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南橋

2008-02-03 22:10:56

無關語言 總是情意


一群不同國家的男女(兩男一女)被困到了一個美麗的荒島,一個月後:兩個英國男人都在等著別人來介紹自己認識那個英國女人。兩個紐西蘭男人和女人都在滿世界找羊。兩個法國男人和一個法國女人一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兩個德國男人按照嚴格的作息計劃,分秒不差地和那個德國女子輪流生活在一起。一個義大利男人為了義大利女人把另外一個義大利男人幹掉了。兩個希臘男人睡到了一起,希臘女人給他們做飯。兩個比利時男人看了比利時女人一眼,然後絕望地跳水了,想游到別的島上去。兩個愛爾蘭人把島嶼一分為二,分成南北,還開了一家酒吧,他們早把愛爾蘭女人忘了,因為他們成天喝得昏天黑地。

美國女人嘴說個不停,說男人能做的自己都能做,說自我實現如何如何重要,說雙方要平均分擔家務,說自己在沙灘上顯得肥胖,而且一天到晚抱怨,抱怨自己的身材,抱怨紫外線如何傷害自己的皮膚,抱怨她媽媽是她所有問題的起源,然後又罵,罵男的怎麼他媽的也不帶個手機來,好讓她打911,好他媽的逃離這個見鬼的荒島,離開他媽的這個鬼影子都沒有的地方,好去sho他媽的pping. 這時候,兩個美國男人都在想怎麼自殺。

看Spanglish裡的女主人Debora就常想到這個笑話裡的美國女人來。事實上Spanglish裡的男主人John(Adam Sandler)也差不多想要自殺了,如果不是這個墨西哥女傭的話。可惜這個片子裡沒有說兩個墨西哥男人和一個墨西哥女人在一起會怎樣,倒是讓我們看到一對墨西哥母女,和一個典型的美國家庭(父母,兩個孩子和一兩個祖父母)在一起會是什麼一個局面。

這個片子的名字一開始讓人想到語言。世界上有七八十種英語,新加坡人說的英語叫Singlish, 中國的Chinglish更是遐邇聞名。墨西哥人說的帶著西班牙語味的英語叫Spanglish. 詹姆士 Brooks將它變成一部喜劇片,不過和Lost in Translation一樣,說語言的少,說關係的多。它基本上是一風俗喜劇片(Commedy of Manners)。片子中的墨西哥女傭(拉丁美女) 帶著女兒到了美國,去一家美國富人家打工。片子開始的時候,女傭Flor一句英語都不會說,女兒Christina卻和美國小孩打成一片。主人家的夫婦之間、三代人的母女之間,本來關係就十分微妙,比如Debora總是在抱怨丈夫John和她教育小孩的方式不一樣。John是個出色的大廚,卻在事業進入巔峰的時候出現了個人關係上的危機。這家的外婆是個過去十分走紅的藝人,年輕時酗酒、濫交,卻在女兒女婿關係出現危機的時候,及時把自己的生活經驗拿出來,挽救了這搖搖欲墜的婚姻。而她的女兒Debora,就如同笑話裡說的那樣,覺得自己的問題是母親造成的。

隨著漂亮女傭的到來,這家人的關係出現了很大變化。Flor的女兒成績又好,又懂事,可惜很快就被女主人喜歡上,帶她玩,還幫她拿到了私立學校的獎學金,讓這個移民女孩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女主人還讓這小女孩和自己的小孩一起玩,在一起過夜(sleepover),照說這不挺好嗎?,可是Flor十分生氣,甚至為此要辭工。

可是後來想到自己的孩子,我能夠理解Flor的心思。假如我的孩子上學後,和特有錢的同學相處,他們的父母處處對她好,好到讓他們開始厭棄自己的父母,我會不會喜歡?我想我也不喜歡,也會傷心。從小讓小孩樹立良好的是非觀,財富觀,真是十分重要。父母最大的夢魘,就是小孩長大以後,變成一個沒有是非的人。孩子如果愛的只是錢財,他們就可以嫌棄沒錢的父母。如果孩子追求的只有知識(很多中國移民家庭的問題),他們就可能鄙視學歷不如自己的父母。如果孩子追求的是和美國人一樣,長大就可能疏遠父母。所以叫小孩做人,比叫小孩成功重要多了。成功不成功,三分人力,七分機遇。做人好壞,卻是七分教育,三分機遇。

