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童夢奇緣--Wait Till You Are Older

童梦奇缘/Wait'TilYou'reOlder

6.6 / 924人    n/A

導演: 陳德森
演員: 劉德華 莫文蔚 黃日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是那處

2007-12-30 21:48:27

時間的不可逆轉


很多人活到老才算活明白,很多人直到死都沒活明白。後者是很不幸的。其即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這種平等不是分配上的完全均等,而是生命過程的實質等同。人生只不過是用來明白這一件事情的,有過瀕死經驗的人最知道這個道理。除此,要嘛是人之將死,要嘛是智者,再要嘛,或許是吃了馮小剛的「催生藥」。有暗示自己實為智者的嫌疑?但我何嘗不是冒著人之將死的危險,畢竟那催生藥是吃不得的——何況世上若真有這藥,不妨根據二元論推,那長生不死藥也必定是存在著。我是很害怕的,因為物極必反——一切知識的嚴重後果便是消亡。我是該後悔看了這片子呢,還是該慶幸?對生命的終極認知必是人之將死時的睿智,還是最高智慧賦予身心的不滅境界?我寧願是後者。其實,很不情願地講,二者完全是一碼事:死亡便是永恆之態。我已在劫難逃。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之將死,其言亦智。死亡=智慧+至善?這死亡便也成就了永恆——世界依然是公平的。

看這個片子是很偶然的。她從西單圖書大廈買催眠的碟,《童夢奇緣》作了贈品。扔在茶幾上多日,今天拆開來看,沒想到,居然蘊含了很深的哲理。香港電影,不,所有事物都是要一分為二地去看。查此導演,陳德森,還曾監製《台北晚9朝5》。前天跟一個做設計的朋友聊起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談到他的大歷史觀。朋友舉了個例子,他說我們一會兒回家可以打車也可以坐公交,但這兩種方式都將有可能影響我們此後一生的命運。(此君往往舉柴米油鹽之例以試圖將複雜的道理簡單化,偶爾居然也能切中要害。)很有意思的邏輯,正說到我心坎里。那麼我今晚看了《童夢奇緣》跟沒看《童夢奇緣》完全有可能引發我看完《童夢奇緣》那個鐘點之後的兩種不同的命運?可怕的超驗主義,類推法應當首先強調類推有可能造就程度的差異。那麼,如果沒有看這個片子,我現在或許是在睡覺,但一定不會夢到這篇文章。我想說的是,看了這個片子,使我明白了——確切地說是更加深刻了我對生命的某種程度的認識。這兩種情況的不同能否引發兩種程度或大或小的不同的命運我不得而知,我也並不能預測現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後的連鎖反應,而對於另一種沒有成為現實的情況的未來,我更加束手無策。歷史就是歷史,歷史只有一個,人生也是。

說到底,還是寬容。又是寬容!永恆之物,正如時間,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蟲洞」若確切存在則另當別論)。對,時間!馮小剛扮演了一位時間老人,他對認識到自身錯誤想要回到過去的華仔(光仔)說:「生命是一個過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夠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父輩與子輩不能相互理解,因為他們都只看到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時間老人的催生藥幫兩父子實現了溝通的可能性,代價是一方的迅速消亡!看到時光流逝的人才明白時間的重要,也才是睿智的。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而光仔悟出這個道理卻人之將死,對於電影院門口等愛的女老師,他自語:「好像除了我之外,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有好多時間。」多麼慘烈的無奈,真真應了那句歌詞,為什麼「總是在失去以後才想再擁有,如果時光能夠再倒流……」然而時光永遠無法再倒流,除非真的存在「蟲洞」,藉助它來穿越時空。然而即使對科學滿懷信心的人也知道,去往未來易,回到過去難。這個道理並不像「上山容易下山難」那麼簡單。其實何止父子,婚姻中的男女不也是如此嗎?兩代之間更多的是年齡的差距,夫妻之間則完全是兩性的差異。人與人之間永遠無法實現真正的溝通,除非他們互換角色。兩代之間使用催生,夫妻間則使用變性。這都有難度,而且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其實最好也最簡單的辦法有,就是寬容——如何實現寬容,也有一個捷徑——都說難得糊塗,得了糊塗,也便得了人生真義。

PS. [1]此糊塗非真糊塗,乃糊塗之昇華之超越。此糊塗亦非愚蠢非齷齪,乃智慧之最高境界。[2]《童夢奇緣》中馮小剛台詞:未來是充滿希望的,哪怕你的生命還剩下一天,也要好好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