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投名狀--The Warlords

投名状//刺马

7.1 / 24,462人    126分鐘 | 113分鐘 (international version)

導演: 陳可辛
演員: 李連杰 金城武 劉德華 徐靜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同人於野

2008-03-03 22:29:32

三個老頭子和龐青雲的政治派系:再談《投名狀》


一部真正的好電影應該像《Matrix》第二集那樣,從電影院出來大家都是一頭霧水,誰也不敢說自己完全理解了Matrix, the one, 和Zion 之間的哲學和邏輯關係,誰也說不清為什麼Neo居然在"真實世界"中也能阻擋電子八爪魚,但是所有人都覺得這個電影是個好片。

這就叫雅俗共賞,實在看不懂情節看看打鬥追車場面也過癮。然後為了徹底看懂,認真的觀眾只好再買票再買DVD多看幾遍,再賺你一遍錢。然後真以為自己看懂了再去論壇討論,免費做口碑廣告。

投名狀就是這樣的好電影。

通過反覆研究《投名狀》的情節和對白,我認為龐青雲是清廷高層的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關於龐青雲為什麼會被殺,很多人持的看法是片中的一句台詞,"朝廷怎麼會信任一個外人"。我第一次看這個電影,也是這個看法。但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樣,朝廷想要除去一個官員手段很多,暗殺自己的官員實在有點上不了檯面。龐青雲這樣的官員,有理想有能力,對國家忠心,甚至主動裁軍,連自己的左膀右臂趙二虎都殺了,朝廷難道還怕他造反不成?如果他真的"在朝廷不屬任何派系"(陳大人語),慈禧再糊塗也應該喜歡這樣的官員,難道當頭的不是最恨自己手下拉幫結派的嗎?

龐青雲是有派系的。而電影裡幾乎總是同時出現的三個老頭子之間,存在嚴重的政治鬥爭。

三個老頭子:
顧寶明扮演的"狄大人"
魏宗萬扮演的"陳大人"
王奎榮扮演的"姜大人"

這三個老頭子每次同時出場,其座位順序必然是狄大人在中間,從觀眾角度看,右邊是陳大人,左邊是姜大人。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座次是天大的事。我們看新聞照片,每次政治-局常-委集體亮相,永遠都是胡總居中,右邊吳總,左邊溫總,以此類推。座次告訴我們,狄大人在三人中地位最高,而陳大人的"軍機處排名",要高於姜大人。

然而歷史一再證明,排名高的人不等於實力也強。姜大人的實力就遠遠高於陳大人。何魁的魁字營正是姜大人的嫡系部隊。龐青雲勸土匪們去投軍時說,【魁字營囂張,勢大力強。我們這點兒人,他們根本看不上。倒是軍機處的陳公,正缺人手。他的綠營兵常被魁字營欺負,一直想壯大勢力,如果我們投他,那正是雪中送炭。】這段話似乎同時暗示我們姜大人手下的魁字營有可能是八旗兵,有可能陳大人是有地位沒實力的漢臣,而姜大人是表面地位略低實則掌握實權的滿臣,但證據不足,不好多說。

陳大人的實力有多慘呢?他的嫡系陸大山跟龐青雲說,【我不賭。這一千五百兵,是陳公的家底。打沒了,陳公在朝廷說話就沒底氣。】才1500人的家底。把這點人給龐青雲用,又出不起軍餉。龐青雲蘇州圍城那麼困難的情況下,寧可去找何魁借糧也想不起來陳大人。可見陳公是要人沒人要錢沒錢,的確是夠慘啊。難怪姜大人不服這樣的人排名在自己之上,要打擊他。

這樣以來我們就完全理解陳大人對龐青雲的全力支持。先是1500人傾囊而出,等龐青雲舒城取勝,索性把自己的心腹陸大山直接給龐指揮。言下之意以後你龐青雲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取代了陸大山。陳太需要龐這樣的人來壯大自己的力量了。

