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伊莉莎白: 輝煌年代--The Golden Age

伊丽莎白黄金时代/伊莉莎白辉煌年代/传奇女王伊利沙伯黄金盛世

6.8 / 75,192人    114分鐘

導演: 夏克哈卡帕
編劇: 威廉尼柯遜 Michael Hirst
演員: 赫帝莫亞 Aimee King 凱特布蘭琪 John Shrapne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alingcat

2008-01-28 03:51:51

真實的瓦爾特·羅利爵士




歷史的真相早已經湮沒在無數的文本和闡釋中,如今變本加厲,是如潮的影像文本和多元闡釋了。所以,看這樣的古裝歷史片,已經無關歷史史實,只是享受著以歷史為包裝的視覺糖果而已。
這是我很期待的大片,因為名角雲集。Cate Blanchett的伊莉莎白一世,Geoffrey Rush的弗朗西斯•沃辛漢爵士(Sir Francis Walsingham),薩曼莎•莫頓 Samantha Morton的蘇格蘭女王瑪麗,特別是糙漢Clive Owen 扮演羅利爵士(Sir 華特 Raleigh),應該是好看的。電影的確是有點走偏了,把女王、羅利與女王貼身女官Betty的三角情事放在中心,而與無敵艦隊的海戰、斬首蘇格蘭女王、女王令人煩惱的婚姻都成了陪襯,野史味道十足。野史就野史吧,我喜歡歐文的粗魯,他離羅利爵士也許十萬八千里,但也算「好看」啊。
Sir 華特 Raleigh(1552-1618)是文藝復興中「大寫的人」的典型代表,冒險家、詩人、歷史學家、情人、勇士、政客,一生跌宕起伏、豐富多彩,屬於我喜歡的那杯茶。在史料中與他邂逅的次數很多,這樣的人物,算是歷史或歷史學家的「寵兒」吧。最巧合還是我隨IVON到了北卡,眾所周之,羅利爵士可是北卡殖民地的奠基者,這裡至今還有一個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城市,據說是IBM的全球最大中心,而且羅利致力於將菸草推廣到英國和歐洲,所以北卡目前還是菸草生產大州。
這個Raleigh不好讀,有時也拼成Ralegh,經常讀成Rawley。華特•羅利的父親老華特•羅利是德文郡一個富裕的鄉紳,一生結了三次婚,所以羅利有幾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其中最有名的一個是漢弗萊•吉爾伯特爵士(Sir Humphrey Gilbert)。16歲時羅利進了牛津,時間很短,沒拿到學位,隨後去倫敦學法律,同樣沒結果。再往下,就是一系列個人冒險。1578年6月,兄長漢弗萊•吉爾伯特拿到了皇家特許,可以在北美佔據無人定居的地方,羅利擔任其中一艘船的船長,參加了第一次北美探險。1580年,羅利28歲,是著名的「腳上戴著金剛鑽、耳朵上戴著珍珠」的花花公子,說一口柔軟的德文郡腔英語,寫一手細緻機巧的小詩,但是同樣好勇鬥狠,因決鬥一年之內兩次入獄。他結識了女王的寵臣蘭開斯特伯爵、以及牛津伯爵等顯貴,並在後者的挑唆下挑戰宮廷詩人菲利浦•西德尼。隨後他以軍人身份前往愛爾蘭,血腥鎮壓了當地叛亂。據說他第一次吸引女王的注意,是把自己華麗的斗篷丟在泥潭裡,以便讓女王高貴的腳順利通過。電影裡也表現了這一著名場景,可是歐文太「男人」了,那件斗篷也太寒酸了,呵呵。羅利高挑、英俊、舉止親切、富於急智,這都是他吸引女王的原因。
女王對羅利的寵愛很「實惠」,開始是倫敦的一所大房子,經營旅店的特許每年帶來2000磅收入。到1584年,他獲得壟斷經營羊毛織物出口的特許,同年他更換了已經去世的哥哥漢弗萊•吉爾伯特的特許狀,積極向北美探險。他派出的兩條船抵達了現今北卡海岸以外的小島羅阿諾克,返回的時候帶回了一袋珍珠、幾個印第安人和許多關於北美新大陸的傳說。為了博取女王的歡心,羅利將這個地方命名為「維吉尼亞」,而女王作為回報,1585年1月加封羅利為爵士。1585年,他獲得了錫礦開採權,也是在這一年,他派他的表兄帶船隊和107名移民再度前往羅阿諾克,可是受飢謹和印第安人的威脅,移民們在第二年離開小島回到英國。巧的是,移民們帶回了菸草和馬鈴薯,而羅利恰在這一年拿到了愛爾蘭的4萬英畝土地,所以從此之後馬鈴薯成了愛爾蘭的主要作物。而菸草,在羅利不遺餘力的推廣之下,迅速成為英國紳士的嗜好。1587年,不甘心失敗的羅利再度派出移民110名,而數年後這批移民神秘地消失了,尋找者只在一棵樹上發現了一個詞:CROATOAN。英國移民美洲的第一次實驗就這樣失敗,大約耗費了羅利4萬英磅財富。
