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7-09-17 23:45:59

消費時代 宮廷復興


    發燒39度+咳嗽+頭暈+耳鳴,在具備以上華麗的條件下,我華麗的坐在電腦前華麗的看完了一部華麗的電影。然後華麗的寫下這些華麗的廢話。
   《Marie Antoinette》,直譯為瑪麗皇后,普遍認同為絕代艷后,翻譯者總喜歡把本土元素嵌得無孔不入,就像把洛麗塔譯成「一樹梨花壓海棠」一樣,雖然大多數人聽到這個名字首先想到的是周星馳。不管怎麼樣,好歹一聽就知道是中國版本。
    瑪麗·安托瓦內特是什麼人?洛可可時期的代表人物,從奧地利原嫁法國,丈夫對床笫之事毫無興趣,倒是大方的給了她無數金錢和權力。於是法蘭西男性強權從此終結——她的凌厲和聰敏蔓延整個歐洲大陸:奧匈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她讓巴黎綻放出十八世紀以來最輝煌最糜爛的罌粟,華美而絕代。無休止的聚斂財富最終將她自己和整個君主制度送上斷頭台。
    不過,兩個多世紀隔水相望,政治是最可笑的東西。上帝知道,消費時代賦予了波旁王朝怎樣的光環?巴黎這個失業率直線上漲、經濟收入不斷萎縮的城市什麼時候變成了天堂?
    瑪麗皇后,洛可可藝術的終極製造者,時髦女郎無比推崇的繆斯。當年獵場上隨意的用絲帶束起金色捲髮,引得巴黎女人紛紛倣傚。一舉一動都是潮流風向標,宴會、調情、緊身束腰衣……凱特·莫斯算什麼?
    就像「他脫下她的內褲」是色情小說而「他脫下她的CK內褲」就是消費小說一樣,茨威格筆下的瑪麗是歷史人物,而索菲亞·科波拉鏡頭下的瑪麗是時裝模特。多少套衣服啊?那長達10分鐘的蒙太奇,衣香鬢影的宴會、層層疊疊的裙,高背尖頭粗跟的鞋,特寫的胭脂,特寫的紅唇。這不是電影,這是一部超長的MV,沒有劇情沒有時代沒有歷史更沒有政治,有的是一群精心裝扮的女人,微笑美麗而空洞、捲髮遊人而生硬、酥胸半露,腰細得盈盈一握——這是安托瓦內特皇后?不是,這就是上流社會的奢華,從古至今引誘著你,和無數中產階級的傻姑娘們。你以為的貴族,濃縮成裙擺搖曳金碧輝煌的符號。赤霞珠、英俊的侍者、旋轉樓梯長手套、貝內特夫人的客廳……不用劇情你就神魂顛倒。傻姑娘,男人的藉口根本不需要理由,精心裝扮的引誘對象從來就沒上過斷頭台,而你們還在前撲後繼。
         
    罷了罷了,我不承認素麵朝天的《東京物語》和濃妝艷抹的《絕代艷后》是一個人拍的,足足讓嘎納眩暈了三天的胭脂香粉和歷史八卦。就像我不承認《霸王別姬》和《無極》是一個人拍的,也許光怪陸離讓導演也會暈乎,我安靜的等待你清醒。
    但是,你是索菲亞·科波拉,你是好萊塢的「才華女神」,你出生在科波拉家族,那是《現代啟示錄》和《教父》的誕生地。
    瀟湘館改成包子鋪,實在讓人鬱悶。

    也許會有人問,你瞎扯了這麼多,電影到底好看嗎?
    好看,比十本《瑞麗》還華麗,比范思哲新品發佈會還奢侈。不過,除非你足夠冷靜和驕傲,否則,你休想看出點什麼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