到了這個時候就算龐青雲自己認為自己不屬任何派系,其他所有人也會一致認為龐是陳的人。政治鬥爭一旦到了高層,一般都不直接翻臉,而是打擊對手的羽翼。所以打陳就要打龐。

在陳姜鬥爭中,地位更高的狄大人本來是取中立態度。電影中舒城取勝之後,陳大喜,狄大人立即給龐青雲增加五個營。這時候姜大人突然讓何魁負責接防,陳大人先是驚訝,然後有點不滿,又有點無可奈何,表情很有意思。這時候姜說【狄大人,陳大人,不會有意見吧?】,先狄後陳,為我們進一步點出三個人之間的地位關係。按理說何魁接防這種安排應該在幕後博弈,但電影的特點必須把所有劇情衝突放在一個時間地點表現。

龐青雲要速戰速決,就連原本應該代表清廷利益(看龐能打,給他五個營)的狄大人都不太滿意。戰爭結束了老頭子們怎麼在太后那裡邀功請賞?這就好比參加職業足球聯賽,每個隊都希望自己拿冠軍,但是如果跑的太快聯賽過早進入垃圾時間,又損害聯盟的整體利益。但三個老頭子的態度也不一樣。陳大人原本在這場戰爭中是撈不到什麼好處的,現在有個龐青雲,他還能得點分。姜大人顯然堅決反對龐速戰。而狄大人要考慮"聯盟"整體利益,也反對速戰,覺得龐太不上路,但不至於特別恨龐。三個人的心態在陳姜下圍棋的那一場戲表現的淋漓盡致。對於龐青雲來說,為了國家百姓利益,也為了打破既得利益集團的壟斷,他必須速戰。

等到龐青雲真把南京打下來了,姜大怒,跟何魁說【打南京你給他糧,進了南京,你成要飯的了】。何魁這時候提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方案:【只要我們把趙二虎給拉過來。江蘇巡撫他肯定做不長】。這件事告訴我們趙二虎對龐青雲是多麼重要。如果龐青雲是一個土匪,或者是一個舊式軍閥,他絕對不應該殺趙二虎。可惜這個片裡的龐青雲就好像一個受過最好的教育的現代人一樣,他沒有山頭主義,不但認為國家利益至上,甚至還玩兒點愛情。

陪同龐青雲上朝見慈禧的正是他的"保護人"陳大人,可見龐是陳的人,連慈禧都知道。對龐這樣的青年才俊,同樣很年輕,需要在大臣中培養"自己人"的慈禧是要拉攏的,所以李蓮英才說【太后說,你還年輕,君臣相伴會長久】。然而這時候完全不懂政治的龐青雲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他居然要求【免除蘇州轄區三年稅賦,修生養民】。蘇州轄區歷來都是納稅大戶,現在好不容易奪回來百廢待興,朝廷正需要這筆錢呢,你說免就免?但這不是最主要的錯誤。龐的最大錯誤是作為下級,不應該代表百姓給上級提要求。試想如果慈禧准奏,那麼蘇州老百姓必然說這是龐青雲的功勞。如果慈禧不准,百姓也會說龐是好官,慈禧是壞人。慈禧不管怎麼做都當不了好人。錢讓領導出,好人你做,有這麼做下級的嗎?這個道理本來是官場常識,滿朝文武聽見之後都愕然,只有龐不懂。慈禧權衡利弊,片刻之後准了奏。
 
但此時慈禧心中,龐已經成了"外人"。
 
狄大人和陳大人代表組織和龐青雲談話這一幕,非常有意思。狄先誇【蘇州殺人,南京活人,龐大人是君子豹變,果然是輔國良臣啊】。陳馬上說,【那是因為龐大人和朝廷不屬任何派系才得太后的垂青】。這句話有點一語雙關的意思。首先陳向上級狄說官話,說龐不是我的派系,當然官話中朝廷上不應該有派系。其次陳也是說給龐聽,有點抱怨龐遇事從來不跟自己商量,確實不像個自己人。這時候狄大人的話【南京是給了你,可姜大人氣得是臥病南方。何魁又蠢蠢欲動。你鎮得住嗎?】有點讓龐表態的意思。現在姜大人不在這裡,你願不願意做我們倆的人?但這是一個只有不到一秒的機會,因為狄早就料到龐不會入伙。同時這句話透露了一個關鍵資訊:姜已經去南方準備對龐下手了。
 
