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貓貓追尾巴

2007-11-27 12:02:35

這是誰的錯?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以西進運動為歷史背景,以Dee 布朗1970年講述印第安人歷史的《Bury my heart at wounded knee》為劇本基礎,再加上HBO這塊金子招牌,怎麼看,怎麼都覺得《魂歸傷膝谷》將是十分精彩的好片。可惜看完以後,我雖然不像IMDB上那些看過原著的影迷們那麼義憤填膺,也深感失望。
影片是以後人的講述開始的,緊接著就是著名的Little Bighorn Battle,長長的一個航拍鏡頭,看著印第安人如何策馬奔騰,呈多環狀將白大軍隊包圍在其中。非常漂亮的一個鏡頭,讓我對其後的情節期待萬分。
嚴格來說,我的期待並沒有完全落空。整部電影的攝影非常美,略帶黃色的色調倍顯蒼涼,風景自不用說(實際上電影的主要外景取自加拿大的一個國家公園),傷膝谷大屠殺後血染雪原的一幕更是觸目驚心。再搭配上憂傷的音樂,簡直就是一部悲情到極點的音樂風光片。
說是音樂風光片其實也過份了,因為雖然都不出名,該片的演員卻都兢兢業業,演技了得。扮演夾雜在兩種文化之間的印第安後裔查爾斯的Adam Beach,扮演被謀殺的蘇族印第安人酋長的August Schellenberg,還有扮演以「文明」為名剝奪印第安入土地的議員的Aidan Quinn,都十分出色。
這三個角色性格的設置也是十分精彩的。查爾斯是接受白人教育長大的印第安人後代,面對貧窮困苦,備受壓迫的族人,他內心煎熬重重,一心想為自己的族人出力。他幫助議員使購買印第安入土地的議案通過,然而當他真正面對蘇族人,才明白這個議案對於印第安人是何其不公且殘酷。醫學院畢業的他留在了疾病肆虐的保留地,以盡心力,然而大屠殺的發生終於使得他認清現實,在痛苦中開始為印第安人的權益呼喊奔走。蘇族酋長臥牛本來是堅決反對將土地賣給白人遷入保留地的,為此他奮力戰鬥,並不惜帶領族人遠走加拿大。然而北方惡劣的環境使得族人們怨聲載道明越來越多的人回到了保留地。幾乎陷入眾叛親離地步的臥牛無奈之下也來到保留地,然而他仍然堅持他酋長的驕傲,堅持印第安人狩獵為生的傳統,不願種地卻又與電影公司的人來往,以出賣自己的形象賺錢為生,引起保留地長官的強烈不滿。而議員達韋斯作為《達韋斯法案》的主要起草人,一心要以「文明」來改造印第安人,迫使印第安人改變他們的生活傳統。他竭力宣傳收購條款會營造出雙贏的局面,但事實是印第安人被趕到了貧瘠荒蕪的土地上,難以生存。
有份量的原著,有功力的攝影,有亮點的角色,綜合在一起,卻沒有出一部好電影。因為在這些以外,起著最重要作用的導演和編劇,爛的一塌糊塗。
可以理解,要把原著那種史詩般的故事搬上螢幕是十分困難的,然而要把這個故事搞得來亂七八糟,毫無重點,甚至讓人覺得乏味拖沓莫名其妙也不容易啊!
故事中的酋長,蘇族後裔和議員都應該算是主角,本無主次之分。然而或許因為主角太多,導演便不知道該往哪裡出力了。議員還算好,酋長性格的前後矛盾,蘇族後裔的左右為難的都讓人覺得莫名其妙。雖然有很多事實呈現出來,卻過於零碎,讓人難以抓到重點,對於刻畫人物性格深度不夠,自然顯得人物形象單薄。
劇情更是亂七八糟。從一個大事件跳到另一個大事件,過於突兀。雖然導演用主角來引入劇情,還用上了泛黃的肖像畫這麼個手法,都不能掩飾劇情的帶給人的脫節感。如果是一個對於印第安人的生活傳統無甚了解,對於西進運動,對於《達韋斯法案》的前因後果沒有認識的觀眾,估計看了個開頭就看不下去了。整部電影充斥著大小戰役,白人對黃金的貪求,保留地的貧困悲慘,大屠殺的殘忍,讓人看到了保留地印第安人的悲慘。但觀眾很難明白一場戰役與另一場之間的關係,帶來的後果。印第安人為何不願賣地?大屠殺因何要發生?印第安民族的悲劇源自何處?
導演努力想要傳達更多的資訊,卻超出了一部電影的容量,反而雜亂無章,失去焦點。一開始印第安人與白人之間互相指責對方為掠奪者,到後來其中一方成為被掠奪者,甚至犧牲者。整個演變過程全是由一個一個事件來展示的,但事件與事件之間沒有緊密聯繫,也沒有充分說明,讓人一頭霧水。傷膝谷的大屠殺雖然觸目驚心,卻因為前面的鋪墊不夠,只讓人覺得難以理喻。最後字幕出來,對三位主角,對大屠殺之後印第安民族的生活和抗爭做了介紹。這些長長的字幕,沒有讓人覺得是對前面劇情的深入,反而覺得導演是在說:「哎呀,實在裝不下了,就填在字幕裡吧!」
整部《魂歸傷膝谷》電影看下來,就像是看了一本畫冊,畫面上全是些悲慘的場景,可也僅此而已,因為缺乏足夠的認知,這些悲慘難以震動人心。
再好的攝影,再好的演員,當導演和編劇出了問題的時候,一部電影也就毀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