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男人真命苦--Otoko wa tsurai yo

寅次郎的故事1/男人之苦

7 / 328人    91分鐘

導演: 山田洋次
編劇: 山田洋次 森崎東
演員: 渥美清 倍賞千惠子 光本幸子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7-09-19 23:36:32

山田洋次的功力


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念」專題,因SARS的關係,擬議中的山田洋次郎談小津的講題取消,對影迷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不過事實上,山田洋次已在別的場合寫過文章談過小津。我很可惜不能讀到他的《我是怎樣拍電影的》一書,猜想裡面肯定有談小津的章節。
在一篇《靜勝於勁》的短文中,山田非常簡潔地談到小津的電影特色:

「『我原是開豆腐坊的所以只會做豆腐,而且也只會做些油豆腐之類的罷了。』這是謝世已30年的名導演小津安二郎的謙語。他刻意把親子,夫妻關係放在居室,小酒屋等環境中進行描寫,其風格淡泊而寧靜。」

山田又談到侯孝賢和賈木許的作品的一個共同特色是具有一種靜謐的作風,「就像小津作品幾乎感覺不到攝影機的移動一樣,他們極力摒棄矯飾的技巧。在靜靜的剖析人心世相的畫面中,流露出一種時代的幽默感。與占市場首席的好萊塢巨額投資的動作片完全相反,這是一種在一定距離外對人類進行犀利觀察的靜謐作風,在當今日本年輕一代的導演中幾乎可見到這種傾向-------當然不一定人人都因此而成功。」這是對兩人作品的省察,其實又何嘗不是對小津電影的概括,更可以說是他的夫子自道。

小津終其一生,作品執著於庶民生活的描繪,以簡淨凝練風格呈現生命流轉的寂寥與無常,而以溫情而灑脫的態度來容受與化解。山田洋次承繼小津注重對平凡人生活(小津的拿手好戲是城市小市民生活,山田洋次更注重鄉鎮人物的刻劃)的關注,雖然表現手法和風格上沒有小津的刻意求工和臻於極致的對形式美的追求,但是山田洋次的不凡之處是他有意追求一種通俗的境界,凡有井水處,人人可以看到也看得懂他的電影,小品的題材卻有大品的份量,在簡單的故事裡卻包含有不簡單的關於人生命運和世界的關懷與思索。

山田洋次最受歡迎的作品《寅次郎的故事》,講述一個不安於室,漂泊於途並以此為樂集合了所有日本男人優缺點的主角寅次郎的故事,幾十年來,風靡日本社會,以致於每年看這部電影已成為日本人的一種儀式,幾同他們的春天來臨時的神社參拜。

吳念真曾訪問過山田,山田說當他發現電影已然有它被期待的性格時,電影已經不是導演自己的了。他說:當所有人都感動於美人魚的歌聲時,你願意為了讓她擁有跟你一樣的腳,而讓她失去人間少有的嗓音嗎?

吳念真說,人間少有的嗓音與動人的歌聲,來自於山田導演絕對自覺和的通俗的創造。

好的通俗其實不易做到,既要俗,還要通,這個通就是通情達理。通什麼情?人情。達什麼理?物理。山田的電影,雖然某些情節尤其是結尾部份往往有煽情之嫌,但是因為電影的整體很紮實,言之有物,而且他的煽情掌握一個度,有一個分寸,所以還可以讓人接受,並且使作品具有一種潤澤和調和。煽就是俗,這正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地方,但過火則不行,過了就不通,流於媚俗。山田之所以不至於媚俗,就是因為他始終懷抱平民主義的人道主義視角,這是他的通俗的基點。假如他電影裡的那些小人物生存是是低,低到塵埃里,那麼山田洋次的視角也低到塵埃里,甚至比塵埃還要低,低到全身在泥土裡,低到這種角度,使他可以平視和仰視到那些塵埃裡的辛勞的人,完全沒有一個俯視的視角。由此我聯想到,小津的作品也很少有俯拍的鏡頭,不僅僅是他對形式美的追求,也是一個他對角色人物的尊重。

這就是山田洋次通俗的力量。 吳念真這句話,真是令我心有慼慼焉:「通俗是一種功力,絕對自覺的通俗更是一種絕對的功力。絕對自覺的通俗更是一種絕對的功力。透過那樣自覺的通俗傳播,即使連大字都不識一個的人,都能得到和高階閱讀者一樣的感動、快樂、共鳴,而且和所謂的知識和文化自然順暢的接軌。也許因為這些活生生的例子,俗氣的自己始終頑固地相信:講理念容易講故事難,講人人皆懂皆能入迷的故事更難,而,能隨時把這樣的故事講個不停的人,絕對值得立碑立傳。」

在我看來,這是對山田洋次最高的讚譽了。吳念真可謂山田的知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