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敲開我心門--The Keys to the House

7.1 / 2,425人    105分鐘 | UK:111分鐘 | Australia:111分鐘

導演: 吉安尼艾密立
編劇: 吉安尼艾密立
演員: 金.羅西.史都特 安卓羅希 夏綠蒂蘭普琳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米婭

2008-01-06 18:53:56

父和子


    充滿義大利新現實主義味道的片子,平淡、樸素,眼前浮現出當年《偷自行車的人》的影子,只是此父親非彼父親。想起好幾個片子,好萊塢味道的《我是山姆》,香港味道的《流星語》,還有富含新浪潮餘韻譚氏風格瀰漫的《父子》,都在講兩代人之間的故事,各有千秋。

    再一次被感動,喜歡留白的電影,有的時候鏡頭鋪得太滿,反而會失去味道。把複雜的心理活動和衝突留到鏡頭外,更加強了一種意味深長的東西。

    演保羅的小孩表現得有點過多的好,可能是在這種現實主義味道濃厚的電影中沒有技巧反而是最有技巧的表演,相比之下專業演員就遜色了不少,不過還好,飾妮可的女演員夠老到而Kim Rossi Stuart的美貌始終能對得住鏡頭,除了某些鏡頭洩漏了過多的美艷。

    不想深究這個片子在探討什麼,只是很不經意的就能被鏡頭打動,其實鏡頭並不花哨甚至可以說樸素的過份,因為除了幾個簡單的跟拍和正反打剩下的幾乎全是靜止鏡頭,感覺好像看話劇。不得不說很佩服保羅在鏡頭前的自然和放鬆,畢竟電影是戲不是生活。有的時候覺得攝影機就是個光明正大的窺探者,它會一點都不失憶的記下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除非它生病。

    溝通應該是父與子之間永恆的話題,特別的是《敲開我心門》提供了另外的一種。父親,第一次見到兒子是在他已經十五歲的時候,虧欠、內疚、尷尬還有很多說不出來的東西;兒子,不知道應該怎麼形容才好,總之他不是一個正常的孩子。父親想把十五年的虧欠在短短的幾天治療中一股腦的還給兒子,兒子倒是處之泰然,到最後已經分不清楚到底是誰更脆弱誰更需要同情和拯救。

    只得出一個結論,是愛不是同情。可事實上,當面對某些人的時候旁觀者投去的是好奇、同情的目光。旁觀者如此,相信作為親人、父母會更難熬,就像劇中妮可說的「有的時候我希望她死去」。

    最後的一段很有意味,Kim的抽泣聲似乎都瀰散到了鏡頭外,保羅卻在似乎輕描淡寫實則很用心思的安慰,「難道你想讓我告訴卡爾伯特我爸爸哭了嗎」、「別哭了眼淚都止不住了」、「你再哭我就不給你玩遊戲機」、「男子漢不能哭」……想起上次得罪了媽媽,她哭了,嚇得手足無措,於是跑到她跟前曰,「我以為你離家出走了」、「吃飯吧飯好了」。如果你被某種事物打動,那麼它一定具有某種跟你相同的氣質,這就是答案,見仁見智。

    這個片子有很多精彩的段落,都是用樸實的絲絲入扣的感情來打動人,抽菸啊、寫信啊、吃蛋糕之類的都很妙,難道是愛屋及烏的緣故?也或者是個人的某種偏好,喜歡看漂亮的人演長輩,尤其能夠撇下外表的那種,當裘-德洛在《戀愛假期》中給兩個洋娃娃當全職爸爸的時候,偶別提多中意這個小片。儘管如此,某些時候還是覺得Kim沒有父性光輝,姿態沒有完全的放下來,如果,假如說如果的話,他演個大哥會更合適,一家之言。從父親的一通電話來看,對小兒子睡眠習慣的熟悉程度至少能證明保羅的父親也是個好男人,並非如猜測般情場浪子之類,即便是情場浪子此時早已回歸,大概是觀眾的期待視野讓演員混淆了角色吧。

    總之,這個片子偶非常喜歡。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