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人類之子--Children of Men

人类之子/绝种浩劫/末代浩劫

7.9 / 529,058人    109分鐘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編劇: 艾方索柯朗
演員: 克萊夫歐文 茱莉安摩爾 米高肯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望月封道

2007-09-15 07:05:29

獨步影林靠風格


電影剛完,就想寫影評。拖了很久,忘了很多劇情,以及幾乎全部的細節。但還是想留點兒什麼。
 
衝著Michael Caine和劇情簡介去的。老頭子的口音很舒服,爵士的確是紳士的高級形式。後現代的頹廢很符合我的審美,從不相信美好未來,宏觀的。

一開始的感覺很像《Equilibrium(撕裂的末日)》,金屬色調,不過破破爛爛的,遠沒有後者整潔。劇情簡介是看過的,所以不奇怪什麼「最年輕的人類XX」等台詞。不過開始的那個爆炸還是一下子就敲彈了我的神經——真實,真的很真實。
這部電影很大的成功可能就是因為它創造了一個極為真實的未來感覺。橫向比較來看:《Matrix》系列的現實破敗得太過不堪,而數位世界又精緻得荒謬;《Aeon Flux》純屬美麗花瓶的背景;《Equilibrium》太沒有社會學上的現實性;《Starwar》系列的小說幻想成份太過濃烈,充滿個人英雄主義;《The Island》只是故事發生在未來的冒險故事;真正《I,Robot》還有得一拼,阿西莫夫科幻的人文深度畢竟不是喬治盧卡斯這種美國田中芳樹可以比擬的。
《Children of Men》精心營造的未來在每個細節上都些微的描繪了一個並不遙遠的未來,更難得的是,這些細節在組合的過程中達到了一種非常奧妙的精巧和一致。整個背景就如一幅頹廢卻渾然的畫卷一樣,每個部份都是破碎和毀敗,整體卻連貫而大氣。這種大氣不是用電腦特技拉遠兩個大鏡頭就能夠傳達的。畫面之大估計《Starwar》一謙虛是電影都抬不起頭,但箇中內容翻來覆去也就是那幾個人的唧唧歪歪的冒險加情愛,其他統統流為佈景。到這兒男主角的房間,一扇破窗外面殘桓斷壁,面前一個立體顯示電視播報新聞,牆上五個大字——「毛主席萬歲」,如此風格之大,才是能耐所在。
 
說這電影情節單調的,估計早就已經習慣什麼多線式的刺激方式。當真要他的大腦符合人腦日常生活功能的在一個時空裡面運行一下,那簡直凌遲。影片從頭到尾圍著男主角轉圈,一分鐘都沒有閃開過,這點和《Borat》倒是很像。但故事的簡單並不等於無話可說,事實上很多影片把一個簡單的故事說得清晰又生動,並且抓住了每一個曲折,製造了足夠的懸念和張力來保持影片的節奏。
最值得稱道的是片中那些大師級的長鏡頭,無論是在戰火紛飛還是千里護孤,一個深入切入式的第三人稱視角一直伴隨著男主角的前行。女主角(其實基本上一出場就掛掉)遇害一場,男主角衝入大樓救孤一場,都絕對是教學級的鏡頭敘事。場面的調度,人員的配置,不出弊漏都已經是謝天了,如此完美絕對是典範。
 
從整體看來,影片劇情的設置是相當成功的。未來,然而不是很未來,既保證了故事科幻的硬度(很難相信如果星際航行都是便飯的時候,人類會頭痛片中的傳宗接代小問題),也讓影片的立意更容易傳達到現代,類似保有此成功點的例子還有《The Island》。然而就論及深度而言,複製人和人類命運比起來,作為潮流話題的前者固然談資會多很多,後者卻在深度上佔有天然的優勢。
《Children of Men》所表現的不外乎一點:個體生命只有在融人人類整體命運之後才能獲取自身的意義。影片給男主角安排的境遇的確是太過極端了點兒:數天之中,前妻身死、人類命運操於手中、好友身死、被設陷、被出賣、被追殺。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他自身人性也在提升,算是綠灰主色調中唯一的光輝之處,但最後還是用死亡來了個西方聖徒式的完滿,是謂「生得不偉大,活得很偉大,死得特別光榮」。
 
演員的演技原本是特別關照的重頭戲,結果到此已經成了最支邊末節的細節。Clive Owen原本讓我不信任,不信任他可以演好人。他的眼睛太直了,狙擊瞄準鏡一樣具備有威懾力,不是什麼梁朝偉式的誘人,是真正讓人因緊張而嚥口水的殺人。但是縱覽整部電影,他的表演還是到位的,大眼睛中驚惶和堅定並存讓真實的平民英雄被他詮釋得很鮮活,可能還不及Gregory Peck的高度,但還至少讓人充滿著信心。Michael Caine可以忽略,記得《格調》一書曾說,最上層階級的風度和氣質和另類人物是共通的,他在片中角色是一個另類,可能這就是他的表演讓我無可挑剔的客觀原因。
 
整體來說,這部電影打入IMDB Top250實屬實至名歸,欣賞角度不同可能會有喜好的偏差,不過電影的質量,更關鍵的,風格,已然獨步影林。
 
附記:其實電影最感動我的一幕是Clive Owen喪妻過後的一段,他在崩潰的失聲悲泣和強抑的故作鎮定之間極快地反覆變換。一般人大概看到這裡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我卻瞬間感同身受,至於原因,大概是有相同的情況曾經發生在我本人身上的緣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