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vehllo

2007-10-30 01:03:27

不可動搖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昨天把《鋼琴教師》看完了,媽媽說這是一部黃色電影。我的感覺是,電影不及原作深刻,耶內利克的文字無法完美的轉換成鏡頭語言,影片保留了幾個經典的場景:埃利卡像一陣旋風似的躥進自己跟母親共同的居所;用刮鬍刀割破自己的下體;去夜店看情色電影;和學生剋雷默爾在廁所里親密接觸;對母親施暴。影片共有137分鐘,在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書裡的許多元素被「喀嚓」掉了,比如表弟的到來沒有寫;埃利卡擠公交車;到普拉特公園偷窺情侶的場景被放到了停車場中,而且原作中並沒有被發現;最後埃利卡用刀自殘的是肩膀,而不是胸口。總體而言,影片還是比較忠實於原著,但是耶內利克活潑而諷刺的語言風格被壓抑晦澀的鏡頭語言代替,她字裡行間透露出的奇異的智慧以及對社會和兩性關係的思考也沒有被很好的表現出來——如果光看電影的話,很容易理解成這是一部描述埃利卡個人悲劇的故事。

劇情簡介:埃利卡◎科胡特是一名年屆40的鋼琴教師,她從小生活在母親的高壓控制下,一言一行甚至衣著都受到嚴密監控,幼年的音樂才華使母親對她投注了極大的熱情來進行培養,可惜在一次重要的演奏會上埃利卡失敗了,從此她再也沒有翻過身,只得委屈的成為一名鋼琴教師。由於母親長期嚴苛而病態的教育方式,使埃利卡的人格和精神逐漸發生了扭曲——在外人面前,她是一位冷峻高傲的女性,過著修女般的禁慾生活,音樂是她的全部;而在埃利卡的內心,卻無時不刻飽受著情慾的煎熬,她儘管將近40歲了可是毫無私人空間,連睡覺都是和母親在一張床上,即便如此她仍然變著法子逃開母親的監控,通過偷窺情侶親熱,觀看色情電影,甚至自殘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這對如共生體般的母女的平靜生活有一天被一個叫克雷默爾的男子打破了。克雷默爾是埃利卡的學生,長的相當英俊,他很欣賞埃利卡在音樂上的才華,並堅信能用自己的火熱來融化他冰山一般的女教師。在克雷默爾的火熱攻勢下,埃利卡漸漸露出了她不為人知的一面——她試圖顛覆傳統的兩性規則,要像母親控制她一樣全權控制克雷默爾——這一切的一切,使克雷默爾備覺侮辱,為了挽回男性的尊嚴,他最終強暴了埃利卡,並全身而退。埃利卡在經歷了這次失敗而殘酷的愛情之後,也認清了現實,重新縮回她自我封閉的殼中。

 

 埃利卡的悲劇,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她母親一手造成的,是一個教育學的極端案例。但從深層次看,她的悲劇來源於兩個字:強權。代表人物有兩個:以母親為代表的家長集權制,以克雷默爾為代表的父系主導體制。母親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埃利卡的自由,將她牢牢栓在自己身邊,埃利卡似乎是一直生活在「母愛」的羽翼底下,實際上她不過是母親的奴隸,是母親個人意志的犧牲品;當克雷默爾出現時,埃利卡以為憑藉她獨特的個人魅力能夠將這個男人掌控於股掌之中,她忽冷忽熱,若即若離,不自覺的將母親對她的集權壓迫施加在克雷默爾身上,並下意識的尋找一種心理平衡——可惜她高估了克雷默爾對自己的愛,當克雷默爾說「我愛你」的時候,他其實是在說「我要你」,他愛上她僅僅因為她的冷傲清高激起了他的征服欲,對於埃利卡要求在兩性關係中掌握主動和領導地位大大損害了男性的尊嚴,克雷默爾無法容忍自己的尊嚴任由一個女人踐踏,他最終以粗暴的方式強 姦了埃利卡。身心受到巨大傷害的埃利卡發現克雷默爾能夠輕易的回到他原來陽光的生活,毫髮無損——她是輸家,在試圖顛覆傳統兩性規則的道路上撞的頭破血流,最後只能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發霉的軀殼中,遍體鱗傷。

克雷默爾在施暴後對她說了一句話:「你不能這樣侮辱一個男人。」——這句話道出了兩人關係的本質,即使是師生關係,即使埃利卡比他成熟,在性關係中身為女人永遠只能是「被動」的角色。埃利卡一方面想逃離母親,一方面又嚴重依賴於母親,她希望通過控制一個男人來達到對母親的報復,可惜最後受傷的還是她自己——她是母親個人意志的載體,是克雷默爾滿足其征服欲的工具,她同時被兩種「愛「奴役和剝奪,成為了」愛「的犧牲品。