龐不接這個話茬,狄馬上說:【龐大人,我翻了翻黃曆,四月初八午時上任,利民利國利己,大吉】。這時候大家注意陳的臉上一動!說明陳意識到狄已經決心預設姜對龐在那個時候下手了。於是陳給了龐最後的暗示!【要想有所作為,龐大人,你得好好活著,好好活著】。我看陳大人這個人還是很有良知的,這句話說的有點書生意氣了,當著狄,太過。

龐仍然不懂形勢的險惡:【我有公務在身,告辭了】,竟離席而去。這時候狄痛下殺手!【你山字營姓趙啊?!】在趙二虎拒絕背叛龐青雲的情況下,除龐先去趙,符合姜、何的策略。
 
在這一幕中龐青雲的形象非常高大,君子不黨,完全不屑於這些齷齪鬥爭。試想換一個俗人,可能狄一說姜大人何魁蠢蠢欲動,早就跪倒在地請求幫忙了。
 
作為一個不懂政治鬥爭的人,龐青雲面對鬥爭選擇的策略是一味的妥協退讓。狄要求殺趙,龐就殺趙。只要你們讓我實現理想,我什麼都聽你們的還不行嗎?結果趙死龐亡。
 
基本上可以斷定是姜大人親自出手組織了對龐的刺殺行動。狄預設,陳沒辦法。姜打擊陳,但陳只能吃啞巴虧,何況龐對他也不怎麼親近。
 
姜殺龐的一個證據是姜在南方"臥病",實際卻沒有病。另一個證據是最後一幕三個人在一起喝茶,狄說【一個籬笆得三個樁,姜大人不在,真是不熱鬧啊】。這裡的"一個籬笆得三個樁",有人認為是說龐青雲沒有了兩個兄弟的幫忙,其實考察語境是說我們三個人在一起熱鬧,少了一個姜大人就不熱鬧了。
 
但這裡有一個疑點,就是龐被殺的時候姜到底是在跟另外兩人喝茶,還是獨自在南方組織刺殺?"姜大人不在"這句台詞,在DVD英文字幕裡面也沒有使用過去時態。我的猜測是當時姜應該在南方。因為姜自己的特寫鏡頭裡面,他面前有一盤點心;而三人一桌喝茶的鏡頭,狄大人陳大人之外的"第三人"面前只有茶沒有點心。一個可能是喝茶的蒙太奇戲實際上發生在刺龐之後,另一個可能是"第三人"不是姜,這裡沒有交代清楚。
 
總而言之,當所有人都把龐青雲看做陳大人嫡系的情況下,龐青雲保持"君子不黨"的作風,沒有投靠任何朝廷大臣。自始至終,真正非殺龐青雲不可的只有姜大人,他的目的是為了跟比自己排名高的陳大人鬥。陳對龐一直是極力拉攏扶持的,總幫他說好話,可能真的把他當自己人。本來太后和狄大人在這場鬥爭中保持中立,但龐青雲的不智行為使得這兩人改變了中立立場,預設了姜大人組織對龐青雲的刺殺。
 
如果沒有高層的政治鬥爭,龐根本不必死。如果龐在政治鬥爭中正確應對哪怕一次,他也不必死。單純從自身利益考慮,他不應該為民請命要求免稅,不應該面對拉攏不為所動,更不應該殺趙二虎自斷臂膀。
 
國家,朝廷,兄弟。龐青雲像所有我們期待的好官那樣把國家放在了首位,朝廷次之,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好兄弟。而貪官污吏是永遠都把兄弟放在首位,國家放在最後的。可是旁青雲獲得了什麼下場呢?
 
如果你要打擊一個大人物,一個好辦法是打擊他的手下。姜對陳如此,對龐也是如此。龐想"不黨",但誰相信?清朝官場藏污納垢,根本不配出現龐青雲這樣的人物。
 
本文全部台詞從這篇文章(http://www.mtime.com/my/953729/blog/897659/)複製粘貼,在此致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