以個很有「現代氣息」的人物。當然也就不妨理解為某人通過時光機器穿越回到了1860年。那麼一個現代人物,比如導演,會如何看待那段歷史呢?他會認為清王朝已經徹底腐朽,必須通過革命,中國才能新生。龐青雲要造反,這完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啊。

在真實歷史上,龐青雲是誰?龐青雲對應的就是曾國藩,是李鴻章。那麼看看曾國藩是如何做的,我們就會明白為何慈禧要殺龐了。曾國藩早早把李鴻章趕出湘軍,又故意與左宗棠對立,時時避嫌,朝廷才不疑心。而龐青雲始終顧及情義,遲遲不肯對趙二虎動手,不能不使朝廷疑心。曾國藩處處謹慎,不得罪一人,攻破南京,自請裁軍。而龐青雲終究忍不下何魁的惡氣,與何魁翻臉,裁軍問題要等狄大人提起才想起表態,事實上是過早把志向暴露出來。

歸根結底,龐青雲是不是吃齋的?顯然不是。龐青雲看陳大人,看何魁,看得一清二楚。龐並不是傻瓜,因為不懂怎麼玩遊戲而被人吃掉。他對遊戲規則了解的一清二楚,只可惜他到底不是生而知之者,而是學而知之者,是半路出家,臉畢竟不夠厚,心畢竟不夠黑,所以失敗了。我們不懷疑龐青雲的理想和抱負,龐想造反當然是想救國,可是他到底是個知識分子,所以他就要失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