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osmicrays

2007-07-31 10:24:31

華貴精緻的糖衣


公映時沒看,主要因為女主角Kristen Dunst丹絲小姐(實在不想翻成「登西」)粗糙平板大剌剌,實在不符合心目中瑪麗安東尼纖細華貴、風華絕代、窮奢極侈的形象。

瑪麗皇后死得悲壯,無論前面鋪陳如何華麗奢糜,最終還是一家人走上斷頭台的血淋淋終局。如此悲情,實在提不起興趣。

加上,導演蘇菲亞哥普拉前作《迷失東京》並非余那杯茶。

而且,影評一面倒狠批。

講了這麼多,意思是對這戲一點期望亦沒有。

終於看了,結局fast forward飛過。沒有斷頭場面。還好。

這戲,是一片華貴精緻的糖衣,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浮誇。但空洞。若非安上瑪麗安東尼的名號,說是任何一名十八世紀法國貴族少女(奧地利公主瑪麗十四歲嫁到法國)奢華生活的精細描畫都可以。

天真美麗的瑪麗是皇室政治婚姻的籌碼,十四歲成為歐洲最強大國家的太子妃,十九歲成為皇后。十四歲的瑪麗與十五歲的太子不懂男女之事,結婚五年無所出(怎會沒人教?)。除無法生產繼承人,瑪麗沒有憂慮,無須理會黎民疾苦、不食人間煙火。而這個最大的隱憂亦在路易十六登基,瑪麗誕下女兒後解決,自此更肆無忌憚狂花毫賭,及後回歸簡樸田園生活,經歷喪子之痛,皇室崩塌傾頹,三十七歲死於斷頭台。

哥導演拍了一齣娛樂片。主線極為簡單,故事無人不曉。沒有奇兵突出、別出心裁、匠心獨運。心思用於堆砌紙醉金迷、儷影雲裳,營造縱情享樂的氛圍。一套套珠寶配飾綾羅綢緞排陣而出,一桌桌點心蛋糕垂涎欲滴,一座座香檳塔源源不絕,花團錦簇色彩斑斕,杯觥交錯衣香鬢影,鉅細靡遺眼花撩亂。皇家生活的荒誕禮數,貴族圈子的流言蜚語,點到即止輕鬆幽默。配樂有趣──搖滾樂配十八世紀宮廷生活,節拍勁道十足。

《Marie Antoinette》其實和《The Devil Wears Prada》並無二至。錦衣美服華貴珠寶精緻點心,讓(女)人看得心花怒放。有評論說認為《Marie》是導演前作《迷失東京》的續篇,同樣講少婦的寂寞,場景由東京五星級酒店移到十八世紀的凡爾賽宮,埋頭工作的工作狂丈夫變成木訥寡言的路易十六。

兩部戲一樣對白短少,靠演員表現。可惜這是最大敗筆。《Prada》有光芒四射的Meryl Streep,《迷失東京》有Bill Murrey 和尤物Scarlett Johansson,《Marie》的丹絲小姐美談不上,演技輸一大截。最明顯是太子弟婦生下王子後,瑪麗傷心痛哭那場,丹絲小姐的眼淚毫無說服力,港產電視劇三線小明星的水準。

除演員薄弱,電影被狠批(尤其是法國人)主要還是哥導前作與父親盛名累事。哥導一介美國人,好拍不拍拍法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女人,本已吃力不討好,結果還拍出一套糖果片,自然劣評如潮。

余喜歡此片氣氛輕鬆,作為娛樂片,合格有餘。

如果哥導有意為瑪麗皇后平反,描述一名天真爛漫少女遇上時代巨變,是不幸、是悲劇,那劇本要重寫,演員要重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