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王昭君--Beyond the Great Wall

王昭君/BeyondtheGreatWall

7 / 30人    91分鐘

導演: 李翰祥
編劇: 王植波
演員: 林黛 趙雷 洪波 張翠英 李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wlhui

2008-01-11 06:15:18

《昭君出塞》:出塞曲成了烈女傳


看邵氏1964年的《王昭君》,衝著林黛。看了第一眼就有點失望,完全沒有氣質嘛,胖胖的圓臉,我說演個賢惠媳婦不錯,媛說可以演個闊太太。名字倒是叫了個林黛,與黛玉只差一字,形象其實倒是更合適薛寶釵。
故事與傳統比被編排的不大一樣了,毛延壽成了主角,先是作畫索賄不成,醜化昭君,後事情敗露逃奔匈奴,獻「昭君公主」畫像提親,劇情偏又已經令皇上跟昭君相好,匈奴單子求親不成,戰亂起,為了停戰,昭君主動求出塞,最後怒斥毛延壽「忠臣不事二主」,自己也「烈女不嫁二夫」,成親前投奔怒海去也。
毛延壽在這裡儼然成了男一號,其巧言雌黃、能言善辯、搬弄是非的嘴臉還真是栩栩如生,一個宮廷畫師能將單子提留的團團轉,還真是不一般。單子的魯莽、皇上的優柔,都沒有這個毛延壽來的有智謀。
從歷史故事看,畫師以畫索賄,的確小人,但不至於有多大罪過,這裡則為一己苟活,從中作梗掀起戰火,乃十惡不赦了。本來的故事裡,他也可恨,皇帝必然恨他,令一個美人被埋沒了,若說昭君的恨他,我倒覺得大可不必,反正後宮佳麗三千,即使她被寵幸了又能怎樣,大不了母以子貴,那還是得有子,否則宮廷爭鬥不見天日,爭寵的美女只多不少,又有什麼好可惜的。昭君反而是有彈琵琶的技巧,完全可以聊以自慰,不必一門心思往皇上跟前湊,不也挺自得其樂嗎。所以,要說誰恨毛延壽,那也該是皇上。昭君要怨,也該怪那罪惡的制度啊。一個畫師,不過是皇上的走狗,改變不了這個格局。
昭君出塞,怎麼也是個民族大融合的故事,昭君千里出塞,為了各民族大團結,人民少受征戰之苦,所以才被大家感懷。可這裡非得改成一女不嫁二夫,宣揚的才真是封建思想,真不知有啥進步意義,還不如人家古代的故事呢。之後我們都很為結局擔憂,這樣的編劇法,昭君倒是為皇上殉了情了,可是她死後,匈奴不氣的得接著打仗啊,那她不白跑一趟了,昭君出塞意義何在。好好的一個故事,非改成烈女傳,這個改編真是大大失敗了。那個後宮佳麗多得看都看不過來的色鬼皇上,原故事裡可是譏諷的對象,這裡變成了一往情深,真是拎不清。給皇帝唱讚歌,這個路數俺就煩。
林黛還是後來出塞後的造型可看,兩鬢垂下掛飾,可遮住臉上的肥肉。電影裡邊歌邊舞,雖然老是覺得她跟昭君啥關係,老聯繫不到一塊去,可是怒斥毛延壽那一場戲,還是挺入戲的。演的入戲,還是覺得不是王昭君,比較像孟姜女。其實以林黛這樣一個賢惠小媳婦形象,演孟姜女哭長城,倒是大有可為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