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後窗--Rear Window

后窗/AlfredHitchcock'sRearWindow/Fenêtresurcour

8.5 / 523,474人    112分鐘

導演: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編劇: John Michael Hayes
演員: 詹姆斯史都華 葛麗絲凱莉 Wendell Corey Thelma Ritter Raymond Burr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化石另時代

2008-02-21 21:16:49


顯然,希區柯克通過《後窗》打開了一面人性的小窗戶——恩,不過,他告誡你們,還是趕快把它關上吧。人性在禁區滯留的太久,會出人命的。

    這個人性的一面便是窺私慾。窺,小視也(說文)。這個詞在古代偏重於單純的「看」,一種看的方式而已。比如「董仲舒三年不窺園」,當然不是說他有三年不偷窺。但是在現代,「窺」這個詞代表了好奇,代表了隱秘,代表了人性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而不為人重視的那一部份。

    人性是什麼呢?就是你最難於解釋卻切身感受的東西。在《後窗》中,男主角大腿骨折,臥病在窗,正好有機會一窺由這窗戶所發散出的世界。一個房子住久了,自身也不免寂寞,窗戶恰似這房子的眼睛,為寄居的人提供方便。

    窺探的是什麼呢?鄰居。對於窺探的男主角而言,這些鄰居全變成了演員,各自上演著生活的劇目。每個人很難不成為演員,但又成不了職業演員。一個人在生活中扮演自己就已經夠煩瑣的了,所以還是把揣摩別人心理,模仿別人行為的麻煩事讓給職業演員們去吧。當然,我們需要演員,因為我們有窺私慾。戲劇、電影、電視一切都是由這「看」的慾望而起。在任何時期,我們都需要演員,我們不僅要自己活,還要看看別人怎麼活。這是一個基本的生存定位的問題。

    男主角窺到的具體是什麼呢?一個充滿青春活力把大腿踢來甩去的女舞蹈演員,一個在拖地時也會在頭腦中閃出一個旋律的鋼琴師,一對成天親熱卻不甚親密的年輕夫妻,一個單身的老女人,還有一對喜歡露宿陽台,把所有的愛寄託在一條小狗上的夫妻倆——希區柯克自己說「從院子的另一邊,您看到了每一種人的行為,這是人世間各種行為的小小樣本」。(《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是的,真是這些樣本,為我們的時代劃上最生動的一筆。生活世界之中,一個人與自己的生活太貼近了,太熟悉了,也便往往無法自拔了。對於導演而言,生活可能是樣本,而對於當事人而言,這就是他們的存在方式,沒有再比這更直接,更感性,也更深刻的表達了。

    值得注意的是,偷窺並不是沒有任何緣由的。這表現為偷窺內容的選擇和對偷窺行為的評判。

男主人公是個生性自由的攝影師。他的興趣在於深入不毛,漂洋過海去完成那最不安定卻能讓他的靈魂最感到安寧的事情。他的事業就是他的志業。而對於婚姻生活,他有一種恐懼。一個美麗的,溫柔的妻子在他看來也許會為他創造一份寧靜的生活。但真是這樣一份寧靜,一定會毀掉他的習慣,他的夢想,他的追求,最後是他的生命。這是男主人公自己的「私」 。觀眾在面對這一窺私者前,已然了解了他的私,既然通過他的眼睛去了解別人的私。這樣一種雙重窺私會令觀眾在享受故事的同時做更進一步的思考。男主角到底在看什麼?為何而看?男主角看的最多的,其實是鄰居們的愛情生活。沒有這個重點,他就不會注意到那對奇怪的夫妻。就不會總是發問,為什麼那個妻子突然不見了?為什麼那個丈夫一晚三次出去又三次回來?為什麼小狗會被殺?————如果偷窺者是個家庭婦女,也許興趣就轉移到傢俱和廚具上了。

另外,影片把男主角設定為一個無法自由行走的人。這是導演刻意的一種安排。相信每個觀眾家都有一扇窗戶,但是似乎並沒有這麼離奇的事發生。為了增加可信度,我們必得讓這個男人有能力(攝影師),有時間(病休),還有設備(高倍望遠的照相器材)。但是,這裡的不自由有一層隱喻。偷窺者自身不是一個「正常人」。他與我們的觀眾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也算是為我們每個人的窺私慾增添了一塊遮羞布。對於偷窺,男主人公自己的解釋是無聊所致。這個理由十分的正當。人在無聊時可以做出所有的事情,遠比人在大喜大悲時可做出的事情瘋狂的多。無聊是不自由者最大的自由。藉助無聊,人們可以把自己暴露的快些,更快些,多些,更多些。

當然,影片的主旨是要通過「偷窺」講述一個兇殺的故事。但這並不是說「窺」變成了無足輕重的手段了。在這部影片中,希區柯克成功將我們的注意力放在令人恐懼的兇殺案上。而這次留給觀眾的恐怖禮物,是周圍無所不在的窺視的眼睛。

P.S. 這次希區柯克在影片中的露面,是一個修鍾人。你答對了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