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nid

2007-10-17 04:13:20

Monochrom Melancholy


這部電影在媒體已經有眾多透徹的評論,這不過是我在blog里語無倫次的觀後感。我覺得個人色彩會有很大影響。喜歡JD的人更會感動。
http://naiq.spaces.live.com/blog/cns!46B91F730D70F4C2!211.entry

       現在聽Joy Division總會是在主唱Ian Curtis在1980年悲劇性的結束自己二十三年的短暫生命的陰雲籠罩下, Ian 低沉的聲音似乎帶者令人不安的預示。從未取得巨大商業勝利的Joy Divison雖然是對後來樂隊影響深遠(包括一眾平平emo樂隊),但始終走在主流邊緣,名為』快樂小分隊『 實際上指的是納粹集中營作為妓院的一翼,從名字就可以想見樂隊會是如何的cheerful,而Ian Curtis主筆的陰愈歌詞和如同後工業城市廢棄廠房回音的製作,到最後這個我們已經知道的sad ending,已經是把這個depressing的包裹打到最後一張wrapping了。

       上週末去看control時正是工作最忙的時候,已經間中無休地做了兩個禮拜,天天也是緊張到十一,二點才結束。從電影院裡走出來,略微dizzy的感覺,不知道是疲憊的關係還是那單色調的憂鬱太overwelming,又可能是在兩者的同時作用下,與虛弱的情況下喝烈酒同理,之後每日在黑漆漆的辦公室裡電腦前坐下,便不知覺地走入到英國西北郊區那蕭殺,低迷的氣氛中去。卻又為這種幻想劫持現實的感覺沾沾沾自喜。

      
         關於這部片子事先在媒體也有太多報導了,反到會引起一些冷潮熱諷出來。影片雖然有種種缺陷,但觀影過程中可以深切體會到導演和演員傾注的熱情,用『俗』一點的話說叫做『真情感人』。因此我是給他打上五星的評價。擔當重角的無名演員Sam Riley的indie樂隊10,000things可能是很平庸.但他重塑的Ian Curtis形象還是令人過癮,不但是現場表演將Ian Curtis獨有的動作神態學得唯妙唯肖,每一鏡頭裡表現出來的那種氣憤,depression,神經質的脆弱和癲癇都是有著巨大的感染力。片中所有JD back catalogue 除了love will tear us apart和atmosphere外都是由螢幕上的『Joy Division'現場表演的,更增加了信服的程度。飾演Curtis遺孀Debbie的Samantha Morton也是獨立製作中出名的性格演員,表現一如既往的出色。作為搖滾攝影師出身的Anton Cobijn本人曾經是留住了不少當年JD經典的黑白影像,自然是知道如何運用鏡頭來表現這樣一個傳奇,Macclesfield 灰濛濛的council blocks是嚴峻的美麗,而流連的近鏡和細膩的生活細節又創造出與觀眾之間的親密。

         影片是非常stylish,冷眼的評論可能會說並不深刻,將他自殺的原因歸咎與病痛,情感,對成功的無所適從可能有些簡單化,(實際上真正的原因也只有 Ian Curtis自己知道了)但是對一眾四十多歲的評論人(那會是他們年輕時聽的音樂)和所有認真聽過JD的人來說是會非常感動的。(有趣的是,在一片好評中打低分的是the observer的評論人Phillip French,但他已經是70多歲了,我猜想他當時已是屬於另一世界的了)影片前半部是樂隊初創時期light-hearted童年懷舊的記憶。如果你有過在青春敏感,孤僻不合群的階段,躲在房間裡一人抽菸聽著大多同學沒聽說過的音樂,沉浸在與眾不同的世界裡的日子,自然會有更多共鳴。到後半部開始沉重抑鬱,到結尾火葬場煙囪里漂出縷縷青煙融入到一片英格蘭西北的嚴峻風景中去,伴著的是Atmosphere揪心的旋律,確實感到脊背透涼,眼眶發熱。

         在電影院的lobby里看見一對中國學生,女孩在說Sam Riley長得好像,我突然產生了少少妒意,也許和一個與我同齡來自同地的朋友一起觀看,可以幼稚單純地相信影片所帶給我們的傳奇,不設防地感動到淅瀝嘩啦,才是最好的方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