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蘋果 [中]--Lost in Beijing

6.7 / 2,337人    Germany:112分鐘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李玉
演員: 梁家輝 范冰冰 佟大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imzx

2007-12-09 22:20:47

卑微的,崇高的....被忘記了的


凡是與"禁片"扯上關係的更能引起觀眾的興趣,《迷失北京》就是這樣一部片子,我指的是沒有刪節之前,沒有更名之前的這一部電影,當它經過GDZJ審查之後,"清潔」之後換了一個叫「蘋果」的名字出現在世人面前時,已經失去了它應該有的味道。新浪網把范冰冰的激情戲格外當作賣點高高掛起吸引眼球,真是一種很拙劣的行為,不過倒也是迎合了一部份人的趣味吧。

人民幣,或者說鈔票,應該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了解人性的東西了。影片的開端就是隨著一位性服務工作者的一次習以為常的過場開始的,看著她三下兩下脫完,順口說出一個價錢,我不由得想到了在菜市場看到的那些魚販子,從旁邊的水盆里抓出一條鮮活的魚,臨時宰殺,除去鱗片等等,乾淨俐落,我在一旁看得有點想吐,對於鮮血和生命我一直保持一種敬畏的態度。當人們願意因為錢而"棄善從惡"的時候,社會的隱痛就開始曝露在世人的面前,於是曾經認為崇高的東西變得很卑微了,因為它們不值一錢,比如貞操,蘋果的好朋友小梅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言,她的經歷反映了一個人與命運抗爭,最後妥協直到墮落死亡的過程,從當初對客人曖昧的舉止極度的反感,到後來因為生存的需要主動投身到那些服務行業里去,當初死命守護的東西一部手機就可以打通了。我相信類似的故事現在也還在各個角落上演著,只是小梅可能是小紅,手機可能是首飾。充當著元兇的的,就是錢。在北京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地方,如果你富有,你就可以顯得崇高;如果你貧窮,你的命運就很卑微,受人擺佈,因為你離不開錢,如果要生活下去。佟大為飾演的蘋果的丈夫,就是一個見錢眼開的小人。在發生那一系列的事情之前,他一直做著一份辛苦而且枯燥無味的工作,和老婆生活在一間昏暗的出租屋裡面,唯一的樂趣似乎就是發洩性慾。但知道自己的妻子被人侮辱的時候,起初他很憤怒,大有去和老闆拼命的架勢,這個時候,似乎是整部影片裡唯一能體現他作為"丈夫"這個角色的段落,在此之後,想著法子撈錢佔據了他大腦思維的全部。自己的老婆被別人睡了又有何不甘呢?12萬,一圈匝鈔票堆在那擺了又擺,砌成一座塔,壓上泡麵,不倒,再壓上一瓶酒,倒了,完了把錢當枕頭美美睡一覺,生活真美好。佟大為飾演的這個角色讓人覺得很噁心,比起小梅更讓覺得不齒,因為他是明知故犯,如果說小梅的抗爭帶有無奈和悲壯的味道,那這個清潔工的反抗方式,則是邪惡和無恥的。他對於老闆娘那個"以帽還帽"的建議的認同最早的體現了他的病態。

故事的內容並不是很特別,有錢人有窮人沒有的鈔票,窮人有有錢人沒有的生育的能力,於是各取所需。lost in beijing,為什麼感覺迷失呢?因為自己變得不是自己。社會的失常就是人們行為舉止的失態,自我角色的定位變得不確定,於是各種越位(出軌)的事情層出不窮。妓女就是良家婦女的越位,敲詐犯是有婦之夫的越位,他們做著自己本不應該做的事情。

我是先在豆瓣看過一些評論之後才決定看這部電影的,倒不是因為裡面有讓人血脈噴張的激情戲,而是因為"影片直接將血淋淋的現實展示給我們看,沒有美化,沒有掩飾,不再歌舞昇平,不再畏首畏尾。正因為真實,才有了力量。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53834/),畢竟做愛不能是生活的全部,只能是你人生的一個插曲,更多的時候,人總是應該把感性的本欲的東西擱下,而理性的看待這個社會裡的人和事。感覺電影裡面有一個情節比較能被引用過來作為對其精神意義的一種概括:林東(梁家輝飾)和安坤(佟大為飾)正在樓頂討價還價,這時從他們身邊走過去一個女孩,幾秒之後她選擇跳下高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讓我們把那兩個男人的討價還價當成是我們這個"已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里人們最熱衷於去做的事情,而那個輕生的年輕女子就是不知不覺之間被人們淡忘的東西,比如道德。當人們因為賺錢而面紅耳赤的時候,很多美好的東西已經離我們而去並且萬劫不復了。是看著這個社會下墜後留下的深淵,還是在它縱身一跳之前把它挽留呢?《迷失北京》,講述的這個發生在京城的故事,又是一劑社會的良藥,給幸福的人們一點提醒,給不幸的人們一點激勵。

昨天剛看完《盲山》,最近似乎比較熱衷於此類影片。火爆的動作大片或者溫情的浪漫愛情喜劇帶來的觀影快感,如同做愛帶來的感覺,是很容易消逝掉的。很久以後,我不再記得那些打鬥場面或者甜蜜的對白,仍然還能記起,在那個07年的冬天,看過一部讓人心裡流淚的電影。

摘抄來自泰戈爾的一句詩:

「被我用我的名字囚禁起來的那個人,在監牢中哭泣。我每天不停地築著圍牆;當這道圍牆高起接天的時候,我的真我便被高牆的黑影遮斷不見了。
我以這道高牆自豪,我用沙土把它抹嚴,唯恐在這名字上還留著一絲罅隙,我煞費了苦心,我也看不見了真我。"

                            -《吉檀迦利》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