在女王的男寵系列裡,羅利算是蘭開斯特伯爵之後、埃塞克斯伯爵之前的一個「過渡」,年輕的埃塞克斯1587年進入宮廷,同年羅利被封為皇家侍衛隊隊長,但是,羅利在女王面前的地位已經一落千丈,他不得不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他的愛爾蘭產業上。是的,他擔任海岸防禦之職,捐贈給英國海軍的「皇家方舟」被選為旗艦,但是在1588年與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海戰中,他領導海岸衛隊,似乎沒有十分顯赫的戰鬥功勳。如果提到功績的話,1589年他提拔詩人斯賓塞進入宮廷,後者作為桂冠詩人發表了長詩《仙后》,而斯賓塞的後裔有一個叫黛安娜,貴為王妃,不知道可不可以記在羅利的功勞簿上。
羅利從40歲以後一直很倒霉。1592年,在一次進軍中他被女王召回,原因是女王發現了他的「秘密」——他誘姦了女王的宮廷女官Elizabeth Throgmorton。按照宮廷規矩,女官的婚姻必須經過女王的同意,為此,二人被關進倫敦塔。所幸,他的船隊俘獲了西班牙運寶船,給他帶來一大筆財富,也使他得以花錢贖身。在以後的歲月裡,他對妻子還是很不錯的。
為了取悅於女王,羅利在1595年發動了尋找「黃金國」(El Dorado)的探險,這個國度在西班牙的傳說里已經存在了很多年,羅利相信它存在於南美亞馬遜。雖然是無功而返,但是他所發表的《蓋亞那發現紀》(The Discoverie of Guiana)是伊莉莎白時代冒險敘事題材中最燦爛的篇章,充滿了栩栩如生的細節和瑰麗的想像。
世事難料,1601年,埃塞克斯伯爵舉兵反叛,而羅利重新被女王任用,是負責鎮壓情敵和監刑的宮廷侍衛官。可是埃塞克斯很受擁戴,他是莎翁筆下的那個樣子:「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範、舉世注目的中心。」所以埃塞克斯之死,大眾所不敢遷怒於女王的、全都投向羅利,他成了不受歡迎的人。
女王逝世以後,詹姆斯一世掌權,他採取和平共處的國際政策,羅利對西班牙的強硬態度與之格格不入。1603年,羅利以判國罪被判處死刑,在倫敦塔中一關13年,是歷史上倫敦塔內滯留時間最長的一名囚犯。在這裡,他寫出了一部《世界史》。1616年,羅利以尋找黃金國為名得以假釋,但是一系列的不走運使他並沒有發現金礦,手下反倒燒燬了一處西班牙定居點。國王震怒,要求執行1603年的死刑判決。1618年10月29日,66歲的羅利走上斷頭台,他要求驗看斧頭,並嘲諷地說:This is a sharp medicine, but it is a physician for all diseases。按照當時通例,他的頭被以防腐劑保存然後送交給他的妻子,羅利夫人一直隨身帶著它直到29年後以82歲高齡亡故。最終,羅利的頭顱和遺體合葬在了威斯敏斯特的聖瑪格麗特墓地。
是的,史實與電影是如此不同。電影裡羅利粗魯、無禮、孔武有力,左右著女王的感情,而實際上女王哪有那麼懦弱,羅利像是一件衣服,被女王穿穿脫脫。還是羅利自己的詩寫得到位,人生如戲。

Life
 (by Sir 華特 Raleigh)
  
  What is our life? A play of passion,
  Our mirth the music of division,
  Our mother's wombs the tiring-houses be,
  Where we are dressed for this short comedy.
  Heaven the judicious sharp spectator is,
  That sits and marks still who doth act amiss.
  Our graves that hide us from the setting sun
  Are like drawn curtains when the play is done.
  Thus march we, playing, to our latest rest,
  Only we die in earnest, that's no jes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