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決戰時刻--The Patriot

爱国者/孤军雄心/决战时刻

7.2 / 293,443人    165分鐘 | 175分鐘 (extended version) | 142分鐘 (workprint version)

導演: 羅蘭艾默瑞克
編劇: Robert Rodat
演員: 梅爾吉勃遜 希斯萊傑 裘莉李察森 傑森艾塞克 克里斯庫柏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胤祥

2008-01-01 13:25:59

[影評]愛國者:美利堅和北極星的家國敘述


事實上我覺得這部片子譯作「決戰時刻」或者「孤軍雄心」都是相當不錯的。這個直譯的名字只是土了點,卻恰好符合影片的本意:一個美國農民對國家的愛,於是這個譯法確乎不錯。這部片子其實沒什麼說道,典型的美國式的「古裝大片」,特效好,戰鬥場面多,道理淺顯,符合喜歡《勇敢的心》、《最後的武士》之類影片的觀眾的審美趣味。有趣之處在於兩點,其一就是導演實際上是個甚牛的德國人,他的畢業作品還曾在1983年獲選為柏林電影節的開幕片。然而此君最擅長拍得都是《獨立日》、《後天》之類典型的美國大片。在「大片無國界」之外,我們多少也嗅到了商業利益之後的無根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本質,正如第二點有趣之處,一個德國人拍出來給全世界看的,對美國建國曆史的「主流敘述」。

影片講的是一個叫做班傑明·馬丁的美國農民一家在獨立戰爭中的風風雨雨,主要表現的也是美國民兵在獨立戰爭中的重要作用,諷刺了英國人的殘暴和法國人的不靠譜。甚有味道的是英音和美音的交織以及對抗,天曉得那個年代有沒有這種語音上的分化……切入角度是大家熟悉的從不願戰爭到被逼參戰,再到領導軍隊大獲全勝這樣一個典型的英雄敘述,有意思的是,馬丁大叔不願參戰的原因是「要保護自己的家人」,終於,當兒子死在自己的面前、房子也被英軍燒了的時候,他發飈了……於是一個人(帶著兩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小兒子)收拾掉了20多個英軍,從此踏上了民兵的不歸路。精心設計的一個細節是他妻子的項鍊,北極星——他恰好有7個兒女。這個家的符號一直被強化著。於是我們看到影片提供的主流敘述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和家園,英勇的美利堅人民站起來了,把英國人趕出了美國的土地。而事實上,所有的經濟政治複雜因素都已經被拋開,而最有意思的,關於美國那個「民族」的如何想像和建構的過程絲毫也沒有表現出來。那種對家的愛,怎麼看都蒼白無力——對待這麼大的歷史命題,用這種個人的角度去敘述,我們不能要求太多,《阿甘正傳》那是極品,可遇不可求。從這個視角,我們只能看到「家」,而「國」也僅限於利益不同的英美之爭。戰爭的理由卻真的跟歷史書,尤其是中國的歷史書上寫的一樣。看到影片還煞費苦心地安排一群「自由的黑奴」主動參戰的時候,我不由得笑了;而當梅爾·吉勃遜飾演的馬丁大叔扛著星條旗,一如德拉克羅瓦的名畫《自由領導人民》一般衝了出來的時候,我不由得哈哈大笑,終於還是不忘掉戰爭中的個人英雄啊。獨立戰爭之後,重建家園的人們臉上是幸福的笑容。這些都不算什麼,可怕的是,這一切竟然是如此的親切和熟悉,一如我們自己的故事。

無論是德國導演還是中國觀眾,我們都是如此地熟悉和熱愛美國曆史,甚至比美國人還要熱愛,正如若干世紀之前我們被人熱愛一樣。

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28919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