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84 Charing Cross Road

查令十字街84号/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柔情一纸牵

7.4 / 10,515人    100分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Bill

2007-09-21 19:21:53

回頭 看來時的路


看完電影,我問我自己:這種故事與這種情感,假如持續至今將會如何?

《查令十字街84號》最早看的是大陸譯林出版的陳建銘的譯作,是從圖書館的預約長列中等待許久才盼來的。自己尚未開始閱讀之時,一個同學因一時無聊無書可讀為由將其借去,不到十分鐘後又悻悻地將其歸還。「這種信有什麼好看的?」
恐怕等我自己把這本書讀完了讀盡了讀爛了,也對他的這個反問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本書儘是些求購郵寄書本的瑣碎資訊,抑或海蓮·漢芙的牢騷與玩笑和法蘭克的致謝與道歉。或許我同學的確說得有理,這種平淡的作品是沒有什麼精彩的、刺激的、奪人眼球的東西,讓它在芸芸眾書中顯露出明星般的耀眼光輝。甚至在向別人推薦這本書時,我完全不知道應該怎樣介紹它的內容。囉囉嗦嗦好久之後,別人竟然恍然大悟般地大笑:「誒喲,就是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吧?」

以《查令十字街84號》改編的同名電影,也同書散透著同樣的氣質。整部電影對原著幾乎沒有作任何大的改動,甚至連演員的獨白皆是原信再現,不改一字一句,忠實地重現了書中所描述的二十年通信的點點滴滴。這種在大多數時間中幾乎沒有什麼情節起伏的電影,我只好吝惜地獨賞了,怕一大群人堆坐在一起,結果放映未到一半大夥卻已匆匆散去,並也拋下一句「這種電影有什麼好看的?」
恐怕這部電影都只是一少部份人才會喜歡的作品。放在一些人的眼裡,它們就是浪費時間的垃圾:花了時間卻沒悟出個所以然來,看到最後也只剩下戛然而止的莫名結局。放在另一些人眼裡,它們卻是一種觸及心頭的力量,讓人喜愛萬分,卻又難以完全地道出這份喜愛究竟來自何方。
或許可以這樣解釋:這部電影是充滿感情的。不論是海蓮·漢芙對於書本的珍愛呵護之情,還是海蓮與法蘭克之間淡淡的知音相惜之情,還是海蓮對於書店員工的體恤關愛之情,還是書店員工與法蘭克家人對於海蓮的感激崇仰之情,這些感情在作品中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匯了的,很難將任何一種感情剝離出來單獨欣賞與感悟。真是這種感情的複雜性與交融性,讓這部電影具備了難以名狀的吸引力,卻也讓人說不盡道不明它真正的引人之處究竟在何方。

這種複雜的感情,唯恐放到現在就以完全變質了。精緻安謐的小書店怕是越來越少了,專營舊書的恐怕更是難覓蹤影了。取而代之的是旗艦式的五層、七層高的書城,高峰時進去摩肩接踵簡直像逛大型超市;或是網上書店,給足了優惠的折扣卻在買書之前聞不及觸不到書本原有的味道。就連故事中原本的那家查令十字街84號舊書店,現在也業已轉手成了唱片行,留下每年無數遊客在門口合影時心存的無限遐想與唏噓。
書店不見了,書信也恐怕即將料無蹤影了。若不算旅遊時寄明信片,或生日聖誕逢年過節寄送賀卡,我個人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寫過真正的信了,原因簡單而又顯見:在這個電話、電郵、即時通信大行其道的時代,書信顯得竟是如此格格不入。甚至那些明信片和賀卡,近來也大有被手機簡訊取代的趨勢。長期與書信的絕緣,讓提筆寫信、寄信與收信也成了一份很奇怪的工作。至少假如我收到某位同學或好友給我寄來的一份信,我一定會甚感莫名其妙且不知所措。話說回來,如今處處講求時間和效率,誰還會捨得奢侈地享受寄送與到達之間所消耗的寶貴時間呢?於是乎,當我們總把等待與焦急聯繫在一起的時候,一種盼望的樂趣似乎也就不存在了。
對於書籍本質的熱愛如今也在匆匆大勢中顯得如此羸弱。近來越來越發現,人們讀起書來越來越講求實用性。走進書店便會發現,勵志類經營類管理類考試類書籍書架前人頭攢動,暢銷書排行榜上活躍著一批批書商大肆包裝營銷出的實用書籍,而一些真正有營養有價值的經典讀物,雖架滿了整整一牆卻依舊無人問津。由讀書擴展到做學問,情況也是如此。看看我們的大學吧,工商管理、經濟類的專業每年報考人數節節攀升,而文史哲等基礎學科卻已被長期忽視打入冷宮。或許社會迫使著人們只得更加關注著實用功利的東西,而人們如今過份浮躁的追求恐怕在未來又將對社會產生強烈的反作用。到時真不知誰還會去看什麼「英國文學的英國」?這樣的惡性循環是否會形成,恐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們至少應該存有些這方面的憂慮。
更應該讓人思考的,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了。電影中素昧平生的人們卻在書的牽線搭橋下結成了摯友,而到了現在或許生活中天天見面的人卻也締結不出這樣單純卻又濃厚的感情。我不是對於現在社會大家的道德水準提出怎樣的質疑或是看法,只是甚感如今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日趨表面化與形式化,真正能夠觸及相互內心的摯友很是難尋。這似乎是一個悖論,不曾謀面卻結為知音,天天相見卻只剩下膚淺的點頭哈腰。可事實上,我懷念的是無話不說,我懷念的是一起作夢。

就算時代總是在進步著的,有時候真應該回頭看看來時的路。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