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ermione

2008-01-15 07:08:14

窗外


十三歲的那個午後,Briony發生了幾件事:從臥室窗戶看到姐姐Cecilia褪下裙子,跳進Robbie面前的荷花池。濕漉漉的胸衣和頭髮,Cecilia美麗而放肆的眼神是那麼陌生。她離開過的水面,溫潤如玉。他伸手貼在漣漪上,感受她的體溫馨香。接下來,她偷看了Robbie寫給姐姐的「致歉信」,信的內容色情粗俗,充溢對女性肉體的渴望。她認定Robbie是色情狂。再接下來,她看見姐姐跟Robbie靠在書架上做愛,像一對交纏的蜘蛛……最後,全家出動尋找丟失的表弟,她的手電筒照到紅頭發表妹被男人壓在草地上……白色輕紗的袍子在月光和手電筒的映照下朦朧靈異……

「你看見他了?」「是的,我看見他了。」「就像你現在看我一樣看見他了?」「我知道就是他。」「你知道是他,還是你看見他?」「是的,是我看見他。」「親眼看見的?」「是的,我看見他,我親眼看見是他。」——打字機敲擊的聲音急促細密,檢察官終於不再詰問,Briony驚恐的眼睛慢慢安定下來,輕輕吐了口氣。

主題音樂異常好。以鋼琴開頭,叮咚地敲擊,小提琴不間斷地串起打字機的聲音,隨之鋼琴與打字機有序地控制節奏。樂曲的起伏常伴著腳步,或疾走或結隊而行,在高潮處以小提琴瞬間結束,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極度的不安。

該片有三個主人公:姐姐Cecilia,妹妹Briony,姐姐的男朋友Robbie。Robbie是管家的兒子,卻在文法學院拿到了獎學金,姐妹倆的父親送他進了劍橋。看來這家的主人非常開明,首先打破了階級差別,門弟觀念。所以Robbie名義上是僕人,實際卻是Cecilia青梅竹馬的戀人。

十三歲的Briony Tallis亞麻色的短髮,亞麻色緊蹙的眉頭,被風吹過的緋紅臉蛋,細長的脖子,驚疑不定的眼神,白色寬鬆的袍子。煞有介事的疾步行走在偌大的城堡和原野里。跟其他英國小姑娘不同的是,她完成了第一個劇本——《Arabella的審判》。她用清朗地聲音讀序幕:「這主要是說愛情的,但是又必須表現得非常微妙。這是關係了不起的Arabella的故事,她與外面來的一個小伙子私奔。她的父母發現自己的大女兒離開家裡,逃去伊斯特本,傷心不已。」

你不禁莞爾,小小年紀寫愛情有些可笑。如果你細心,會發現Briony Tallis的劇本充滿了迷惑和暗示:「公主很清楚他險惡的內心,但是想讓她忘記她心中對Romulus先生滿腔的愛又是不可能的。公主本能的認識到紅頭髮的人不值得信任。就在他年輕的監護人一次又一次的潛入湖中,去尋找那個魔法高腳杯的時候,Romulus先生動了動他茂密的小鬍子,……沒有人可以猜到,隱藏在××先生黑色的心中的黑暗。他是世界上最危險的人。」——然而你隱隱擔心,如此青澀的成熟作為第一敘述人,會有怎樣的危險!

Robbie被警察帶走的時候,姐姐穿著綠色的晚禮服佇立的身影成為了定格。窗外,「你是騙子,你是騙子!」管家痛罵兒子的聲音跟鞭子一樣抽痛小女孩的心。Birony覺得害怕,如果她能預知未來,如果她知道這是美好的完結,如果她知道將用一生的時間來懺悔,或許不會這麼做。但是,她才十三歲。

幾年後,Robbie不堪忍受監獄的黑暗和罪名的侮辱,要求奔赴戰場,以求得紳士的名譽。在敦刻爾克的陰霾沙灘與家鄉明媚美麗的小溪竟有天壤之別。他回憶當年跳進小溪救11歲的Briony,小丫頭白色的泳衣,小白兔般瑟縮:「我只是想對你的搭救表示感謝。」他看見自己發火:「你不知道這個玩笑會害死我們兩個人嗎?」他喃喃自語:「幸福一定可以延續,我們的幸福一定會延續。我一定會回來。」可見於Robbie來講,除卻對姐姐的愛情,對妹妹的友愛也是幸福的一部份。

