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84 Charing Cross Road

查令十字街84号/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柔情一纸牵

7.4 / 10,515人    100分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lle J

2007-07-12 11:59:29

84,Charing Cross Road


總算是被我看到了。看書的時候看到結尾都沒有那麼大的觸動。半夜莫名其妙醒過來,再也睡不著,索性翻開日記對照著說說它。《查令十字街84號》,一本書信集,愛書人看得津津有味的,一邊嚮往Frank所在的那家舊書店一邊佩服Helene竟讀了那麼多英國古典文學。電影拍得一點都不讓人失望。它不會讓人傻乎乎地坐在兩地拿著自己的信擠眉弄眼地讀,而是讀信與生活穿插交織在一起,體現各個人物的性格。延展工作做的太好了。Helene坐在電影院裡看著黑白螢幕上上演著女主人公踏上火車的一幕,開始了那封講自己如何嚮往倫敦的信;Helene坐在窗前無意中看到自己的兩個好朋友(一對情侶)在街邊接吻,於是就有了「我想讀點兒情詩。別給我寄濟慈或雪萊!……最好是小小的一本,可以讓我輕鬆塞進口袋裡,帶到中央公園去讀。」Helene走在中央公園,鏡頭很不失時機地給了那些凌駕於碧綠青蔥之上的高樓大廈。那些駭人的高樓大廈!這無非又一次提醒了我Helene是個住在紐約的可憐人。其實這次看這部電影,我看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Helene,而不是原來我想像中的那個——由於紙張上那些聰明的文字和她對古舊書籍的熱愛,我幾乎把她想像成了一個住在紐約的英國老姑娘。這次還真的實實在在地提醒了我:Helene她就是個美國人!她絲毫沒有英國式的可愛。她有一口可怕的美語,和那個年代的美國女人一樣抽菸喝酒(她煙抽得太多!還總是在看書的時候抽,就不怕燒了書嗎!),和朋友一起吃快餐,家裡頭亂七八糟,活像個編輯室。她大大咧咧的,我有時候覺得她太過大大咧咧了,不過我提醒自己她只不過是個愛讀英國文學的美國人。簡直就有些邋遢,但她人很好,純樸善良,我喜歡她那樸實知足的笑容。一點也不美,但那麼叫人喜歡!還有有趣的是,她那兩個手指打字。《佩皮斯日記》那一段,以及其他對書有所不滿的時候,手指在打字機上噼里啪啦一陣猛敲,像機關槍一樣,而倫敦的Frank便是這些文字炮彈的直接受害者。一邊敲打字機嘴裡一邊還會狠狠地念叨。(為什麼我想起了Gould彈鋼琴時嘴裡的嘰嘰咕咕……)
 
第一眼看到Frank人就跳了起來:Howards End!演得真好!就是那個老實的大好人Frank。在朋友們跟前話不多,好多事都喜歡放在心裡細細想。看到Helene的信,或者給Helene寫信時臉上都會有難抑的幸福,又有那種平時不善於把感情擺在臉上的人的不好意思(……偷笑?竊喜?沒準我們的Frank也會這樣)。說話規規矩矩的,尤其是Helene那邊說話那麼放肆,動不動就來個言語攻擊什麼的,這就更有意思。我很喜歡醫院探病的那一段,那當然也是延伸出來的,探病時給老朋友讀了Helene的信,算作安慰、鼓勵、支持,但兩人都深知老朋友是真的不行了。Helene對於倫敦的那夥人來說是那麼重要,那家書店對於Helene來說也是同樣。因此影片一開頭就講Helene去倫敦,一開頭就把人去樓空的場景奉獻上來,站在空蕩蕩書店裡的Helene開始回憶,直到Frank去世,Helene在公寓裡寫下最後那封給朋友的信,驀然間又回到空蕩蕩的書店,這種感覺更讓人惆悵。然而我喜歡電影的結尾是Helene的微笑,我那麼喜歡的她的那個微笑,真摯、樂觀。因為有過珍重的回憶,二十年,所以何必奢求更多。
 
有必要提一提Frank的妻子Nora,Judi Dench演的,果然功力深厚。愛極了Nora寫的最後那封信。Judi Dench就坐在餐桌邊寫,她的聲音在讀這封信,畫面裡的她就坐著,時而想想,時而寫,進行得那般自然,卻有極深的感染力,一種深深的追思之情細細流淌出來。在情感上影片把握得很好,本來就沒有什麼情節起伏,唯有最後,秘書寄來的那封頗為無情的信。再也沒有Frank給她寫信了,電視機里傳出嘈雜的人聲,Helene坐在沙發上,低著頭,捧著信,慢慢地開始哭。我也開始流淚,尤其是之後她獨自在家中收拾著那些書——她竟有那麼多美麗的書!一邊她給朋友的那封信的聲音進行著:「……If you happen to pass by 84 Charing Cross Road, kiss it for me! I owe it so much.」那是最令我傷感的時刻。在讀書的時候幾次讀到這裡,儘管都很觸動,但從來都沒有掉過眼淚。唯有這一次,算是及其痛快地宣洩了我對84 Charing Cross Road的愛了。
 
距離第一次邂逅這本書、再愛上這本書已有兩年,找這部電影也找了兩年。平淡無奇,它的確是這樣的,愛書人會愛上它,一定也是出於種種純樸的理由,就像為什麼他們會愛上書一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