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香水/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7.5 / 265,953人    147分鐘

導演: 湯姆提克威
演員: 班維蕭 達斯汀霍夫曼 艾倫瑞克曼 瑞秋哈伍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7-09-22 19:48:00

偏執狂的無奈


第一次看完《香水》,我對這部電影對很多人的看法相同:一部扯淡式的讚頌偶像爛片,毫無邏輯,也開始後悔當初買下這張碟。但抱著對imdb評分7.6的好奇與懷疑,多次重溫該片,並與一位看過原著的朋友進行探討,終於獲得一些新的理解。其實,這是一個偏執狂追逐自我卻最終走向毀滅的故事。




格雷諾耶於1744年出生在法國巴黎的一個骯髒的菜市場。從未獲得別人關愛的他,行為異乎常人:對獲得絕世香水的極端渴望,對無數次殺人的冷靜與不在意。上帝是公平的,他賦予這位孤獨者超凡的能力——擁有可以辨識出上萬種物質的氣味的嗅覺。在他未遇到那位賣李子的姑娘之前,他的存活是盲目,但他也冥冥終感到自己要完成什麼使命,因而異常頑強的存活。別人對他的冷血與孤立,讓他在黑暗中獲得剛強無比的人格,也讓他的心靈扭曲變形。

無意之中,他將那位賣李姑娘錯殺,而他卻沒有恐慌與負罪感,撕開她的衣服只是為了聞體香,在他眼裡,女人的香味是無與倫比的。他發了瘋地聞,甚至把味當作水一樣用手端起。那晚,他明白了自己地使命,他要去搜集天下最香的香水,於是他有了存在感,他無比喜悅。在向一位香水大師拜師學藝儲存香氣的方法時,他的才能被人利用卻收穫無幾。他躲進山里七年(片中沒有交代),夢中再次出現那晚的場景:他站在那姑娘背後嗅香,許久許久,女孩回過頭來驚恐地問:「誰?」他突然明白自己沒有體味,所以人們不會很好地感知到他。這裡的香水是個隱喻,喻指存在與被認同,沒有香氣的人等於不存在,他痛苦無比,他以為他要獲得自我就得製作出天下最好的香水!對香水的熱愛與被認知的迫切感膨脹了他的偏執心理。


在殺了26個女孩(女人)之後,他終於搜到了自以為最棒的香水。他的無味無痕跡讓警們無法找到他,他肆無忌憚地殺,然後儲存她們的體味。或許他以為香氣是他們存在的另一種方式吧。


在他創造出最美香水的後一秒,他還是被拘捕了。在萬人廣場,格雷諾耶穿著華貴的衣服走向絞刑架,他就像個魔術師,世界頓時天昏地暗。他將最美香水揮發,前調,人們認為他是天使,來自天堂;中調,人們瘋狂搜尋散發的香氣;後調——人們向周圍的任何人示愛,紛紛脫下衣服,交歡,亂倫……萬人廣場集體狂歡!這種來自女人體香的香水,或許是春藥,但更多的是讓人迸發出對愛的強烈渴求。那時只有格雷諾耶是清醒的,他看到散亂在地上的李子想起那位姑娘,夢中她朝他微笑,他們原本可以相愛,相吻,相知。他終是落淚了,他一生的偏執是個錯:他要的不是天下最棒的香水,不是高高在上被人肯定,而是愛!看著底下沉浸在愛慾的人們,他恍然明白自己愛的能力早在偏執與孤寂中,淡褪了。自我,早在追求自我中迷失。當一個偏執狂發了瘋地追尋一樣東西,結果卻是他搞錯了對象,這是一件多麼無奈可悲的事,這是他落淚的最大原因!


他不用剩餘的香水去取悅國王或是誰,他想到的是回到出生的地方,一切重新開始。然而一切無法挽回,當他用香水倒灌在自己身上,希望獲得愛的能力與體香時,周圍的人發了瘋地被香氣迷住,緊緊的擁著他,把他吃了(- -!原著所述)!他終是沒有得到自己,不可思議的結局昭示了一個偏執狂的下場,一切消失在巴黎菜市污濁的空氣中。他的眼淚是我最疼痛的地方。




人們瘋了,當小鎮被格雷諾耶恐怖的殺人氛圍籠罩時,他們逃跑,他們恐慌甚至誤殺:人們瘋了,當格雷諾耶那個絕世香水散發時,他們各個縱慾狂歡(我立即想起禁片羅馬艷情史當中的壯觀場景- -||)。香水,對於格雷諾耶是存在的證明,被肯定的避世稻草,而對於人們來說,是一個潘多拉之盒——承載著人們無限的慾望。人又是善變的,教主前腳還在教叫囂著這個殺人狂與撒旦無異,後腳就將殺人魔奉為了天使,並寬衣解帶。軍官剛才還在發誓為深愛的女兒報仇雪恨,當他走進格雷諾耶,卻跪在地上認賊作子。

該片不僅探討個體的生存困惑,同樣側重於群體人性的拷問——沒有道德底線,世界將是怎樣一片光景?



本片改編自法國人帕·聚斯金德的同名小說,用誇張的手法放大人的內心。伯恩德.艾欽格說:「我們用意象、聲響和音樂的力量。營造出氣味的氛圍。」 本片畫面沒有一絲血腥與暴力,而是唯美艷麗,死去的美女們以種種優雅的姿態裸身躺在公眾場合,與周圍的美麗的教堂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幅中世紀優雅的油畫。

原聲樂用通感這種方式表達香氣的不斷更迭,在柏林愛樂團的完美演奏下,香氣通過音符隨處飄逸,揮之不去。

本片對小說做了一些省略,使得人物的性格不夠豐滿,情節也有突兀之處。講解充滿了傳奇式的口吻,似乎要去詠頌這位偏執狂。對我來說,對格雷諾耶的情感是複雜的:同情,共鳴又否定。我更喜歡故事本身,而非影像。



這裡所指的偏執狂並非精神病症,而是種普通意義。「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英特爾公司創始人安迪·格魯夫語)偏執狂大多過於專注地追求一件事而忽略了人生的各種繁瑣,以此求得生命的激情。我也總能找到那些偏執的人們:《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她比煙花寂寞》中的杜普蕾,《香水》裡的格雷諾耶,還有無能的我。他們對生命總抱有巨大的熱情,單純,天真,安全感匱乏,更像是未長大的孩子。而執著給他們帶來了很多麻煩,自身的束縛讓他們生存起來更加勞碌。他們又是孤獨的,佛說放下我執,不執著自我身,不執著自我,那我們又靠什麼來支撐無力的人生?

明白了格雷諾耶眼淚後的我也落淚了,原來我也做錯很多,偏執狂們,你們可曾認清偏執的方向?忙碌的人們為了名譽地位,社會認同感,憑著一腔熱情奔命,這究竟是不是我們最想要的?到頭來還不是撞的頭破血流。或許真諦就人生各種繁瑣中,或許我們該將熱情投入到生命的每個角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1b5bf301000aw2.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