這片子雖然叫Spanglish, 語言衝突卻只是一小部份,這裡更多的是文化衝突,兩代人的代購和男女關係,母女關係,主傭關係,中間充滿笑料,不過不是你所常見的那種鬧哄哄的玩笑。這片子中我最喜歡的是那搞笑的女主人Debora,演員把一個類型化的美國婦女演活了。和很多美國女人一樣,女主人操心自己的體重,控制欲旺盛,關注自我實現、平等,等等這些。不過,片子中描寫的關係顯得比較微妙,讓人想到李安的《飲食男女》裡的那種細膩,女性可能看了更喜歡。我不大明白漂亮的女主人那種自我否定和神經質是怎麼回事,我想女士們看了可能更理解。

當然了,也不能太較真,這片子拍得太美太光鮮,而且很假,比如那麼漂亮的墨西哥美女,哪家女主人敢這麼放心去用呢?結果,當然男主人和女傭產生了好感,只是雙方最後意識到自己的責任,作為名廚的男女人給女傭燒了一頓飯而已,沒有床戲。媽的,在看到色戒以前,不知道還要看多少這樣的戒色的片子!

但是喜劇之外,這個片子還是挺讓人感動,也挺有啟發的。比如Flor的墨西哥女兒在女主人暗中幫助下,去美國富人上學的私立學校,Flor百般阻撓未果。這時候她和主人之間的一場對話很讓我受啟發。她說去這樣的學校,女兒只有兩個選擇,要不就是變得和同學一樣,要不就顯得突兀出來。主人說他的女兒也一樣,不過要他選擇的話,他寧可自己的孩子「突兀」,怪就怪一點(odd)。聯想到這裡好多華人,費勁心思想讓自己的孩子和周圍美國同學一樣,覺得真是不必。有些孩子長大以後,也受同伴壓力,不想自己顯得不「normal」,故而美國小孩玩什麼他們就玩什麼,好緩解自己 在同伴當中顯得不同的壓力。其實泯然眾人矣有什麼好?這種不同正是他們的優勢所在。等我的孩子們懂事了,我一定把這片子給他們看,讓他們知道,別那麼輕易去「趨同」。如果你同學覺得你 odd, 你就odd好了,別的小孩可能想odd還odd 不成呢。

其實大人也一樣,很多大人以「融入主流」為榮。我向來不屑一顧。融個什麼主流?本來就橘子,為什麼非要學人家做蘋果?

但是話說回來,父母孤芳自賞,在異國文化中長大的子女未必理解。理智地說,這也不能怪他們,他們沒有帶著我們這種文化的行囊(或曰包袱)來成長。那麼大人怎麼做呢?我覺得凡是自己認為對的,那就應該堅持,孩子最終會理解的。如果我們為了孩子一時的喜好,而放棄自己的原則,孩子長大之後可能不會原諒我們的輕率。在電影快結束的時候,墨西哥女傭辭工了,帶了孩子回家,在上公共汽車之前,她告訴女兒說,那個私立學校也別上了。女兒大哭,說你把我的一生毀了,這不公平。女兒當著無數路人的面,哭著斥責自己的母親。母親都什麼話也沒有說。可是到了車站的時候,女兒的一句話,卻讓這位媽媽勃然大怒。她要跟女兒說話,女兒和一個美國小孩一樣說:我想保持個人的距離。美國小孩都講究個人隱私,要和父母之前保持這個personal space. 這時候母親又氣又傷心,問了一句女孩終身難忘的話:你真是那麼需要和我保持不一樣嗎?

值得欣喜的是,女孩最終被母親感化了過來。片子的結尾很感人。女孩在申請普林斯頓大學的申請文章中,描述的是自己的母親,如何影響自己。她說:「不管你們的決定如何,你們的錄取不能說明我是什麼樣的人,界定我是什麼樣人的,是我的媽媽。」原文是define me. 也就是說,我作為一個人,界定我的,說明我是什麼樣的人的,是我媽。日後我的子女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呢?

孩子他媽不要太有壓力,我隨便說說而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