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鐵三角--Triangle [2007]

铁三角/Triangle/TheIronTriangle

6.2 / 1,877人    France:101分鐘 (Cannes Film Festival) | Hong Kong:93分鐘

導演: 杜琪峰 徐克 林嶺東
演員: 任達華 古天樂 林家棟 林熙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7-10-09 02:12:43

個人思想的表達應高於意識形態


   不是我不尊重「和諧社會」這麼個政策,而是「和諧社會」它總不尊重我們。無奈之下,我之能用文字把我心裏面不痛快的話給表達出來,至於這次會不會得到尊重,我就不是很在意了。我在意的只是個人的表達,別的與我無關。

    香港電影界三位大佬徐克,林嶺東,杜琪峯童心未泯的玩了個三合一電影《鐵三角》,內地已經可以看到這部作品了。但很多人在看了之後破口大罵說電影被一群王八蛋給改的面目全非。一位朋友還為此戲仿我國著名義大利甲級聯賽前評論員黃健翔先生在去年世界盃義大利對澳洲比賽最著名的那段評論。這個段子是這樣的:「自首啦,孫紅雷自首啦,《黑社會》、《放-逐》在這一刻靈魂附體,《鐵三角》,他不是一個人被閹割,他不是一個人!!!廣電總局,萬歲!丟你老母,萬歲!」對於這些,我就再補充一點吧。其實,在《鐵三角》這部電影中被改動的不只是結尾,中間林導演部份的台詞與部份鏡頭也讓刪除了一部份。造成了片段較為散亂,台詞不知所云的情況。所以,當朋友們在內地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最為弊病的就是剛才說的第二部份。一個人,要為別人的行為而背上種種批評,這不能不讓人同情無辜的林導演。
   
   是啊,這不是第一次了,真的不是第一次了。名聲威震國際的李安不久前還被迫在《色戒》的內地版本刪除了自己作品的部份內容,而香港文青彭胖子的《出埃及記》直接就因為影片含有粗口而沒資格被引進。用網路黑話概括發生的這些事情就是他們都被「和諧」了。不過,對於這些事情,我個人充滿了困惑。我很想知道,是不是當文藝作品被閹割或者被拒絕就能讓社會真的「和諧」起來?大家將因此變得不和漢奸做愛;被人欺負了也不說「操你媽」,然後「人人都充滿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各位朋友,你們覺得這可能嗎?命令電影或文藝作品做出改動的國家公務人員相信這些嗎?行為高尚的黨員同志們相信這些嗎?
   
    OK,相信的人可以不用看下去了,以防自己被一些不和諧的想法而變得好鬥與充滿懷疑主義情緒。不相信的朋友可以在以下內容自由的評判我說的話。我先舉個例子吧,1948年,也就是共和國成立前一年,中國老電影人出了個文藝作品叫《小城之春》。在最近這二十年間,它的榮譽由港台輻射而來,更是被張藝謀,陳凱歌的同學田壯壯導演翻拍,然後又被北京的幾家電影學院視為經典。幾乎成了那些學生們的必看之作。

   《小城之村》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它講得是一個姓戴的沒落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在國家內戰八年後精神頹唐,病泱泱的他終日沉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內無所事事。他和她的妻子玉紋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雖然玉紋悉心照顧著戴禮言,可他們經常一天說不到幾句話,維持他們關係的已經不是感情,而是一種責任了。突然有一天,禮言的好友章志忱來到了戴家探訪好友禮言,給這個死氣沉沉的家裡每一位成員,帶來了內心巨大的激變。禮言活潑的妹妹開始喜歡上了這位大哥的朋友;禮言本人看到了充滿活力的朋友,羨慕的同時慢慢也有了好好活下去的願望;但對太太玉紋來說,面對曾經的戀人和已經生活這麼多年卻沒有感情的丈夫,她在選擇追尋愛情還是堅守道德中,陷入了兩難的地步。

    從表面上來看這部電影,它很像現代都市劇中那種婚外情,三角戀關係,這種題材是很平淡無實的。但這部電影卻通過故事裡玉紋的內心獨白和每個人物的語言以及動作,準確的表現出來了電影裡中每個人物面對抉擇時內心慾望的掙扎。先分析電影中禮言這個角色吧,他是成全自己的太太與好友,還是在發現太太對志忱餘情未斷的時候,與好友決裂,繼續和太太維持沒有感情的婚姻?太太玉紋,聽到了丈夫要把妹妹許配給志忱的時候,她不自覺的就推脫說這段婚姻不合適,這裡面是不是因為女人天性就有其自私的一面呢?而志忱面對選擇的時候,背棄友誼與道德,而為了愛情選擇帶走玉紋,還是為了朋友而放棄自己的感情?雖然電影最後的結尾是志忱一個人走了,但結尾顯然在這部一個小時二十分的電影裡並不重要。它在表達的過程中已經成為了經典。

