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雙面特勤--Breach

双面特工/谍变/裂痕

7 / 61,785人    110分鐘

導演: 比利雷
演員: 蓋瑞柯爾 克里斯庫柏 布魯斯大衛森 丹尼斯赫柏特 蘿拉琳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田方萌

2007-09-08 11:47:48

「內鬼」的人格與倫理




我初到華盛頓時,住在維吉尼亞北郊一戶中國移民家中。男主人在聯邦機構上班,離我工作的地點不遠,經常好心地開車送我。一天早晨,空氣清新,陽光明媚,我們在車中閒聊起來。房東大哥提起幾年前美國媒體報導過的一樁間諜案。案件主角是聯邦調查局的高級特工漢森,他從80年代中期就開始出賣情報給俄國人,一直幹到2001年。據說漢森用換來的酬金取悅一位脫衣舞孃。這位目前單獨監禁在科羅拉多監獄中的前情報特工,之前就居住在我們生活的弗州北郊。
特工、情報、叛國、脫衣舞孃,霎時間我的大腦充滿了想像,我彷彿看到漢森正駕車從我們旁邊駛過,裝作不經意地將情報包裹丟在路邊某個垃圾筒里。被這個故事激起想像力的當然不止我一個人,於是就有了以此案件為原型的好萊塢影片《雙面特工》(Breach)。影片中的漢森當然比我的想像要精明老練得多。同樣是在一個清新明媚的早晨,他步入一座人跡罕至的公園,謹慎地將情報藏入公園內的小橋下面。不想這一切均落入遠處的望遠鏡中。聯邦調查局的特工們一擁而上,漢森隨之伏法受刑。
廣東話將自己一方的叛徒或對方派來的奸細統稱為「內鬼」,看過《無間道》的朋友們對此並不陌生。望文生義,內鬼可以解釋成內部的鬼怪,也可以說是內部有人搞鬼。同樣含有貶義的還有「特務」一詞,比較書面和中性的叫法是「間諜」和「臥底」。無論何以名狀,內鬼在這個世界上都是極其特殊的一群人:他們整天生活在謊言中,依靠欺騙過活,表面上效忠於一個組織,背地裡卻服務於另一組織。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裡,內鬼有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無間道》里打入黑幫臥底的警員就不得不求助於心理醫生,並向上司大發牢騷。《雙面間諜》中被派往監視漢森的年輕助理也因為承受不了這種壓力,在上司被捕後辭職。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內鬼們長期在兩副面孔之間切換,必然抱有某種一以貫之,至少是自圓其說的行為邏輯,才能長期維持這種特殊人格。
從功利主義的視角來看,內鬼行為邏輯的出發點無非是個人利益或是團體利益。就純粹的物質利益而言,內鬼這一職業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風險太大,一旦東窗事發,千人所指,終生監禁,很可能連命都搭上。如果智力和機敏程度已經可以勝任內鬼的工作,倒不如幹點別的,來錢更快也更穩妥。即使仍留在情報界裡,也不如當職業的情報販子,像電影《慕尼黑》中的莊園主人——有買賣就做,管他你死我活。有些內鬼叛變的動機或多或少是出於對所在組織的報復心理,比如張國燾在共產黨內的政治鬥爭中失敗後,轉而投靠國民黨,「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美國的主旋律影片《斯巴達三百壯士》中,有一個長相極其醜陋的叛徒角色,也是因為在希臘人這邊不受重用,絕望之下為波斯人提供情報的。在漢森的案子中,兩種動機他大概都有一點。
若是忠於團體利益,內鬼的行為邏輯就有點複雜了,甚至可以引申到政治哲學的高度。我曾聽說二戰前後,一些信奉共產主義的英國左派知識分子主動向蘇聯人提供情報。儘管這是十足的叛國,他們的行動不僅不自私,而且體現了獻身於人類進步事業的崇高精神——不管今天這些行為看起來多麼愚蠢。漢森當然不在此例,身為天主教徒的他不僅不相信共產主義,而且將蘇聯崩潰歸因於無神論(「Godless」)。另外一種團體利益不涉及根本的意識形態判斷,比如幫會之間、公司之間、族群之間或民族國家之間的競爭,大家都是人在江湖,各為其主。《雙面間諜》在這點上刻意美化了美國的情報工作人員,好像他們淨想著為自由價值奮鬥。我們並不喜歡前蘇聯的極權體制,但這一政權的確有保障俄國國家利益的功能。被漢森出賣的克格勃特工同樣出賣情報給聯邦調查局;而聯邦調查局也收買克格勃內部人員出賣漢森,世界就是這麼運作的。就道義而言,你很難說聯邦調查局就比克格勃好多少,克格勃的漢森難道就不是漢森了嗎?
涉及平等競爭的團體利益,我們只能從一方的角度相對評價內鬼的行動正義與否。不過,在一個團體內部,一種普遍主義的倫理評價標準應該還是存在的,這就是為什麼《無間道》中的臥底警員會引起我們更多的同情,因為我們知道他的工作服務於全體公民的利益,而不僅僅是一些幫會兄弟。在德國影片《竊聽風暴》里,東德的秘密警察良心發現,隱匿情報,保護了他監聽的對象,也是因為出於一種超越了黨派團體的正義感。(儘管我更願意相信主人公是因為愛上了那個女演員才這麼幹的。但願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在普遍主義的倫理適用範圍之內,內鬼儘可以堂堂正正地做偷偷摸摸的事。
看完《雙面間諜》後,我對鄰座說:「給我多少錢我也不幹這個。」好在,內鬼的問題並不是我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