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阿拉伯的勞倫斯--Lawrence of Arabia

阿拉伯的劳伦斯/沙漠枭雄(港)/阿拉伯的罗伦斯(台)

8.3 / 314,535人    216分鐘 | UK:228分鐘 (director's cut) | UK:187分鐘 (1970 re-release) | UK:210分鐘 (original version) | UK:2

導演: 大衛連
編劇: T.E. Lawrence 羅伯‧波特
演員: 彼得奧圖 亞歷堅尼斯 安東尼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土的肚兜

2007-10-15 08:30:40

英雄末路,美人遲暮


    這部電影在我心目中永遠是特殊的。  

  勞倫斯=詩人+軍人+理想主義者,他活出了一條無以倫比的道路。他和楊威利一樣才華橫溢,在軍事構想上成熟而冒險,同樣討厭殺人,喜歡以最小的犧牲取得最大的勝利。他的勝利是建築在他的天才和狂想基礎上的,他的獨特人格魅力讓人難忘,儘管人人都知道他狂妄自大,但是卻不得不依靠他取得勝利。最後他被兩方背叛,彷彿現代版的聖女貞德,所不同的是他最後清醒了,並且相對來說死得比較安詳。

  勞倫斯是一個私生子,這種身世使他性格倔強叛逆,看上去玩世不恭,荒誕無禮,他的上司對他毫無辦法,只有把他派到前線去,減少他的破壞性。但是他們始料未及的是,這正是勞倫斯待在開羅沉悶的司令部里日夜期盼的事情。其他人在軍官俱樂部里虛耗時光時,勞倫斯卻在地圖邊上冥思苦想。所以他是最合適的人選。一頭銀髮,老奸巨滑的顧問德賴登力薦勞倫斯,終於使他這條困龍飛上了藍天。德賴登對他很了解,但是他是一個政客,勝利只是一種手段,當勞倫斯抱負施展已畢,身心俱疲的時候,他就不再對他伸出援手了。(但是他也不會自己出手幹掉勞倫斯,而是讓司令官先生動手,這是他精明過人的地方,難怪他歷任兩屆司令官自己卻穩如泰山。)

  電影裡所有人都在為自己打算,勞倫斯除外。也許這只是電影,但是有意識的昇華並不那麼可惡。

  電影裡權利的鬥爭可以說是極其複雜險惡。初出茅廬的勞倫斯不過25,26歲,如果不是具有無比堅強的意志,隨機應變的智慧,全盤駕馭的能力,絕對會失敗,因為他要周旋的對象沒有一個是好纏的。費沙王子一方面打算要英國援助來對付土耳其,奪回失地,一方面卻想逃脫英國貪得無厭的控制欲;奧達阿布塔耶為了錢可以隨時倒戈,利慾薰心不受控制,雖然他也很佩服勞倫斯;最難纏的就是自己的大本營,嫉妒、暴怒和懷疑的上司,毫無交情等著看他熱鬧的同僚,繼之以寡廉鮮恥利用他並企圖拿他當替罪羊的新上司。他唯一的朋友就是阿拉伯人,因為這個理想主義的天才軍人,其最終目的就是幫助他們獨立,自由自在不受英國控制也不受任何國家欺凌。這種想法在殖民時代可以說是當得起叛國罪的。


  阿里將軍是他在阿拉伯人中間最好的朋友,他身上有一定的象徵含義。他是我非常喜愛的角色,因為他很帥,具有和勞倫斯一般的強烈人格魅力,是真正的男人。第一次和勞倫斯見面,他很有風度地故意挑釁勞倫斯,讓一貫冷靜的後者也禁不住大怒,其能力可見一斑。他具有阿拉伯部落典型的強悍,精明和閉塞,再加上他自己的優雅(他用駱駝藤挑走勞倫斯手中的指南針那一幕簡直讓人心醉神迷),勞倫斯在軍中也聽說過他的大名,所以本來以為他會講理一點。而他本來打算讓勞倫斯一個人自生自滅,卻在聽了勞倫斯的一番入情入理的臭罵之後把駱駝兜回來,慇勤地給他帶路,遭到拒絕後也不生氣,笑呵呵地走了。再次見面後,他領略到勞倫斯的超凡才智,認為他遠在自己之上,於是對他五體投地,從此在每次戰爭中他都一步不離地站在勞倫斯身邊,即使他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也沒有放棄他。這是勞倫斯在英軍司令部的人堆里找不到的一份珍貴感情。


