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岸上風雲--On the Waterfront

码头风云/岸上风云/在江边

8.1 / 165,071人    108分鐘

導演: 伊力卡山
編劇: Malcolm Johnson Budd Schulberg
演員: 馬龍白蘭度 卡爾馬登 洛史泰格 伊娃瑪莉桑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Yii

2007-07-04 17:33:54

英雄瀉出縱橫才


有種理論認為電影是不需要演員的,因為電影是聲光的藝術,與表演無關,導演可以完成他想要的作品並且他真正需要的是他的攝影師、布光師、剪輯師等,而不是一個或兩個念台詞的、做動作的「演員」。演員的表演只是素材,跟道具一樣,某個演員或許把一段戲演得很好,但在剪輯師的剪下,他可能只把演員的表演中不相連的一兩秒剪下,於是演員自以為的表演不文一名。

對於我,暫且還學不會看電影的人,這樣的理論基本可以濾過,因為那是創作人員的事,一個觀眾只是看到結果。

昨天晚上把伊利亞·卡讚的《碼頭風雲》看完的結果,是今天下午回憶起來,我依然對馬龍·白蘭度充滿無限敬仰,這部片子有多麼經典,它獲得的那些獎項已經告訴我們(雖然偶爾那些獎項代表不了什麼,只是偶爾),但我首先想起的還是馬龍·白蘭度在電影中的,你知道的,一切。
電影或許不需要演員,但電影需要偉大的演員,需要一個特寫上去,你就知道這是那個人物此刻的、應有的表情。白蘭度不是那種老派的好萊塢男星,他的表演有著與眾不同的生動。
在《碼頭風雲》里,白蘭度演出了一個從混混逐漸成為英雄的過程。與女主角沿街走的那段和酒店裡的表演自然動人,不羈、散漫、專注、認真。在大街上用的是中景,一個不短的鏡頭,白蘭度聳聳肩,從地下撿起女主角的手套,坐在鞦韆上,「我不喜歡郊區,我怕蟋蟀」,又把手套很自然地戴在手上,用另一隻手從口袋裡拿出口香糖,咬一截,再咬一截。這是他遇上生命中第一件美好的事時的衝動,充滿魅力。
在酒館裡則先用近景,然後逐漸變成白蘭度的特寫,所以我們得以看清他細膩的表情,配合著肢體動作,一開始是歡愉的,當話題逐漸改變,深入到他不想觸及的內容時,他開始變得煩惱,甚至開始了一貫的自責。女主角站起離開後,他撓額頭的動作著實讓我驚喜。
當然,在車裡與哥哥的對話則是毫無疑問的經典,兩人的表演都感人至深,而白蘭度說出「我本來可以往上爬,我本來可以成為一個競爭者,我本來可以出人頭地,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是一個沒用的混蛋」時,我記得車外街燈的光一下下從他臉上打過。

整部影片有著符合它名聲的流暢和動人,緊湊的劇情就沒必要複述了,人物形象完整,我想說,它絕對值得看。
評論