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投名狀--The Warlords

投名状//刺马

7.1 / 24,462人    126分鐘 | 113分鐘 (international version)

導演: 陳可辛
演員: 李連杰 金城武 劉德華 徐靜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川葉

2008-01-06 03:53:03

龐青雲、趙二虎、姜午陽為什麼都會死


《投名狀》以兄弟結義之情作為幌子,給我們講了一個極不和諧的故事。
  
龐青雲
龐青雲是一個損失了所有部下的敗將,從死人堆中爬出,然後遇到了一個壓寨夫人和一幫土匪。他與壓寨夫人一拍即合,又迅速獲得土匪們的信任,重操舊業,將兵打仗。
龐青雲就是所謂「體制內」的人。他是軍官,懂得帝國的官僚體制,又依附於官僚體制而生存。但他又和一般的官僚不同,他會對觀望保身的魁字營嗤之以鼻,對官家欺壓百姓恨之入骨,對不平等的社會秩序痛心疾首。龐青雲有自己的社會理想,也是對當時的體制非常反對的。但他畢竟是「體制內」的人,在他看來,需要實現他的理想,就必須進入體制內進行改革。而這種改革,是他自己需要身體力行的,甚至不怕被不解或誤解。
所以,他大力鼓動土匪們投軍,並與趙、姜二人納投名狀,由此定下了自己的嚴密計劃(對體制的依賴)。他在第一步計劃成功後演說自己看到窮人如何被官府欺負後的憤懣,「如果是我來管理這一切,絕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大意)」,(對理想的執著)。而後又不顧兄弟的反對,變得越來越一意孤行,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其實土匪們只想回家享福,而龐青雲早已經把他們當作自己實現理想的工具。
從根本上來說,龐青雲應該不算是反派。很自然,他遭到兄弟的猜疑與不解,當他自己的政治理想膨脹,遮蔽了「投名狀」的初衷後,他也會毫不猶豫地暗殺趙二虎。他以為自己做的都是偉大的,是為了自己心中美好世界的理想,而兄弟的犧牲也是值得的。
蓮生的角色也絕不是可有可無的,簡而言之,男人的所謂「理想」裡面永遠少不了女人。蓮生對於他來說是什麼呢?不過是自己偉大理想的一種物化的自我滿足。一方面蓮生也是「體制內」的人,甘願做「揚州瘦馬」而不是去和青梅竹馬為義氣而投奔山寨。所以和龐青雲一拍即合。另一方面,她是姜午陽認清龐青云「真面目」的極好誤導,成為情節發展的紐帶。
但是最後殺死龐青雲的,不是姜午陽,而正是龐青雲所依賴的「體制」本身。他正是被「體制」殺死的,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他以為自己對這個社會這個體制很了解,並確定了「科學的奮鬥目標和手段」。然而和朝廷和官僚們比起來就小巫見大巫了。面對背後兩個黑洞洞的槍口,我們還能說什麼呢?不可說不可說,不和諧不和諧。請參考馬克思的相關著作,他老人家說得很明白。
然而龐青雲做的到體制外的自我解放嗎?做不到,即使有一紙投名狀也做不到。有好多龐青雲,他躊躇滿志……後來,後來他死了。
  
趙二虎
趙二虎是土匪。他好像是因為蓮生而當了土匪,可能也因為糧食。他其實不是土匪,只是被迫當了土匪。所以當龐青雲斥責他們「匪性不改」時,完全是他自己太有優越感。
和大多數老百姓一樣,趙二虎甘心當土匪,過自己的小日子。他愛蓮生,好像自己奮鬥的一切都為了她,哪怕自己的奮鬥是那麼的卑微。但他很滿足,沒有奢求,也不會起來反抗這個體制。搶軍糧,那不過是謀生的手段。
但是情況變了,他招惹了體制本身。所以也不得不跟隨龐青雲投軍,成為「體制內」的人。其實他的目的很簡單,為的是有口飯吃不被餓死。完全沒有龐青雲那樣的「遠大志向」。所以屢屢要回到山寨,被龐青雲所制止「你走了可就是兵變啊!」。他成為龐青雲的累贅。
但作為一個普通的土匪,沒什麼文化,只懂得義氣。直到龐青雲設下圈套將它謀殺,他也不會懷疑「投名狀」的真實性。趙二虎心中的世界與龐青雲心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這就是大多數「百姓」的生存狀態。他們卑微的願望都得不到實現,還常常不明不白地充當歷史的棋子。大臣們在宮中下棋,把龐青雲等當棋子使,其實棋子自己也在下棋,他們指揮著更小的棋子。棋盤就是棋子的世界,然而棋子不知道,這個棋盤放在一個更大的棋盤中,放在一個宮殿中。
趙二虎能意識到自己是顆棋子嗎(龐顯然能意識到)?不能,他只相信投名狀。有好多趙二虎,他虎頭虎腦……後來,後來他死了。
  
姜午陽
姜午陽也是土匪。他為什麼當土匪我們就不知道了。但是我們我們知道他是老三。老三忠於大哥的。
姜午陽是「忠」的典型。但他忠於的確實「投名狀」這樣一個虛無的東西。他單純得可怕(他竟然以為殺死蓮生就可以阻止龐青雲),卻讓這個世界的複雜變得堅不可摧。於是,投名狀的情節按照慣常情況發展下去了。
觀影過程中,老覺得金城武很花瓶。他好像隻是一個線索人物。但是後來發現,他把大家都忽悠了。
他一來就喃喃自語,告訴我們「我看錯龐青雲這個人了」,然後毅然行刺,「刺龐者,姜午陽也」。其實,最後的槍口告訴我們,他告訴我們的故事是多麼膚淺。他最後可能也意識到了,但為什麼他要宣佈是自己殺死的龐青雲呢?
最後愣生生出來個姜午陽,把大夥都給弄懵了。這曲藝的奧妙,有人看熱鬧,有人看門道。姜午陽這個角色無疑給電影增添了很多熱鬧的元素。如果我們真的把故事看成是姜午陽給我們講的那樣,那我們就沒有理由笑他是花瓶。
後來,姜午陽死得是最悲壯的,近乎一種美。另外,如果沒有姜午陽的角色,我懷疑電影能不能通過審查和上映。
反正啊,歷史就是由勝利者們書寫的,哦,不,其實是由姜午陽們書寫的。不過,後來,姜午陽死了。
  
投名狀
理想主義者龐青雲,犬儒主義者趙二虎,單純少年姜午陽,兄弟三人納下了投名狀,「兄弟殺我兄弟者必殺之」……後來,他們都死了。然而,投名狀以外的東西,永遠和諧地運行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