  勞倫斯和阿里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這使他沒法過他夢想的那種相對純淨的生活。他的理性和感性永遠在交戰,因為他雖然具有天才的軍事才能,卻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爭,任何流血死亡都會讓他心神大亂,陷入永遠持續的負罪感和最高利益之戰。一開始,他對於一個無關緊要的人的死亡也視如泰山,比如橫穿沙漠時,他力排眾議把他的一個手下從死亡邊沿救了回來,自己險些喪命。這使他贏得了阿里和所有人的尊敬。這倒不一定是做秀,因為勞倫斯的一貫表現就是憎恨殺戮的。他後來卻殺人如麻,連毫無必要的人也不放過,雖然是以暴制暴。他在指揮全殲殺人放火的土耳其士兵後,看著自己滴血的雙手已經連話也說不出來。阿里拼命找到他,看到他那副樣子,氣得掉頭就走。

 
  剛進入沙漠時,勞倫斯歡樂自負如同剛剛飛出牢籠的鳥兒。他具有文明社會的善惡觀和平等觀念,反對殺戮,以理性和克制力為自豪,幾乎和所有的英國紳士一樣有些迂腐。但是他和開羅司令部的人不同處在於,他真的把這些自由平等博愛當作自己做事的標準,並且以超人的智慧,無暇的品行篤行之,從而竟然使對殖民者充滿不信任的阿拉伯人也受到了感化,相信並擁戴他這樣一個英國人。換句話說,他是以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而實際上,他的處境和地位不允許他把這個標準貫徹到底,最後他只能獨自黯然品嚐孤獨。這種孤獨,在歷史的任何時期,都親睞一些傑出而不為人理解的人,例如屈原,盧梭,和曹雪芹。


  勞倫斯做過幾件漂亮的事,包括說服費沙王子給他五十個人穿越死亡之海的沙漠,再說服哈威塔特人的首領奧達阿布塔耶,合力一舉攻下阿卡巴;然後幾乎是單槍匹馬橫穿西奈半島,九死一生回到開羅司令部,給阿拉伯部落帶去了大量武器,來對抗土耳其人;炸斷鐵路補給線,掠奪土耳其的物資,為進攻大馬士革鋪平道路等等。然而他最後的心血則是把大馬士革送給了阿拉伯人,這是他冒險生涯的終結,一個空空洞洞的完美句號。他原本付出一切的目的(包括最不情願的殺戮)都是為了這一刻,在英國人染指之前,把原本屬於阿拉伯人的東西還給他們。他要他們自由,平等。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所幫助的人就像他以前憤怒譴責的一樣,儘管豪勇善戰,卻狹隘,落後,目光短淺,彼此之間無法以西方式的最高利益為中心團結起來,把殖民勢力永遠驅逐出去。內訌,分裂,接受拉攏,暗地勾結,倒是一樣一樣按期出現了。所謂「稀泥巴糊不上牆」/是也。在政治小醜的分贓會議上,勞倫斯的心血不但付之東流,自己還成為犧牲品,因為他被利用完了,而他的主張是費沙王子等人想也不敢想的。他們還看不到最高利益,所以認為如此主張的勞倫斯無異是個危險分子,為了在英國人那裡分到一杯羹(一個自來水廠而已),還是把他這塊絆腳石扔掉的好。稍微有良心的阿拉伯人都記得勞倫斯的好處,費沙王子自己也慚愧地對著他的背影說「我欠你很多,也無法償還」。他的好朋友阿里在草創的阿拉伯議會作鳥獸散時,看到勞倫斯坐在狼藉的市政廳裡失魂落魄的樣子,退出來不敢和他在一起,因為他知道阿拉伯人虧欠勞倫斯太多。作為勞倫斯的朋友,他只能用默默流淚的方式表達他的歉疚之情;同時他打定主意留在大馬士革學習政治(勞倫斯語:一種很下等的職業),希望以後能夠以新面貌迎接阿拉伯和世界的新黎明。


  勞倫斯不是完人。但無論在什麼年代,他都會被人記起,被人稱為「最不凡的人」。包括他的朋友,敵人,泛泛之交,乃至陌生人。


  精彩的台詞和場景可以說是比比皆是。雖然電影很長,卻能讓人屏住呼吸從頭看到尾。

「五百個阿拉伯人就是五百把刀子。」

「我不知道你是舉止不佳還是僅僅是智障。」

「我也常常為此困擾呢。」

「那裡面的兩個人,其中一個已經半瘋了,另一個則罕見地寡廉鮮恥。」

「你為什麼到沙漠裡來?」

「因為它很乾淨。」


  是的,勞倫斯,在時而酷熱時而死一般寒冷的撒哈拉沙漠裡,你和你的阿拉伯人,都是那麼乾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