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abrina

2008-01-12 22:21:05

與歷史無關的瑪麗皇后


   首先我搞不懂的是中國引進電影的制度這麼嚴格,但是每每又把名字改得讓人浮想聯翩,明明可以直譯成瑪麗皇后,卻一定要改成絕代艷后,讓不少人奔著香艷的名字去看這部電影。最後憤憤不平,大肆叫嚷不好看不好看。
   很早前在雜誌上看到瑪麗皇后的介紹,當時只覺得畫面奢華精緻,實在是養眼。導演Sofia Coppola據說有著良好的人緣地位。以致於法國真捨得把凡爾賽宮貢獻出來給她拍攝這個歷史上備受譴責的皇后。
   先說影片的開頭,Marie在一片陽光中醒來,還是孩童般嬌嫩的容顏。今天她就要告別祖國,遠嫁法國,成為萬人矚目的太子妃。其實我一直覺得主角Kirsten Dunst不算傳統意義上的美女,但是她身上似乎有種與眾不同的特質吸引人。特別喜歡看她笑的樣子,像不諳世事的孩子,天真可愛。Marie踏上馬車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心酸,一個少女,奧地利的公主,為了國家利益,從此告別親人,隻身遠嫁法國。那種對未來不知名的害怕,是別人所不能理解的。當Marie看著馬車外大排大排的樹木,心裡想的是什麼?是對法國的憧憬,還是對奧地利的不捨。
    Marie身上既有孩子般單純的思維,又有適應一切的勇氣。所以在她流淚和隨行侍女以及自己親愛的小狗告別後,在換上法國的精緻的宮廷服後,她便是美麗動人的法國太子妃了。
    是不是皇室貴族身上都有這樣一種傲然的氣質,隨時隨地,總是凸顯自己的高貴。路易十五,法國的國王,應該是很喜歡這個活潑的孫媳婦。
    從Marie款款地對著他行禮,說道:hello my dear grandfather。這的確是討人喜歡的女孩子。
     婚後的生活並不如意。路易十六,也就是marie的丈夫,木訥善良,但不懂得如何盡一個丈夫的責任。歷史上有說路易十六性無能。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影片裡的他和marrie,都很健康,不過都不懂得如何讓正確做。當然問題後來是解決了,但是路易十六的興趣好像是不在這方面,而是喜歡研究鑰匙。他有點像中國曆史上的李後主,一生的才情都在寫詩上。
    路易十六是很喜歡marrie的,不過這樣的喜歡,被評論成縱容妻子荒淫無度,我是不能接受。難道就因為他不喜歡床事,所以他就縱容妻子荒淫無度亂搞?沒哪個男人這麼沒用吧?我覺得法國那時候整個大環境並不好。伯爵貴婦之間多多少少有一腿。或許路易的縱容可以理解為是習慣了整個大風氣。況且他的興趣在打獵做鑰匙上,那麼也沒空去真正了解而妻子在幹什麼,這可不是包庇妻子姦情。
     我記得有這樣一個場景,路易十六騎著馬在marrie的寢宮前等她,marrie推開窗問道:找我什麼事。我們的女兒可好?路易十六笑著說,她很好,已經被我嫁掉了。marrie笑著說,就不能等她會說話以後再嫁嗎?路易說:那我可以考慮下。這個場景,這樣的對話,一點都不像是法國國王與皇后之間該有的對話。而像是兩個戀人間的玩笑。
    關於那個婚外情的將軍,忘記叫什麼名字了,懶得找。歷史上說的是真心相愛。而影片中給我的感覺是,一場美好的遊戲,結束了,各歸各位。這樣好,比兩個人私奔,與法國對峙要現實得多。
    記得marrie身邊的侍女是這樣描述他們兩個的感情。
    她喜歡被取悅。他喜歡取悅人。這樣一點都不失王室風範。
    最後大革命爆發。路易表現出少有的勇氣,他堅定地對著大臣說道:我不走,我不做被通緝的國王。而marrie也堅定地握住路易的手,說:我要和我的丈夫在一起。
    我相信即使他們這一生沒有很多的愛,但至少他們明白什麼是患難與共。這比起那些為難時候就各奔東西的夫妻,要好多少。
    影片的最後,marrie和路易帶著他們的女兒作者馬車離開凡爾賽宮,在日出的輝映里,路易十六對著他的妻子展開真摯的笑,他問:你在尋找你的菩提樹嗎?marrie搖搖頭說,不,我在告別。
    影片到這裡就噶然而止。歷史上,marrie和路易十六並未成功離開。兩個人先後被斬首。marrie上邢台的時候,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的腳,還不忘記禮貌道歉: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據說,法國的人民在那一刻都原諒了她。
    當然這些都是歷史上的故事了。孰真孰假很難辨。但起碼導演Sofia Coppola留給我們的結尾,是美好的。
    也許他們可以到一個新的地方,重新開始美好的生活,只是她不再是赤字皇后,他也不再是無能國王。他們可以像一般的父親相守到老。她或許出過軌,對其他男人有過愛,但她還是會陪伴在她丈夫的身邊。他或許曾仰望她的魅力自慚形穢,但他知道這是愛她的妻子,永遠不離不棄。這樣多好。
    讓我們只沉浸在電影的本身,忽略背後那些或者殘酷或者嚴肅的歷史,單純欣賞,這位美麗的Marie-Antoinett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