對於母親,書里是這樣描述的:」母親被任一致公認為是在國家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集中世紀異端裁判所的審訊官和下槍絕命令者於一身的人物。「她過早而武斷的為自己的女兒選擇了人生:除了獻身音樂,埃利卡這輩子絕不能再隸屬幹什麼人。她強迫女兒過著一種清教徒般的生活,不允許她穿花哨的衣服,不允許她一個人外出,不允許她戀愛,埃利卡回家稍晚一點就要遭到盤問甚至辱罵,甚至年近40了還只能跟母親睡在一張床上。埃利卡雖然憎恨母親的集權行徑,但在內心深處卻又不可避免的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冷傲,孤僻,對男性懷抱著一種輕蔑和敵視,並下意識的維護自己的處子之身。

音樂似乎是埃利卡的精神寄託,但更多時候是埃利卡用來掩飾自己的面具,或者說鎧甲。因為一次重要演出的失利,埃利卡失去了「天才」的光芒,雖然她對音樂有獨到見解,但在眾人眼裡她不過是一名平凡普通的鋼琴教師;身為女人卻一直獨身一人也不符合主流社會的價值取向,使她常常淪為他人笑柄。隨著年紀的增長,埃利卡在兩種相悖的價值觀的撕扯之下逐漸扭曲變形——身為女兒,她沒有成為母親心目中優秀的音樂天才;身為女性,她也沒有獲得世俗認可的圓滿婚姻或愛情。雙重的失落或身份缺失使她成為了一個嚴厲,不苟言笑的鋼琴教師。

從母親對埃利卡的種種壓迫中,可以看出,埃利卡早已適應了這樣的生活,只是她不甘心完全受母親的擺佈,所以時不時的向母親發出挑釁:買一些時髦的衣服,晚回家。自殘和偷窺是一種隱蔽的挑釁,證明她不甘心成為母親所要求的那種純潔的修女。

直到克雷默爾的出現。

影片對母親的著墨並不多,這是缺憾之處。其實埃利卡對男性的態度主要源自母親的影響,她選擇了克雷默爾並不是因為愛上了他,一方面是女人的虛榮心,這麼多年第一次有一個男人向自己表白;另一方面則是控制欲,她希翼將母親對自己的壓迫轉嫁到另一個人身上。於是,與克雷默爾的愛情變成了一場關於誰控制誰的肉搏戰。

戰役一,地點:廁所。男女主人公在這裡第一次發生了親密接觸。埃利卡反常的性心理也初露山水:她玩弄克雷默爾的陽具,卻不允許他靠近自己,也不允許他射精。痛苦難耐的克雷默爾再三懇求,甚至泣聲而下,而埃利卡仍然不為所動,心硬如鐵。這時她好像完全命令和控制了一個男人,在兩性關係中佔據了上風,獲得了暫時性的勝利。

戰役二,地點:家裡。克雷默爾對埃利卡的熱情攻勢不減,埃利卡認為自己能夠完全控制他了,於是將克雷默爾約到家中,給他看了那封極為私密的信件。克雷默爾這才發現,原來女教師的冷若冰霜只是表面現象,她居然是一個SM受虐狂!儘管她是受虐的角色,卻是以逼迫的手段要求克雷默爾完全按照她的遊戲規則,這極大損傷了克雷默爾的自尊——也就在找這個時候,埃利卡的優勢不再,她遭到了克雷默爾的拒絕,從此出於下風地位。

戰役三,地點:旱冰場休息室。克雷默爾似乎打算撤退了,埃利卡心有不甘,不知是出於自卑還是挽回,她找到了克雷默爾,並主動要求與他發生關係——從起初的嚴詞拒絕到後來的委屈順從,她徹底放棄了自己的底線,低聲下氣的表示將完全順從克雷默爾的規則。克雷默爾有些回心轉意了,可惜在進行的過程中埃利卡發生了嘔吐——這又使克雷默爾感覺自己受到了愚弄和傷害。此戰,表面扯平,而克雷默爾實質上卻雖敗猶勝,他由下風而上,掌握了絕對的控制權。

戰役四,地點:家裡。受到埃利卡一再挑逗的克雷默爾惱羞成怒,他感覺自己被這個女人玩弄了。為了報復,他闖入埃利卡家中,對她實施了強暴,沒有用信上要求的方式——以此來證明只有他才是控制局面的人,並獲得了最終勝利。

戰役五,尾聲。埃利卡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傷害,她帶著匕首去找克雷默爾,結果卻發現,克雷默爾早已回到了他原來的生活中,快樂,陽光,彷彿他從來沒有闖入過她的生活。埃利卡冥冥中意識到,她面對的是一個強權的世界,有著不可動搖的秩序,在這個秩序下,唯有安份的成為獵物,否則無論怎樣努力,最終受到傷害的只有她自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