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碧海藍天 The Big Blue

碧海蓝天/碧海情深/夜海倾情

7.6 / 48,240人    168分鐘 (director's cut) | France:132分鐘 (original cut) | USA:118分鐘 (edited version)

導演: 盧貝松
編劇: 盧貝松 Robert Garland Marilyn Goldin
演員: 羅珊娜艾奎特 尚馬巴克爾 尚雷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07-11-28 06:37:13

我想我是海


看完呂克貝松的The Big Blue(譯作《碧海藍天》),我想起我最近看過的跟海有關的電影。
一部是北野武的《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還有一部是上個星期看陳懷恩的《練習曲》。
 
關於海的電影,當然還有很多,《海上鋼琴師》、《鋼琴別戀》還有《泰坦尼克》、《完美風暴》,裡面都有海。當然,裡面的海要更加殘酷和冷漠一些,於是人在其襯托下顯得勇敢而溫情。
這是不同人對於不同海的理解,不同的藝術家不同的利用他們的海。
 
看完The Big Blue——我覺得《碧海藍天》的漢譯名字不太好,我寧願叫它《深藍》——我不是感動,而是心情的凝重,因為我很能明白,傑克最後的選擇,選擇他的海。
當傑克最後那溢滿海水的深藍眼睛對喬安娜說「我愛你」,喬安娜閉上眼睛,她說「去吧去吧,去看你的海!」。喬安娜成全了他的夢。
 
傑克是什麼?傑克是一隻被大海放逐的豚,是夢想者的隱喻,是平靜如海洶湧如海的夢。他的父親、他的朋友,都死於海,死於他的夢想歸屬地。前者為了生存和生計,後者為了競爭和挑戰。生存,挑戰,這便是我們生活的意義。我們要吃和穿,我們要挑戰生命極限,這對於人來說是多麼天經地義,多麼崇高偉大。「超越生存,挑戰自我」,對於人來說是充滿生命動力的口號,但對於海來說確實沒有意義。對於海來說,或許隨風搖起就是意義。海太博大,生老病死對它來說是自然,是司空見慣的規則,是如雲消散如雨揮灑的景像。它無所依憑,卻創造了萬物也消匿了萬物。
傑克是海,他參加入生的競賽,他生成了愛情,他追逐了夢想,但這一切都不是他的。他是屬於海的一部份,他只記得,他小時候融入海中,餵養那隻黑色的小海豚,可能,那就是他,與眾不同,畏生生地躲在岩壁里。他所做的,僅僅是一種生命的回歸。
 
或許我們所有的人都是被海放逐的生命吧。只是我們登上了陸地,忘記了我們的本來。而海豚,是我們的原來,他們擁有真正的智慧,懂得生命幸福是魚躍、偎依、呼喊、點頭,而是不是為了生存而殺戮,為了更好而競爭,為了意義而挑戰……該如何就是如何。
說什麼都沒有用啊,我們不像傑克,因為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我也生活在海邊。但也離開了海好些年。家鄉的海沒有那麼藍,因為已經被港口的油輪污染。但海從來不會怨恨的,依舊輕柔地拍打堤岸,依舊在落寞時給你低吟,依舊在興奮時給你朝陽。那天看《練習曲》,聽那落寞的海潮聲,孤單的人在岸上走,忽然眼淚就止不住地流,我想是某種東西在召喚了,心一下子就被撼動。我更相信生命不是肉體和靈魂,而僅僅是一片風,一聲潮,不然,我們怎麼會這麼輕易的流淚,為什麼這麼容易被這些東西感動?
 
我想有一天,我是說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天,海來將我們吞沒,我想我們不必恐慌逃散,而應該靜心下來,靜靜安慰自己:是回歸了,而不是死亡的恐懼……
我想我們可以喃喃自語:
「我想我是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