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點燃生命之海--The Sea Inside

深海长眠/长眠地中海/情流心海

8 / 85,390人    125分鐘

導演: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編劇: 亞歷山卓亞曼納巴
演員: 哈維爾巴登 貝琳洛達 蘿拉杜納斯 克萊拉西庫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妙妙魚兒

2007-08-08 05:27:54

生命深處


「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當年,第一次讀到泰戈爾的這句詩時,被深深地震撼。
怎樣的死,才能如此靜美如詩?
向來認為,死,是一件非常冰涼、黑暗、恐怖、絕望的事。
我更喜歡如夏花般恣洋蓬勃的生。

然而,對於雷蒙-桑佩德羅來說,二十年來一直思索並爭取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去死。
體面地,尊嚴地,平靜地,安祥地。
二十六歲那年,因一次意外,這個壯碩的男人從此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除了頭、腦和心,這具肉體已形同走肉。
父親、兄嫂、妹妹,多年來無微不至地照料他。溫暖和關愛,在這二十餘年的臥榻前,從未稀缺。
靈魂,卻無時不經受著煎熬般的痛苦。
這具殘缺的軀體,已成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靈魂渴望著飛越這羈絆,達到自由之境。
對他來說,生命的尊嚴,更重於生命本身。
這尊嚴來自,放棄生。
這自由來自,選擇死。
「我將放棄肉體,把我的靈魂交給死神,這樣才能永存,擁入你深深的懷中……」
據說,源於希臘文的「安樂死(euthanasia)」,由「美好」和「死亡」兩個詞組成,意即「美好的死亡」。
也許,這正是如秋葉般靜美的死吧。

 
然而,這赴死之途卻艱難重重。
高度癱瘓的身體,要完成死亡,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如同活著需要依靠他人一樣,死去也要藉助他人之力。
卻不能夠。
有哪個人,有勇氣將自己的親人親手推進死亡的大門?
死亡,成了一場戰鬥。
這場戰鬥,延續了二十多年。日日月月年年。
終於,如願以償。
靜靜地微笑著,在瀕死的渙散的目光中,雷蒙彷彿再次看到那片靜靜的深海,靈魂正慢慢升騰,飛向那片渴望已久的自由......
 

想起另一個困於殘缺軀殼的生命。
史蒂芬.霍金。
這位著名的科學家,殘疾程度更甚於雷蒙,連語言能力都已盡失,僅能借力一台電腦聲音合成器來完成表達。據說,為完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他需要準備10天之久。
然而,在如此的身體困厄中,他展開了對黑洞的研究,獲得世界理論物理研究最高獎愛因斯坦獎,獲得沃爾夫物理學獎。出版了著名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
一座活著的豐碑。
 

當世人以崇拜的目光仰望這個輪椅上的傳奇人物時,誰曾想過,他是否也在日日承受,這已成累贅的肉體的羈絆所帶來的痛苦?
前不久,一則關於霍金離婚的新聞,在各國眾媒體上赫然在目。
一些原本隱在公眾視野之外的真相,漸漸昭示在世人面前。一些人紛紛站出來,指證這個可憐的老人,曾多次遭受家庭暴力。那些頻繁出現的纍纍傷痕,來自他那個護士出身的壯碩的妻子。
聰慧無匹的頭腦所依附的這個軀體,卻無力抗拒來自身邊親人的猙獰。
被折磨,被毆打,被羞辱。
何等的不堪。
為了維護人前的尊嚴,他用沉默和否認,掩蓋起被虐的事實。
這樣活著,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捱過痛苦的孤獨的暗夜,迎接又一個明天?
死需要勇氣,活著需要更大的勇氣。


夜深了。我關上窗,窗外是靜寂的冬日的夜。
偶行的夜車,在街道上急行而過。
明天,生命的張力活力,又會照例從沉睡中醒來,在陽光下舒展跳躍。
純粹地完整地活著,真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