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神探--Mad Detective

神探/MadDetective

7.2 / 6,903人    89分鐘 | Canada:89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杜琪峰 韋家輝
編劇: 歐健兒
演員: 劉青雲 安志杰 林家棟 林熙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不許沒未來

2008-02-06 19:36:06

一部不是偵探片的的偵探片---《神探》評論一


對電影《神探》的類型定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動作,劇情,犯罪,懸念。如果由我添加,我會同意以上幾項外,再加上這樣幾個字:偵探片,括弧不是偵探片的偵探片,括弧。

根據百度里偵探片,偵探小說的名詞解釋條解釋條,有人說1)《神探》中沒有破案過程,劉青雲扮演的神經病偵探從一開始就知道林家棟心裡有鬼 2)運用推理和偵查技巧的才是偵探片,劉青雲的見鬼那是特異功能。

偵探片:以偵探為中心人物,以刑事案件的發生、偵破為故事線索的影片。多描寫偵探運用智慧、膽略和偵察技巧,協助警察當局和司法機關偵破疑難案件。一般都具有離奇曲折的情節和強烈的懸念。偵探片的興起與19世紀末歐美各國盛行的偵探小說有密切關係。20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攝製的大量偵探片,多根據暢銷的偵探小說(由於傳統偵探小說中的破案大多採取推理方式,所以也有人稱它為推理小說)改編。

更有甚至,某人拿出諾克斯的十戒和范·達因《推理小說二十法則》來作為《神探》不能算作偵探小說的理論根據,這真的很讓人崩潰:

十誡內容包括[1]:
  
   1. 兇手須在故事前半段亮相,但要防止讀者完全得知他的思絡
   2. 故事中不可存有超自然力量
   3. 不許有密室、秘道。
   4. 故事中不應出現不存在的毒藥、以及太複雜需要長篇解說的犯案工具。
   5. 有色人種中不可有中國人。[2]
   6. 決不可透過意外事件和直覺能力來破案。
   7. 偵探不能犯罪。
   8. 偵探不應把焦點集中在無關案情的線索,避免誤導讀者。
   9. 偵探身旁的忠心朋友,思維應該坦白;其智商最好在一般人之下。
   10. 除非先寫出有雙胞胎,否則兇手不準是雙胞胎。
  
  
  關於第五條的解釋:
  當時的人認對中國的了解還是相當的少,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中國人一定會功夫、奇門遁甲等技能,所以才訂下此誡
  
  

范·達因《推理小說二十法則》

1. 必須明確、公正的將所有線索呈現給偵探與讀者。

2. 除了兇手的詭計,不得用寫作手法誤導讀者。

3. 故事中不能摻有戀愛成份。

4. 偵探和兇手不能是同一人。

5. 必須經由合理的推理輯兇。

6. 偵探為了破案就必需要有探案的行為。

7. 必需要有命案來引發讀者的正義感。

8. 不得使用占卜等超能力來輯兇。

9. 一部作品裡,只能有一個(主要的)偵探。

10. 兇手必需要有相當的戲份。

11. 兇手不得是奴僕之輩。

12. 雖然可以有幫兇,但只該塑造一個主要的兇手。

13. 兇手不得以大型犯罪組織為後台。

14. 不得以(尚)不存在的手法行兇。

15. 必須貫徹唯一的真相,並為此提供讀者線索。

16. 不宜使用太過華麗的文采。

17. 兇手不得是(有案底的)慣犯。

18. 不應以兇手自殺或意外死亡收場。

19. 兇手應有屬於自己的犯罪動機

20. )為了湊成偶數)以下手法太過常見,務必避免使用:

兇案現場發現菸蒂,所以兇手應是癮君子。
以各種手段脅迫兇手自白。
製作假指紋。
用替身製造不在場證明。
(被害人的)狗不吠表示兇手是熟人。
兇手是雙胞胎(之一)。
使用瞬間致死的毒藥。
兇案現場在警方來到時才變成密室。
問案時,透過嫌疑犯的反應來輯兇。
結案前,偵探破解暗號(死前留言)找出兇手。
 

按以上內容《神探》就犯了十戒的1256,二十戒就不用說了。但我們說,規矩就是被用來打破的。歷史為我們證明了那些破戒。

再此回到偵探片的定義上來吧,讓我們不只限於那些簡單的字面,不拘一格大概可以用在此了:以偵探為中心人物(劉青雲),以刑事案件的發生(三起持槍搶劫案,警員失蹤案)、偵破(劉青雲親歷作案現場,模擬作案行為,用神般的才能或說特異功能感知作案過程)為故事線索的影片。多描寫偵探運用智慧(上天給的特異功能)、膽略(敢割耳朵還不夠膽嗎)和偵察技巧(看出七鬼),協助警察當局(西九龍重案組)和司法機關偵破疑難案件。一般都具有離奇曲折的情節和強烈的懸念(都說他劇情片和懸念片了)。

以上,我們不難得出以下結論:

《神探》取名似乎偵探片,卻又不是偵探片。

《神探》內容似乎不是偵探片,但具備著偵探片所有的要素。尤其在敘述性詭計上,影片在某些細節上簡直說是做到強大也不為過。

比如觀眾對劉青雲妻子的兩次認識的轉變:第一次是「知道」劉妻的「存在」到「知道」那是劉青雲幻想的妻子(其中很多破綻在觀影中的過程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第二次是觀眾都「直覺」地對劉妻已死的猜測不疑有他時,發現劉妻還活著。這兩次認識的轉變可謂是此片的神來之筆,作用不僅是詭計這麼簡單,他把關於對神探本人的探討用曲折的認識方法展示給了我們觀眾。

最後要說的是,《神探》最有偵探片類型的特點就是,在韋家輝奇思妙想之下把偵探的工作本質還原成了尋找並抓獲人們心魔的過程。這種過程自然有別與正統偵探片的推理破案過程,卻其實是這些正統過程的實質。

所以說,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對天才韋家輝的讚揚,我對電影《神探》的驚艷。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