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戰地情人--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战地情人/火线有情天/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

5.9 / 30,407人    131分鐘

導演: 約翰麥登
編劇: Shawn Slovo
演員: 尼可拉斯凱吉 潘妮洛普克魯茲 約翰赫特 克里斯汀貝爾 大衛莫里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laire

2007-12-28 00:15:44

To keep sth. needs reason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六十三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3年7月25日,在義大利,墨索里尼被捕,宣告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土崩瓦解。John Madden 導演的影片「柯瑞里上尉的曼陀鈴」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正是以這個背景講述了一個完滿的愛情故事。影片改編自英國作家Louis De Dernieres同名小說。
  
  當時,43年7月初,盟軍在北非戰役中大獲全勝,開始在歐洲發起在西西里島的登陸戰役。而連年戰爭,義大利已然內外交困,民不聊生。愛琴海諸島嶼中,本屬希臘政府的一部份後被軸心國佔領。德意紛紛派譴部隊駐紮之。同年9月,意,美雙方代表在西西里島錫臘庫扎附近的橄欖林中籤訂停戰協定,規定意軍立即停止軍事行動。隨著墨索里尼的垮臺,很多東南歐本由意軍佔領的地區出現權力真空,守島意軍陷入混亂狀態,只得自行其事。這邊希特勒正在加緊擘畫全面解除意軍武裝。影片圍繞這幾件標誌性事件遞進,再遞進。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二戰期間,希臘游擊力量之強盛。1941年德軍佔領希臘,扶持了一個傀儡政府,致使希臘出現物資短缺,通貨膨脹等問題,大失民心。許多抵抗力量由此壯大。由於希臘的地形地貌特點,廣大山區均被游擊抵抗力量掌握,德軍及其傀儡政府僅控制主要城鎮與交通要道。但由於抵抗運動各派系之間關係微妙,互相懷疑猜忌。1944年,先後受到英美支持的希臘政府軍與希臘共產黨武裝之間暴發內戰,持續至1949年。
  
  愛琴海上一加法羅尼亞島,二千多年來,雖常受地震戰爭之侵擾,生活仍如大地之初,風光旖旎。水色瀲灩,草木葳蕤。時逢節日,人們縱情歡騰。島上居民世代以捕漁為生。當曼卓斯(女主角佩拉吉婭男友)在溶溶漾漾的海面上撒出泛著陽光的漁網時,那一副剪影何止美輪美奐。戰爭呢,隔著收音機電波,戰爭在千里之外。雖熱血青年要為國持戟飛戈,卻看似如野外生存拓展訓練。生命仍是春花秋實般自然,於是在曼卓斯命運未卜之前,與佩拉吉婭訂婚,並信誓旦旦,滿懷憧憬。由於別離和杳無音信(可憐的曼卓斯不識字),佩拉吉婭的愛情開始踟躕,直至遇到佔領小島的意軍上尉柯瑞里,她的愛得以重生,得以完整。我一直都相信,我們不是愛上了愛的感覺才要相愛。
  
  這個浪漫的義大利人帶來了一支部隊和所有的義大利風情,包括一車的妓女。我不認為柯瑞里應與佩拉吉婭相愛。她簡直折煞了義大利氣質。她責問柯瑞里整天唱歌為哪般?戰爭年月,實在荒唐。我悲傷地看著柯瑞里悲傷地反芻要給出答案。孩子出生他們要唱歌,結婚要唱歌,去教堂要唱歌,人死了也要唱歌。一生都在唱歌。唱歌是義大利人的生命。義大利歌劇致命的精彩,就在於讓聽從欲仙欲死。她卻似乎是義不容辭地,近乎用嘶吼的嗓音,問出如此粗俗的問題。怎麼能相愛,怎麼能相愛。可是導演如此安排,如同上帝安排我們如此莫名所以地相愛。義大利人的哲學是浪漫,烽火連三月,他們依然彈琴說愛唱歌跳舞。這不是睥睨時局,也不是逃避紛爭。他們是站上恐懼與愁挫之上,感受生命更高一層的意義。他們是這樣善於一直浪漫下去,這真是必不可少的德行。
  
  曼卓斯贏了一場戰役,輸了一個女人。他加入游擊隊,完成一個男人對國家的使命。義大利向英美投降後,德軍命意軍於9月15日繳械,送其回國。後德軍又提早命意軍強行執行。柯瑞里從曼卓斯處得知實則意軍將被送往他處槍決。意軍遂奮起。一場暴動發生。最後意軍仍難逃被殺戮。柯瑞里被曼卓斯救起。傷癒後為不至牽連他人,柯瑞里不得不回國,離開佩拉吉婭。愛情是女人的生命。生死別離,她的生活變成一口枯井。不再提起,不再想起。是判決或是成全,在上帝揭開謎底之前,只有等待。
  
  影片瀰漫著柯瑞里傾訴衷腸的曼陀鈴琴聲,讓局外人毫無懸念地相信結局會是美滿的。4年之後,一場地震之後,柯瑞里花白了頭髮回來了。雖然4年的時間頭髮白得有些奇怪,或許真是相思成災,一夜白了情人頭。佩拉吉婭終是沒有放棄。愛讓人勇敢。別無選擇,是因為唯有在愛里我們才能得到救贖。愛迫使人堅持。
  
  正如佩拉吉婭的父親所說:「如果有疾病需要被治癒,我們會想盡辦法尋找解藥。」而上帝選擇讓我們活下來,一定有他的道理。上帝讓戰爭蔓延,一定有他的道理。上帝讓他們相遇,一定有他的道理。上帝讓他離開,是為了讓他回來嗎?
  
  影片借美麗的愛情故事控訴法西斯強佔殺戮的同時,傳達了一個關於堅持的信念。這個主題在許多故事中,歷史上都有。就是生活里沒有,現在沒有。我們的堅持需要堆成稻穀場那麼多的理由,卻只要一個戔戔藉口就可以放棄。是哪裡出了錯呢?是擔心不幸福嗎?是結局過於撲朔迷離了嗎?
  
  新近出版的一本日記式暢銷小說「The House on Mongo Street」,其中一篇講到「我」屋外的四顆細瘦的樹。它們的堅持是否能給我們多點堅持的理由。
  
  「Their strength is secret. They send ferocious roots beneath the ground. They grow up and they grow down and grab the earth between their hairy toes and bite the sky with violent teeth and never quite their anger. This is how they keep.
  
  Let one forget his reason for being, they』d all droop like tulips in a glass, each with their arms around the other. Keep, keep, keep, tress say when I sleep. They teach.
  
  When I am too sad and too skinny to keep keeping, when I am a tiny thing against so many bricks, then it is I look at trees. When 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look at on this street. Four who grew despite concrete. Four who reach and do not forget to reach. Four whose only reason is to be and be.」
  
--Claire
July 25th,200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