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孔雀--Peacock [2005]

孔雀/Peacock

7.7 / 1,086人    Germany:144分鐘 | China:136分鐘 | 244分鐘 (original length)

導演: 顧長衛
編劇: 李檣
演員: 張靜初 馮礫 呂玉來 劉國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安東

2008-02-14 18:30:58

夢想就是一截盲腸


    在我看來,夢想就像孩子吹出的肥皂泡,它在存在就是為了讓你閒來無事的時候戳著玩的,戳破了怎麼辦?再吹一個唄——在一個處女膜破了都能修復的年代,戳破個把夢想算什麼大事。

    我坦白承認,這是一種消極的人生觀。我檢舉揭發,這種不健康的人生觀不只我有,一個叫顧長衛的男人也有。在他為數不多的幾部電影作品裡,幾乎都在談論夢想破滅的故事。有人在《孔雀》里看出理想主義迸發的力量,姐姐騎著自行車拉著降落傘在鬧市里穿梭一段被人津津樂道,他們說那是黑暗裡綻開的最黑的花朵。作為顧長衛的知音,我卻覺得最能表現顧長衛人生觀的其實是那一場雨戲:剛剛礅好的煤餅被突來的大雨衝散,黢黑的煤泥順雨流走,別說開花,連燃燒的機會都沒有。生活就似這場暴雨,裹挾一切,最先罹難的永遠是夢想。

    法國象徵主義詩人阿爾圖爾·蘭波有一句名言叫做「生活在別處」。對於充滿著憧憬的年輕人來說,周圍是沒有生活的,真正的生活總是在別處。有朝一日,當柔軟的夢想碰撞上生活的堅冰,我們會絕望地發現別處同樣一無所有。前無光明,後無退路,於是我們生活的最常態出現了,這種常態叫做「徬徨」。

    王朔編劇的電影《夢想照進現實》里,一男一女徹夜清談,妄圖探究生命的終極意義。談話最終以一句玄之又玄的句子作為結束:「知道光和光見面怎麼打招呼嗎?在最黑的地方見!」其實這同樣是一句徬徨無措的答案。我們幾乎可以形象地想像出這動魄驚心的一幕:兩道光在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遇上了,輕輕地說一句,噢,原來你也在這裡。然後義無反顧地一頭湮沒在黑暗中。

    電影《孔雀》裡面有三個特殊道具,象徵著青春與夢想:姐姐的蔚藍降落傘、哥哥的求愛向日葵、弟弟的裸體女生速寫。最終,三個人的夢想盡皆破滅,他們於是不再幻想,他們於是卑微地活著,如同你和我。他們去動物園,沒有看到孔雀開屏;他們走了,孔雀開屏了。生活就是陰差陽錯的集合,生活就是把你的夢想個個擊破的過程。

    很悲觀是吧?

    可是真的很悲觀嗎?

    夢想對一個人真的這麼重要嗎?在這一點上,我跟這個叫顧長衛的男人又一次臭味相投。他說:「離理想越來越遠,也不一定就是悲劇。」這是世事洞明之後的大智慧。

    雷蒙·錢德勒曾借筆下人物馬洛之口痛罵好萊塢:「你在好萊塢生活一輩子,也看不到一丁點電影裡看得到的。」聽起來令人無望,其實不然。如果你一輩子不看電影,你也不見得不快樂。

    讓我不自量力地下一個結論吧:夢想就像一截盲腸,有了它,你的生活不會變得更好;沒有它,你的生活也不見得會變得更糟。


殺豬網
http://shazhude.net/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