    但在共和國成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這部電影倍受抨擊,被批判為頹廢,病態,小資產階級,內容不積極向上,沒有家仇國恨。我個人覺得這樣的論調它不是美學意義上,而是以政治目為基礎的。藝術作品應當在藝術表現力上高與政治還是僅僅在為其服務呢?如果一個人,在創作其作品的時候就被指定了一個框架,並被約束了種種規則,它是個匠人還是位藝術家呢?藝術的表現,還能反映現實與深入每個人的內心嗎?也許,在面對我的疑惑的同時,一些人會說,我們國家是無產階級執政的國家,大方向是美好的,我們不應當關注社會的黑暗面,人內心慾望卑鄙的一面,而應當把精力用在積極的那一面上。。。。。。可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我覺得一個人,無論是面對自己,還是面對別人,甚至面對國家,我們首要的就是理性的思考,和對事物每一個面有勇氣的面對。只要我們個人有慾望,以及社會還存在著不好的一面,我們就應當看的到,和有勇氣說。否則就是虛偽,就是無知。而且,我認為,每個人追求自己的慾望是一種權利,而且別人在評判的時候是沒有資格以一種政治標準來衡量它的。因為政治本身只是一種社會形態的階段。他沒有持久的標準。這就好像我們評判《水滸傳》裡的好漢宋江這個人物,以封建統治的道德標準來衡量他,這就是「忠」,以社會主義的標準衡量,就是「愚」。但誰知道在未來,又是以什麼標準來評判宋江呢?拿現實生活中的個人再舉例,比如毛澤東先生的第三個太太江青女士,她當年在上海做演員,與人同居,然後離開了對方,到了解放區,認識了最後一任先生毛澤東。你以舊的社會道德標準來評判她的行為,那她就是不負責任,水性揚花;可如果以偉大的無產主義論調來看待,她就是衝破「吃人道德的枷鎖,勇於追求新生活」。可是,我認為無論是從前者和後者來看待這位女士的個人羅漫史,都忽視了她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個人情感。我們既不能說她是個革命積極分子,也沒資格認為,當她離開上海而到了落後的延安,難道就沒有理想主義情節,而是為以後反黨做準備?所以,由上可以看出,以意識形態和時代的道德標準不管是評判作品還是評判人本身,都是膚淺和可笑的。

    再來看到「意識形態」本身,我覺得這個詞彙它說的是政治思想的一個標準。它並不一定是共產黨執政國家的獨有事物,西方國家有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它雖然來自官方,但是它是從每個人的思想體現出來的。不過,很多人在體現其意識形態的時候,往往把自身等同於官方或國家。比如在前幾年的一次威尼斯影展上,我們國家的青年導演賈樟柯先生在回答過外國記者的提問後,遭到了一位北京青年女記者的質疑與指責,這位記者說,她認為中國的一般民眾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就不是賈樟柯電影表現出來的那樣子。賈樟柯則回答,我所看到的生活,它就是那樣的。我覺得賈導演的回答很理智。要我一定會問下這位記者,那您以為老子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去到電影《小武》,《站台》,《任逍遙》,《世界》,《三峽好人》裡那些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小縣城裡人們的生活,沒有出路的青年,三陪女,被沒文化公安羞辱的犯罪嫌疑人,被拐賣的婦女,死了只賠家屬三萬塊的工人,丈夫跟別人好後被拋棄的婦女。。。。。。這些,現實生活中哪樣是不存在的?哪樣是虛假的呢?一個沒經歷過這樣生活的人,為什麼有資格來詆毀別人的表達呢?這就是中國,這就是號稱「以人為本」的中國。國家制度的缺失造成了一堆自以為是的應聲蟲,說服他們還不如自己堅持呢!

    路是自己選的。如果生活讓我們想的比別人多,我們面對的就是服從或堅持自己。不管怎麼選擇,重要的是自己的內心得到滿足,表達出來了自己的觀點。如果別人封住了你的嘴,但你並未從內心催眠自己屈服,這就是一種勝利。在欣賞文學作品,電影,音樂,以及繪畫,哲學上,所有的評論不應該人云亦云,有時候本身存在的知識恰恰是自己的一種負擔,尤其是具有一定的意識形態的時候。也許,大方面的事物我們是沒辦法改變的。可只要自己能自由的觀察,自由的思想,我們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望到更美麗的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