戰爭是災難,Robbie在樹林裡看見遍地少女的屍體,怔怔流淚,他說:「我一定要回去,跟她解釋。」我想,這個她指的是Briony吧,因為Cecilia從來不曾懷疑過Robbie和他的愛。

該片採用兩種敘述方式重合的方式。正如臥室窗子的兩面:窗內和窗外。同一個場景,窗內為Birony的視角,窗外還原事件的真實面貌,如果你仔細,會發現音樂的可愛之處。凡屬Birony視角的,一律伴有打字機的背景。「是她真實所見,還是寫作的虛構,接下去還會發生什麼災難?」——這些都是讓你深感不安的問題。正如老年Birony的懺悔:「一個女孩子從臥室窗外看到了她不懂的東西,可是她以為自己很懂。」

十八歲的Briony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因為姐姐對愛情的執著讓她意識到也許指正不是那麼準確。為了贖罪,她放棄到劍橋讀書的機會,進了一所戰地醫院當護士——跟姐姐一樣的職業。依然是亞麻色的短頭髮,依然是清冽的藍眼睛。每日所見無非是鮮血與死亡,她用刷子使勁地搓手,妄圖洗去所有的內疚與罪惡,可是,「不管怎麼賣命的工作,不管過去多久,我都無法從自己所犯的罪惡中得以開脫。」

十八歲的那年,她發現了真相。真相讓她失魂落魄,如墮冰窖,如墜深淵。十三歲那天的窗外,不過是Robbie打碎了花瓶,姐姐賭氣到荷花池裡撈出來。接下來Robbie寫了道歉的信請Briony轉交給姐姐,結果把隨意塗鴉的字條放進信封了。等他醒悟追上門跟姐姐解釋的時候,年輕的男女終於表白了愛意,在書房迸發了激情。這是他們唯一的一次親熱。
十八歲Briony參加了紅頭發表妹的婚禮,發現那個男人是哥哥的同學。表妹從來都不曾被人強姦,她是自願的。

什麼是殘忍?每一個送進來的人都有可能是Robbie,每一個送進來的人都有可能帶來Robbie陣亡的消息。她接受這種殘忍,她體會著姐姐作為護士的期望和絕望。她接觸戰爭對於Robbie的殘酷。「沒有親身經歷的事情,我都得到了第一手的資料。監獄的情況,敦刻爾克大撤退……這種坦白很殘酷。」

老年的Birony沒什麼改變,眼神依然清澈見底。她的最後一本書是《贖罪》,正如Robbie要求的那樣:「不要韻律,不用修飾,闡述真實的事件。」書的結局正是她十八歲的時候,她去求得姐姐的原諒,面對Robbie的指責:「你要多大才分清黑白?!」在年輕愛人忘我擁吻的時候悄悄離開。

美好的結局永遠沒有發生。十八歲那年,她不敢去見姐姐,她說:「讀者會從我設計的結局裡獲得怎樣的希望和滿足感呢?所以,我讓Robbie和Cecilia得到他們渴望卻沒有得到的團聚。這不是逃避,或者是軟弱,只是一種人性的關懷。我給予了他們……幸福。」

1940年6月1日,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最後一天,死於敗血症。Briony從沒得到姐姐的諒解,因為Cecilia在1940年10月15日就死了,因為炸彈引燃了氣瓶,還有Balhan車站的水管。……那年夏日的午後,美麗的Cecilia濕漉漉地從荷花池走出來。

這是個了不起的電影,結構緊湊,敘事手法精奇,兩小時的篇幅容納太多的變數,張馳有度。前半小時描畫寧靜舒緩的英國鄉村,鋪陳青梅竹馬和勢如破竹的激情。第48分鐘,變故不期而至,從此轉變了三個人的人生。該片榮獲《金球》「最佳女主角」、「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的提名,我認為飾演姐姐的Keira Knightley的演技並無出彩的地方,始終像個負氣的農家大小姐。飾演Robbie的詹姆士 McAvoy倒是很幸運地遇到了合適自己的角色。無奈競爭對手太多,譬如丹澤爾•華盛頓在《美國黑幫》里就大放異彩。飾演Birony的三個演員都非常好,十三歲的飄忽輕靈;十八歲的純潔隱忍;老年的清澈痛苦,都很好。在她十八歲,用力擦洗雙手的時候,我就原諒了她。

此片最終獲得65屆《金球》獎的「最佳劇情片」獎和「最佳原創音樂獎」之殊榮,乃實至名歸。

2008年1月14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