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urikhan

2008-02-26 23:58:31

俄國房子


原著完書於1989,正是東歐泯煮風起雲湧的年月。藉著春風,拉票人馬,殺進蘇俄,在巨人解體之前拍攝揭穿集權的電影大概不是一般的爽快。作為一部中規中矩的間諜片,《俄房》沒有企圖以大製作吸引眼球,愈老愈帥的康納利不耍偷天陷阱,專心調情;比起5年後皮爾斯布魯斯南開著T-72在莫斯科大道上橫衝直撞發洩右棍私憤,老牌007的內斂演繹意味著紳士對一個苦戰一生的強大敵人的崇高敬意。
    情節印象和諧。我的盜版盤殼上名字喚作《紅場諜戀》,概括故事僅這四字已然足矣。男一號是自由主義無國籍運動的老帥哥。有銀子有生意有文化,足以擺脫政府的羈絆享受布爾喬亞美妙生活。女一號是社會主義文化先進工作者,保受隱性壓迫摧殘,身影退到背景後,留下苦難的面相,負責吸引善良的西方觀眾的憐愛。但通過男一號的口,也透露出部份西方人士對蘇聯民眾群體善良、真誠的印象,這種形象集中體現在以男二號為代表的「俄羅斯房子」俱樂部知識份子身上——誠懇、睿智、平易近人,完美的世界公民,但他們的忠誠必須獻給西方,他們的生存目的就是學習研究然後向西方投誠來造福人類。所以男二號必須死,女主角必須全心全意地愛著男二號而在男二號被捕後全心全意地委身於男一號。這種投誠,大聲宣示蘇聯邪惡西方正義。換言之,勝利者總有那麼些一廂情願。他們總是在事後著書立傳,誇耀自己的和平。而變節者留下的僅僅是一方光潔的墓碑。
    編劇把視點從國家政權的高度降到個人生死,手段庸俗——我卻很喜歡。在數十年冷戰東西方兩套主旋律的夾攻下,或許逃避才是唯一的「第三道路」。不要英雄,拒絕成功,鴕鳥政策的完美愛情。英國書商的兩次背叛,搭救了蘇聯女編輯一家的身家性命。軍情六畜、KGB國安局,乃是以政權為名的一丘之貉,達到這個思想高度我們這些飽受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中國同志就可以很欣慰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樂和畫面,有真實的莫斯科和列寧格勒,雷根口中的「邪惡帝國」原本擁有美好的風景。大會堂、紀念碑、盧比揚卡大廈的驚鴻一瞥,這部片子完全可以當個風景片看而忽略情節背景。還有薩克司風悠揚奏響,一個女人的兩個男人把酒言歡惺惺相惜。多年以後這種場景不會發生在莫斯科。有情人擁吻在里斯本的海港。我嚮往而做不到的事。那是鐵幕後的純真歲月留下的最後光景。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